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荊林波 > 正文
 
關于信息化的認識問題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31日 17:56 中評網

  荊林波

  何謂信息化?

  關于信息化的概念,可以列舉出成千上萬。我們認為,所謂信息化是指政府、企業和公民利用電子信息技術對社會經濟等各個層面進行改造,具體而言,就是引入信息化觀念
中行抵債資產網上營銷 玉蘭油歐萊雅6折起
雅典猜猜猜千元懸賞 大獎新浪iGame免費抽
,利用信息手段,對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提高決策者的辦事效率,進而提高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增強政府的威信,增強企業的競爭力。

  90年代初期,世界經濟出現了不斷程度的衰退趨勢,特別是1991年美國的經濟出現了1.2%的負增長,人們驚呼美元帝國行將破滅。然而,隨后的事實,證明美國通過信息化戰略,進一步確立了自己的強國地位。得克薩斯大學電子商務中心提供的數據表明:1999年美國信息產業給美國經濟提供了230萬個就業機會,創造了5070億美元的產值,超過了電信3000億美元和民航3550億美元,正在追趕出版業7500億美元和保健業10000億美元。2000年估計信息產業的產值已經超過15000億美元,正在成為美國最大的支柱產業。

  關于信息化認識誤區

  在國家的積極倡導下,我國的信息化進程在逐步加快。同時,我們也發現,現實當中存在的諸多認識誤區,影響了正常的進程,因此,有必要把消除這些誤區:

  第一個誤區:購置電腦=信息化

  許多人誤認為信息化就是購買電腦,每個辦公室裝備了電腦,就實現了信息化。在這種認識的驅動下,許多單位以為已經實現了信息化,而并沒有感受到信息化的恩惠,所以,對信息化能否推動國民經濟的發展產生了懷疑。的確,購置電腦只是信息化里程中的一個小驛站,而不是信息化的終點。購置電腦之后,還必須對單位的內部信息進行整合,建立信息管理系統(MIS),實現辦公自動化、會計電算化,然后建立企業內部網,并且與國際互聯網連接,實現網上信息溝通和商務往來,這才是真正的信息化。信息化的根本目的在于,增強信息溝通,減少由于信息不對稱導致的浪費,更加有效地在全社會配置資源,最終降低整體的交易費用,它的目的絕不僅僅是從筆紙手寫到電腦打字的進化。

  第二個誤區:建設網站=信息化

  一些人認為建設網站就等于實現了信息化,美國納斯達克的網絡股漲跌也成為他們對信息化追捧和唾棄的晴雨表。客觀地說,這種認識至今在許多領導人甚至大牌研究者的頭腦中根深蒂固。之所以產生這種錯誤的認識,原因在于他們過于狹隘地、片面地理解了信息化和信息經濟。我們認為,信息經濟不僅包括創立門戶網站,而且包括從事B2B和B2C的電子商務,更重要的層面在于信息化的基礎設施建設,硬件投入和軟件開發。

  第三個誤區:中國的信息化指日可待。

  抱有這種幻想的人本意是好的,但是操之過急,欲速則不達。信息化的過程必定是長期的,之所以說它是長期的,是因為我們國家目前的信息化基礎設施還十分薄弱,“三網合一”的問題仍然困擾著我們的發展,網絡的普及還僅僅是少數人的奢侈品,另外,我們有近2億的文盲,而評價文盲的標準仍然沿用的50年代的識字率,顯然如果采用國際社會對現代人的要求,那么,我們的文盲數可能要翻倍了。面對如此發展不平衡的狀況,我們應當有針對性地推進信息化,加強基本工作,普及信息化的知識,從長計議,為中國的經濟升級做好準備。

  第四個誤區:信息化是搞計算機出身的專利。

  許多人一談起信息化、電子商務,就總以為這些帶有電子技術的東西,是搞計算機出身的專利品,也有些人是出于對信息技術的陌生,而萌發了恐懼感,自慚形穢。其實,正如我們10年前對電腦的充滿神秘感一樣,當電腦進入千家萬戶之后,我們知道PC并不神秘,對于一般用戶而言,電腦就好比我們用管的筆和紙,盡管我們可以不了解電腦背后的芯片技術、程序設計等高深的專業理論。同樣,信息化應當根植于廣大的機構和用戶,成為千萬人的福祉甘露,而不是少數精英的特殊品。也只有當人們不再把計算機技能,作為求職應聘的一種特殊才能時,中國的信息化才真正到來!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2004雅典奧運盤點
議機動車撞人負全責
新絲路模特大賽
新浪財經人物(1500個)
可口可樂含精神藥品?
同學錄開張歡迎加入
二手車估價與交易平臺
出國辦護照完全攻略
張學良的紅顏知己連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