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報:傳銷作為一種生活模式更值反思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31日 09:18 南方都市報 | ||||||||||
社論 記者臥底曾制造大學生跳樓逃生慘劇的“勝美達”傳銷組織,披露出傳銷騙局通用的流程手段,細致之處,令人吃驚。此番臥底暗訪的背景,是隨著傳聞中國直銷立法加快,各種傳銷組織改頭換面卷土重來,欺詐手法也不斷推陳出新,令人防不勝防。更令人驚訝的是,被裹脅進入這新一輪傳銷熱浪之中的,是越來越多的理性判斷能力并不欠缺的年輕大學
執法人員抱怨,傳銷組織極具隱蔽性,立法又沒有跟進,令打擊傳銷的行動缺乏震懾力;社會學家分析,轉型期激發眾人的“暴發”心態,令年輕人更加盲目追求成功。這些都的確是目前傳銷活動東山再起的背景,但對于解釋年輕學子癡狂而無法自拔的狀態來說尚不足夠。事實上,警方在打傳過程中也發現,對于參與傳銷組織的年輕人進行說服教育,效果之差連警官自己都開始心灰意懶。以至于百思不得其解之下只能斥責傳銷組織實乃“經濟邪教”,入傳者都是被“洗了腦”。 但我們記者提供的豐富細節無疑為解答這個難題提供了一些思路。雖然本質上有欺詐,雖然誘惑的果子是“發大財”,但幾乎所有新一批的傳銷組織都采取了一種驚人一致的“模式”,令參與者耳目一新、精神一振:熱情又溫暖的人際交往、撩人而陽光的勵志言談、一絲不茍的作風、清苦但令人自覺成長的吃住習慣、平等而又有秩序的創業團隊……傳銷組織設置的這一切,固然是要服務于其欺詐的目的,但這也無疑是以一整套獨特的“生活方式”吸引住了年輕人,尤其是那些初具認知與思辨能力但涉世未深的大學生。 初步的認知與思辨,使得這些學子能夠自省并發現現實世界的缺陷;而涉世不深,則使之容易為一些貌似完美的描繪而沖動。在這些大學生看來,勇于表達自我的氛圍,撿菜葉子、睡地鋪等等“生存鍛煉”,友愛互助的團隊模式,加上一個非常具體的奮斗方向,營造出的是一種“每天都有進步”的成長感與“先知先覺”的精英意識。這,怎會不令他們持久地亢奮、固執地信奉?于是,有人興奮地表白:加入之后自己克服了許多膽怯、懶惰、吃不了苦的缺點;也有人介紹:加入后能獲得歸屬感,與自己過去接觸社會的負面感覺完全不一樣。這些身在此山中的言語,正道出了傳銷組織提出的挑戰,豈是瘋狂拜金那么簡單——這樣一種看起來似乎積極的生活模式,才更令信仰缺失、人情冷漠、一盤散沙、方向迷失、機會不平等、居不易且達無門的現實社會無比緊張。 其實,傳銷的組織模式與上述的生活模式,我們并不陌生,其形式與氣質,庶幾可冠之以某種“清教徒主義”的名號。它在轉型中國能夠死而不僵、死灰復燃,說明它不是一個簡單的經濟現象與法律問題,而是一個廣泛的社會效應。解決社會問題,從來都是大力打壓不如釜底抽薪,而如前所述,要抽非法傳銷之釜底薪,也當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不過,要破除這傳銷“生活模式”之魅,至少有一件事情是需要現在就立刻著手的:傳銷“清教徒主義”的虛偽與丑惡,除了最后圖窮匕現之外,更有一重封鎖信息的反智罪惡——為了實現控制,傳銷組織普遍禁止讀報、上網、看電視,而只允許讀成功勵志書籍;因此,教育我們所有的年輕公民,啟蒙我們所有的孩子——公開與透明,是現代文明的基石,即便它現有諸多的不足,但它終究會在這個基石上逐步改良;而封鎖與控制,十足剝奪了人的自由,則是一切黑暗的開始,哪怕它當初許諾你明天會多么光亮。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