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以“石油消費同盟”治理高油價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30日 15:33 國際先驅導報 | |||||||||
【作者】喻勝君 當今國際油市三分天下,產油國和市場投機商希望油價持續高企,石油消費國能不能團結一致、彼此協調? 國際先驅導報文章 20日,原油價格再創新高,紐約商品期貨交易所原油9月期約到
今年以來,國際油價已經暴漲了43%,現在的油價更比去年同期上漲55%。8月23日,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秘書長普爾諾莫說:“(油價飆高)有兩個主要因素,其中的基本因素在于需求上揚,特別是中國大陸和印度。” 不錯,從2003年開始,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石油第二大進口國和消費國。據中國商務部的統計,2004年中國的原油進口將突破億噸大關,達到1.1億噸,比去年增加21%,成品油進口將達到4000萬噸,比去年增長40%。但是,中國的需求并沒有改變全球石油供需大致平衡的情況。根據國際能源機構7月發表的月度報告,2004年的石油需求量每天平均比2003年多出200萬桶,然而,全球每天額外生產的石油能夠達到250萬桶。 因此,導致目前油價暴漲的原因不能完全歸咎于中國的強勁需求,還要看到全球油市動蕩在很大程度上是市場投機炒作造成的。國際炒家一會兒把價格上揚說成是因為市場擔心恐怖分子襲擊,導致伊拉克無法完成出口計劃所致,一會兒又以美元對歐元疲軟為借口抬高油價。然而,當所有這些因素明朗化以后,油價卻仍然繼續攀升。 背了“多吃多占”的黑鍋 道理歸道理,雖然我們能證明中國并非油價暴漲的罪魁禍首,但是在產油國和石油投機商有意無意的合謀下,中國已經踏入了這個設好的局。中國海關總署上周發布的數據顯示,7月份,中國石油進口量較去年同期增加40.7%。今年前7個月,中國累計石油進口量較去年同期增加39.5%,達到7063萬噸。可以說,油價漲得越歡,我們買得就越多,既背了“多吃多占”的黑鍋,又吃了額外花錢的大虧。 而且能源成本高企,加大了中國經濟通貨膨脹的壓力,使一些企業的成本增加、產品價格上升、利潤空間縮小、競爭力減弱,直接增加了消費者的負擔,并將導致中國經濟增長放緩。據統計,中國7月份的工業生產是迄今為止增速最慢的一個月,因為政府采取限制使用能源政策,抑制了投資的增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今年5月的報告稱,如果石油價格繼續上升,中國的GDP將會下降0.8%。 然而,油價上漲吃虧的不僅是中國一家,對于希望金融危機后經濟恢復能夠持續的亞洲其他國家來說,也必須要面對這個難題。根據上述IMF的報告,油價持續上漲,菲律賓的GDP將下降1.6%,印度的將減少1%,即使適應能力稍強的日本,也將下降0.4%。而且,由于中國經濟增長對于周邊國家的帶動效應,如果中國經濟因油價高企而放緩,那么其他國家將面臨由此帶來的二次沖擊。尤其是日本,今年經濟的增長很大程度上是中國需求推動的結果,如果中國因為調整而需求不旺,日本經濟必定受到很大拖累。 國際油市三分天下 當今的國際石油市場是三分天下,一方是OPEC成員、俄羅斯等產油國,一方是中、美、日等石油消費國,還有一方是國際油市投機商。產油國希望油價保持在較高水平,從而賺取穩定的高額利潤,消費國則希望保持供應充足、價格穩定,而投機商則在旁邊煽風點火,在大漲大落過程中賺取巨額投機利潤。 產油國和投機商是促使油價走高的重要力量,而石油消費國則在油價穩定上有著共同利益。我們設想,如果世界主要石油消費國能夠團結一致、彼此協調,甚至仿效石油輸出國組織成立“石油輸入國組織”,那么在國際石油市場上將會形成一個平抑油價的重要力量。一方面,消費國可以一起在談判桌上說服產油國適當增產;另一方面,在國際市場可以聯手打擊國際石油投機資本。 尤其對于東亞國家來說,經濟發展普遍處于能源消耗階段,保證石油供應和價格穩定是大家面臨的共同課題。而地緣的近便,又使石油消費領域的合作成為可能。通過一個統一機構的協調,各國在石油產品的運輸、儲藏、進口關稅方面的費用都可能降低,何樂而不為呢? 但可惜的是,當今石油領域的競爭已經超出了純粹的商業范圍,成為世界大國經濟、政治、軍事斗爭的武器。以日本與中國爭奪西伯利亞輸油管線為例,日本是既為了石油,也不全在石油,而是希望借在能源上“卡脖子”,減緩中國經濟發展和崛起的勢頭。因此,如果某些國家領導人的舊思維不除,那么類似“石油輸入國組織”的石油消費國同盟就仍然只能是紙上談兵。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