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張軍 > 正文
 
腳手架綁起來的經濟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27日 17:09 中評網

  張 軍

  從小時候起就老聽到“建設”這兩個字!敖ㄔO一個新中國”啦,大搞“基本建設”啦,什么“三線建設”啦。而在今天這些口號大都被“城市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所替換了。不用說,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只有城市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最具立桿見影的效應。城市漂亮了,誰都能看得見。而建設就是搞建筑,都叫construction嘛。搞建筑必然也會拉
中行抵債資產網上營銷 精彩手機賽事全攻略
雅典猜猜猜千元懸賞 大獎新浪iGame免費抽
動經濟的增長,腳手架的多少代表著經濟的繁榮程度,而且搞城市建設的錢主要來自于政府對公有土地的“批租”,似乎并不需要政府掏腰包。因此,為了政績,官員們自然會大干快上,不用上面的推動。

  就這樣,中國的面貌一天天在變化著。從我公寓陽臺的窗子望出去,就是上海的“嘉里不夜城”。每當夜幕降臨,高樓林立的背景下是永遠流動著的車流,美倫美喚。今天,這樣的景色不僅在上海,就是在上海人閉著眼睛所說的“鄉下”的其他地方,也幾乎比比皆是了。20年來,因為這些城市的魔幻般的變化,中國的形象也變了大樣。而在中國的城市中,以變化的程度而言,可能要數上海最為前衛。

  新年的第一天,上海的政府向市民公示了新的城市建設規劃并在今天在上海城市規劃館公開展示了這個規劃的詳細藍圖和模型。這個新的規劃被稱為“浦江兩岸沿江開發“項目。政府說,這是繼浦東開發開放之后上海市推出的又一項重大建設項目。這意味著,一場大規模的城市建設活動又將開始。建筑工地的腳手架還沒有從浦東拆下來,就要在浦江兩岸又被扎起來了。

  早在改革開放之初,到中國的城市來旅游觀光的國外朋友就發現,中國的城市個個都是用腳手架撐起來的,他們在旅游中所見到的最多的東西大概算是沒日沒夜的建筑工地以及建筑工地上的腳手架了。聽人說過這樣的話,世界的腳手架似乎都搬到了中國,也有人在描述去中國的見聞時說,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工地。

  在上海,大多數人已經習慣了人們對上海變化的贊美之詞。但我早已開始對“城市建設”這個詞感到厭惡了,因為我認為城市一旦形成就應該讓她以她原來的樣子而存在,否則城市在今天對人類就失去了價值。我看到的倫敦、巴黎、紐約以及蒙特麗爾,之所以在今天是國際上重要的城市,就因為他們沒有變成北京、上海和香港。城市就是歷史,城市就是文化。而在我們的北京或者上海,“城市”在“城市建設”中被一遍一遍地破壞著,把舊的建筑推倒之后變成一幢幢新的摩登的大廈,時間久了,這新的大廈不前衛了,那就再推倒吧,將它這里建設一座世界一流的PLAZA。但后來把PLAZA炸掉了,建了一座綠地。無休止的建設循環,不斷地破壞,不斷地建設,也不斷地改變主意。沒有最后的建筑,只有最好的建筑。誰也不知道這個城市會變成什么樣,只知道這個城市在不斷變化中。更有趣的是,在城市建設的過程中,“世界一流”被當作一個無形的目標瞄準著,豈不是與風車作戰?

  最近,一位《解放日報》的記者帶著“浦江兩岸開發”的問題問我,難道你不相信城市建設推動經濟增長這個說法嗎?她說,如果你相信城市建設對經濟增長有很大的拉動作用,那么上海的新一輪城市建設規劃就值得肯定。我說,我的答案正好相反。其實是,就因為我相信這個“建筑循環”拉動著城市的GDP的數字,所以我才對不斷的城市建設感到憂慮。在象上海這樣的大城市里,如果GDP的增長需要不斷翻新的城市建設來支撐的話,那么我們就需要在城市與GDP當中進行選擇:是要更大的GDP數字呢,還是要保住一個能讓我們看得見其真正模樣的城市。我最為擔憂的是,也許為了更好看的GDP數字,我們將面臨失去更多的傳統建筑、得到更多的我們不認識的新東西的巨大代價。

  GDP不光可以從“支出”上做出來,GDP同時也是“收入”的概念,理應得到“收入”方面的支撐。城市建設的周期循環靠加大“支出”(特別是投資支出)增加了GDP的數字,但卻不可能讓城市的民眾更多地分享GDP的增長本來應該帶來的福利。這就是說,在GDP的數字背后,還有更好的生成途徑。因為我相信并關注在這個世界上存在著的大量的經濟發展的成功經驗,所以我在“沒有工業化就不能增長嗎?”這篇文章里明確表達過一個別致的思想,試圖想把我們的注意力從政府推行或主導的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發展戰略上移開,去更多地關注那些更平民化的發展道路。我在那篇文章中的思想在這里同樣有用,但是讓我換一個角度表述在這里吧。

  我們可以設想一個平民化的(城市)經濟。在那里,GDP的數字是依靠民間的經濟往來和創業活動創造出來的,每一個百分點的GDP的增長都意味著平民的收入、利潤以及財富的增長。在這樣的經濟里,他們也許并不需要去建造一座座“世界一流”的建筑,因而在他們的城市并不需要那么多的腳手架,但是因為他們富足,他們可以到世界上最漂亮的城市去旅行,可以在世界上最有魅力的建筑物前駐足留影。他們的經濟不需要為擁有世界上最漂亮的城市而失去自己的城市,使自己不斷地變成“游客”,他們的經濟真正需要的是企業家(創業)精神以及能夠真正接近企業家精神的平民化的(而不是精英化的)制度(特別是金融制度)。在這樣的經濟里,盡管城市還是原來的,但城市的經濟卻非常動態化。 相比之下,眼下在國內的大城市里,“第一流”的東西似乎都是些不怎么增加民眾收入和財富的東西,盡是給人看的“形象工程”罷了。

  順便說一下,幾年前我去臺灣,同行的人對臺北這座城市不以為然,但我相信沒有人會低估臺灣的經濟和“國民所得”的水平。不過,至于什么時候我們的城市經濟才能“松綁”,我就不那么有信心了。

  2002年1月21日于滬上嘉華苑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千張即時奧運圖片報道
竇文濤侃奧運(視頻)
奧運場館瘦身風波
高校招生現丑聞
機動車負全責遭質疑
北京地鐵美食全攻略
二手車估價與交易平臺
出國辦護照完全攻略
新浪連載:70派私人史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