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出錢能“買”來投資嗎?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26日 07:54 新京報 | |||||||||
近段時間,筆者瀏覽了不少地方關于招商引資的優惠政策,發現大都還是從土地、信貸、稅收、審批、行業準入等政策上取消或放寬限制,給予傾斜。大概是嫌這些優惠政策還不夠“味”,日前,合肥市政府干脆推出了一個最誘人的新舉措———用錢“買”投資。 據8月25日《安徽商報》報道,針對上半年投資總量過少的現狀,合肥市近日設立了“促進工業投資專項資金”。凡按照規定,需報經國家和省核準的項目,在項目經核準開工
說實話,筆者并不懷疑這錢(專項資金)的來源渠道是否有政策依據,也是否能夠如愿兌現給外來投資商。真正令人擔憂的是,政府出錢能“買”來投資嗎? 其實,只要稍有頭腦的商人,是不會只顧眼前利益的。試想一下,人家既然能拿得出幾千萬元來投資,還在乎你這點“小恩小惠”?事實上,我們也從未聽說過有哪個投資商是靠什么“優惠政策”發家致富的。政府出錢并不一定能“買”來投資。說到底,招商引資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要想做強做大,靠的是兩個字———“環境”! “環境”有“軟”“硬”之分。先說“軟環境”。筆者以為主要在于以下兩個方面:一是法制環境。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要做到讓外來的投資者“心安理得”———事辦得順利、錢用得放心。二是誠信環境。市場經濟也是誠信經濟,市場經濟的高效率,必須依靠信用體系的支撐。一個信用缺失的市場,肯定是一個低效率的市場。改革開放以來,不僅有因信用缺失導致企業虧損和破產的教訓,還有在某些經濟發達城市和地區,因頻繁出現信用缺損事件,嚴重影響了該地區的整體形象和投資環境,阻礙地區經濟發展的教訓。因此,加快發展,必須誠信至上。只有講誠信,引進資金、引進技術、引進人才才會有實效,效率才會不斷提高。 再說“硬環境”。投資辦廠,“硬環境”是基礎。要確保生產滿負荷運轉,水電必須充足,缺一不可;要確保物資、產品的進出便利,必須有好的水、陸交通環境;市場信息千變萬化,要確保及時掌握市場行情,就必須有較為完善的通信設施;如果是利用本地原材料生產加工產品,還必須大力培育資源,使其滿足生產需要?傊坝箔h境”涉及的面要比“軟環境”涉及的面廣。要建設好的“硬環境”,必須要有足夠的資金。因此,時下在內陸地區就流行有“勒緊褲帶搞招商”等說法,值得提倡和推廣。 □蔡紅東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