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與中國經濟持續增長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25日 17:17 中評網 | |||||||||
趙 曉 沒有人不關心經濟增長,因為經濟增長和我們每一個人的福利密切相關。 中國經濟自1997年以來,一直“七上八下”。2001年從8%的增長軌道滑下來,2002年再次重拾8%的增長。中國經濟還能重拾8-10%增長勢頭嗎?理論上來說完全有可能:以中國
有人也許會擔心所謂的“基數”問題,即隨著中國經濟增長基數越來越大,增長速度會降低。這一說法很多人都信,其實并無道理,也從未得到過實證分析的支持。試想,1978-2002年期間的中國經濟相比1949年-1978年的中國經濟的基數更高,可是改革開放后卻獲得了全世界最高的增長。2000年中國經濟的基數比1999年高,可是增長速度卻超過了1999年。再放眼看一下這個世界,有些基數很低的國家增長速度長期走低,幾乎被鎖定在增長停滯的路徑上,而基數最高的美國,卻在90年代出現了高速增長,增幅甚至超過全球發展中國家平均速度的時候。 可見,從中外經濟事實來看,基數并不構成增長速度的根本障礙,關鍵還是要看增長潛力(潛在增長率)以及潛力能不能得到發揮。 挖掘經濟增長潛力有很多辦法。辦法之一是設法讓經濟增長的三架馬車(投資、消費、外貿)加速跑起來,其次是讓三架馬車彼此之間更加平衡有效,補上短板而使整個木桶裝的水較以前更多。那么,就三架馬車而言,中國經濟增長的潛力何在?什么是當前中國經濟增長的短板? 如何對短板予以彌補? 是外貿嗎?不錯,外貿在GDP的比重中越來越高,如果不考慮購買力平價以及某些不可比的因素,2002年進出口貿易總額占GDP的比重已達50%左右,出口所占比重也超過了25%。但是,經濟增長依賴出口的長期前景并不太好。盡管中國已經成功加入了WTO,“世界工廠”的地位呼之欲出,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市場前景廣闊,但無奈國際經濟正處于美國“互聯網蕭條”帶動下的下滑周期,并有可能出現三到五年的中期調整,而我國刺激外貿增長的常規手段幾乎用完。去年以來,伴隨美元匯率的貶值,人民幣相應貶值,中國的出口在2002年達到了22%的增長,并在2003年進入到39.6%的驚人的增長。但是,這一蓬勃增長的前景是不可持續的,中國出口將面臨貿易保護主義、人民幣升值等許多威脅。退一步設想,就算國際經濟在某一天重新進入繁榮,但走在出口導向型道路上國家是那樣的多,而國際經濟的波動又是那樣的強烈,經常會帶來巨大的外部沖擊,以中國偌大之市場潛力及經濟規模,將最主要的一塊寶押在業已人滿為患的出口導向型道路上是不是有點不太明智呢?! 能否靠投資帶動經濟?不錯,投資已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一針強心劑。就在剛剛過去的2002年,2002年全年我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將完成43908.6億元,同比增長19%,比上年提高6.9個百分點。正因為投資需求的快速增長,在相當程度上抵消了外需疲弱的影響,中國經濟才能在世界經濟寒流中逆風飛揚。但是,投資偶爾燒一把火可以,燒上一段時間的火也不難,但要充當大任則不成。問題就在于,投資是為最終需求服務的,沒有最終需求作支撐,投資或者陷入自我循環的死胡同,一如改革開放前的結局,或者很快就把倉庫填滿,就象我們這些年到處見到的那樣。 那么,消費是否是三駕馬車中的短板,是否有可能在未來相當一段時期充當中國經濟增長的主動力呢?筆者以為,這將是大勢所趨。 當前,與一些國家相比,我國居民的最終消費率長期偏低15-20個百分點,屬典型的高儲蓄、低消費的國家。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統計,90年代以來,世界平均消費率水平為78%—79%。在所統計的36個國家中,只有8個國家的消費率低于70%,其它國家的消費率均在70%以上。以1995年為例,印度消費率為77.3%,巴西為78.9%,俄羅斯為73.2%,日本消費率略低,但也有70%,加拿大消費率為79.5%,美國消費率為83.8%。而我國的最終消費率從1980年的66%持續下降到1995年的58%,其后緩慢回升,到2000年才勉強達到61%。 從國民經濟核算情況看,我國居民消費增長率大約每提高1個百分點,可相當于固定資產投資率提高1.5個百分點。因此,消費率不夠高,將直接導致市場疲軟,影響經濟增長。除此之外,消費使得投資形成的生產能力不能被迅速有效的消化掉,從而更深地影響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我國消費率低有許多原因,既與我國現階段經濟發展水平有關,也和消費環境不成熟導致某些主導消費產品價格長期居高不下有關。試列舉六點原因,一是居民收入增長較慢。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八五”后期以來,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增長速度均呈現出下降趨勢。1978—1990年,城鎮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長8.4%,90年代以來,平均只有6.9%,特別是1994—1997年,增長幅度只有4%左右,至于農民收入近幾年來更是一度呈逐年下降趨勢。二是在居民收入增長趨緩的同時,收入差距有不斷擴大趨勢,從而使全社會平均消費需求傾向減弱,導致消費需求不足。三是居民消費預期方面的障礙。其中的原因,一方面國有企業下崗人員增多,使居民現期收入和預期收入的增幅有所減緩;另一方面,隨著原有實物性、福利性分配和消費轉向貨幣化和市場化,居民不安定心理增強,預期支出大幅增加,使相當一部分現期消費轉化為儲蓄。五是居民支出結構變化。我國消費結構處在從溫飽型向小康型轉變的過程中,正從“吃、穿、用”向“住、行”升級,出現了“儲幣待購”的行為。六是消費政策和環境不成熟,使得新興主導消費品價格長期居高不下。 1985-1988年,我國城鎮曾經歷了以家用電器普及為主要內容的第一次消費結構劇變期,以彩電、電冰箱、洗衣機為代表的千元級“新三大件”在城鎮成為集中的消費熱點,家用電器在城鎮家庭的普及迅速提高。從1989年起,我國消費需求主流群體-----城鎮居民進入了消費結構變動平緩的積蓄準備期,開始為下一次消費結構升級積蓄能量。本來,根據亞洲先進國家的消費品市場的成長經驗,消費革命第一浪和第二浪之間通常需要經歷7-10年的積蓄準備期,而在我國,由于對住房消費的長期壓抑以及消費信貸的發展滯后,這一“消費等待”的時期進一步拉長,從而對整個中國經濟周期形成不利影響。 所幸的是,從1997年國家宣布住房要成為經濟增長的支柱產業后,制度變革與消費信貸迅速鋪開,住房革命的春天終于姍姍來遲。從消費結構變動周期的經驗波長和我國近年來的市場表現看,我國城鎮居民消費結構從變動平緩的積蓄準備期向變動劇烈的消費革命期過渡的時機正逐步成熟。而汽車產業也借助于WTO的春風,開始了大降價與大增長并進的新興消費階段。 由于建筑業、房地產業、汽車工業、交通通訊業、旅游業等消費升級主導產業的產業關聯度大,因此可以預料,我國居民消費一旦升級到以“住”和“行”為主要內容的階段,消費結構升級將產生持久的、強大的經濟勢能,進而成為國民經濟穩定快速增長的主動力,帶來較長時期的中國宏觀經濟景氣。 想一想都讓人樂!就在外部經濟形勢不佳、國內通貨緊縮壓力加大、財政投資騎虎難下之際,仿佛“楊家有女初長成”,新興消費產業充滿活力地地登上了舞臺,這是中國經濟多么幸運的事情! 筆者預料,中國將進入一輪以汽車、住房、通訊產品以及旅游等以往消費特征不明顯的“新興消費品”為拉動的經濟增長周期。 國務院發展中心“中國產業增長景氣指數”的研究成果顯示,新一輪產業增長基于投入產出關系的"聯動增長"特征和基于基本相同的需求拉動力量形成的“族群增長”特征十分突出,其中包括:1、在汽車工業快速增長的拉動下形成的"汽車族"高增長產業群;2、在房地產業快速增長的拉動下形成的"房地產族"高增長產業群;3、"機械制造族"高增長產業群;4、消費結構升級關聯密切的"消費族"高增長產業群。劉世錦博士(2003)據此認為,由此可以得出一個基本判斷,在經過過去幾年增長速度的穩步回落以后,以消費結構升級為核心的新一輪經濟增長內在動力正在推動中國經濟進入一個新的增長景氣循環階段。 筆者完全同意這一分析,并且相信這一周期會有持續相當一段時間。原因在于新興消費品的“欠課”。以住房消費為例,據建設部信息,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發達國家的人均住房建筑面積就已經大大超出我國的水平。其中美國60平方米,英國38平方米,德國38平方米,法國37平方米,日本31億平方米。另外,10年前,高收入國家人均住房建筑面積平均達到46.6平方米,低收入國家為8平方米,中低收入國家為17.6平方米,中等收入國家為20.1平方米,中高收入國家29.3平方米。而直到2000年底,中國人均住房建筑面積才達20.4平方米,只相當于10年前中等收入國家的水平。可以預料,在人均住房面積達到30至35平方米之前,我國城鎮居民都將保持較為旺盛的住房需求,而房地產業正好“青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 其次,在于可望挖掘目前抑制消費的諸多政策的空間。當前的消費熱點在住房、轎車、信息、旅游、教育、醫療服務等方面,但這些方面有消費環境和政策都還不完善,抑制消費的政策措施比比皆是,導致消費產品(服務)價格居高不下。比如,住房消費要進入成熟期,按目前國際上較通行的標準是房價為城市居民家庭平均年收入的3至6倍。但是,目前我國幾大城市都遠高于這一水平,如上海為9倍,北京為11倍。在北京市平均每平方米高達6000多元的房價中,雜七雜八的稅費居然在房價構成中占了40%。再如汽車消費問題,眾所周知,我國汽車購置和使用的收費多如牛毛,再加上長期行業準入的限制,競爭不足,導致汽車價格居高不下,成為限制汽車消費的嚴重障礙。 另外,我國發展消費信貸的潛力仍然非常巨大。截止到2002年,中國消費信貸占整個金融機構貸款的比重仍然相當低,不足10%,相比于美國的40%以及香港的50%還有很大的差距,因此,中國新一輪消費浪潮還將受到爆炸式增長的消費信貸的強勁助推,并直接拉動中國經濟強勁增長。 中國目前最令人振奮的一件事就是“新興消費品”刺激的經濟增長周期已經啟動,除此之外,中國還面臨加入WTO后成為“世界工廠”所引發的國際投資與出口增長的動力,以及城市化進程加快所引發的投資加快的動力。2002年以來,這三大動力已同時匯聚中國經濟一身。 設想這樣一種情況,如果一輛車需100公斤的推力就能往前快走,現在有300公斤的力量加上去,它會怎樣?很顯然,它會飛起來。 這正是眼下中國經濟的情形。由于三大周期的迭加和同時發力,中國就象穿上了魔幻中的紅舞鞋,想停都停不下來,只能跳躍出世上最美麗的一道增長曲線來。即使在遭遇SARS這樣空前的涼水,也無法改變強勁增長的勢頭。 筆者相信,“三大動力”將引領中國經濟進入高漲階段。如果外部環境較為穩定,并且人民幣并未出現始料不及的升值,未來幾年中國經濟的平均增長可持續保持在9%以上,而物價仍可望維持在較低的水平。“三劍客”同時出手,中國人總算可以跟折騰了好幾年的通貨緊縮說“拜拜”了,并且迎來久違的真正的高增長。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