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改革無“陳倉”可渡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25日 16:27 中評網 | |||||||||
趙曉 中國古代帝王中劉邦是個最混俅的家伙,但也是數一數二有雄才大略的家伙,被項羽發配到關中之后,得高人指點,使出一招“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結果風卷殘云,后來居上,硬是把“力撥山兮氣蓋世”的霸王逼得刎了脖子,他自己則坐北朝南,對外宣布叫什么漢高祖。
在非國有企業咄咄逼人的競爭下,國有企業這些年來好比是曾落敗的劉邦。而且情況越來越清楚,只要是競爭性領域,國有企業因機制所限,講單打獨斗無論如何是斗不過外企和民企的。因此,國有企業只有兩種選擇:一是承認現實,二話不說,主動改革,改得越快越好,越徹底越好。另外則是想方設法,看有無可能也來一招“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譬如說,通過上市騙股民的錢,然后將募集的資金投入國企中去搞技改,搞改制,是不是有可能殺出一條血路,將國企救活、搞活,反敗為勝呢? “暗渡陳倉”的妙招果真能成,那是高手,彼時國有企業“坐北朝南”了民企外企也不得不口服心服外帶佩服。但實際上,由于以下原因,此計決無成功可能。 一是股市融資的成本其實是最高的,為國企所無法承受。過去國企貸款搞技改,國企的廠長經理們有一句話說得很到家:“不搞技改是等死,搞技改是找死”。意思是不搞技改,不更新設備,遲早被非國有企業淘汰;要是借錢搞技改呢,由于國企的效率太差,則必被利息拖死。可是,指望通過上市來解救國企的人不知想到沒有,嬌弱的國企連銀行貸款都消受不了,怎么能消受股市呢?退一步講,就算眼前通過政府壟斷上市資源,抬高市盈率等辦法(市盈率高相當于降低國企在股市的融資成本,國企上市才合算),可以讓一部分國企得到發展,但最終還是會翻船的,而且一翻就是翻大船。 二是在國有企業整體陷入困境的情形下,任何國有企業想要單獨放飛逃生是很難的。這是因為,國有企業的性質決定了他們其實是一家人,所有國企間的交易在某種意義上都是關聯交易。因此,國有企業“一損俱損,一榮俱榮”,誰要想自個兒跑掉都不太可能。 在猴王的案子中,資產管理公司指責老猴子(猴王集團)抽干了小猴子(猴王股份公司)血,“明破產、真逃債”。然而,象這樣殘忍的一幕難道僅僅只有在老猴子和小猴子間才存在?事實上,這是中國上市公司的通病。原因就在于,老猴子和小猴子本來就是一家,只不過后來在合謀中分工有所不同而已。一開始千斤重擔由老猴子承擔,為的就是將小猴子包裝得油頭粉面推向前臺,后來為了小猴子能配股,又是人家老猴子冒犯法的風險拼上老命幫小猴子圓的帳。既然如此,憑什么小猴子自己紅紅火火,公司里的人分金分銀而集團公司的人要受苦受累呢?對于集團公司的人來說,這是絕對不公平的,也是不能允許的。小猴子其實也明白,它上市本來就是老猴子與政府部門合謀的結果,要不根本就不會出來它這個小猴子,讓小猴子上市的目的不過是要它騙點錢來大家一起花,就象是狡猾的老叫化與小叫化間經常玩的游戲那樣。這就叫做“有中國特色的”有飯大家吃,小猴子的血其實也就是老猴子的血,如果老猴子昏了頭要擴張,小猴子也得把小命搭上,別無選擇。監管部門、地方政府要么只能是睜只眼閉只眼,如果要干涉請拿錢來救或者幫老猴子。畢竟,手掌手背都是肉嘛! 這些年來,中國也曾涌現不少優秀的國企,但最后一個個都難免走向完蛋的結局,這里面的原因也與國企的關聯性有關。試想一下,如果某個國有企業的領導人有能耐,企業搞得好,政府的選擇是什么?顯然,政府領導人出于政績和卸包袱的目的,一定會給這個企業增加新的“光榮任務”。如果企業的領導實在是本事大,不僅能完成原來的任務,還有幸把新的“光榮任務”也完成得好,那么政府就會給他更多更新的“光榮任務”――直到最后企業完蛋為止。 國企的領導能否不干呢?一般是不可能的。對于國有企業的領導人來說,資產是國家的,人是“國家”(烏紗帽在組織手里不是?),企業的搞好在很大程度上也要靠國家政策的扶持,有什么理由不聽國家的呢? 這里面的一個更深層的原因就是,國企的領導并不擁有貨幣的剩余索取權,也就是說國企搞好了他很難分享利潤,他主要的收益一是控制權收益,二是政治和社會收益(即升官)。而他要是想在政治上進步的前提,就必須聽政府的話。假如政府號召“多兼并少破產”,要把100個不相干的、瀕于破產邊緣的企業搭配給他,他也只能不折不扣的接受。另外,對他自己來說,也是值得的,因為廟越大,他作為方丈的控制權收益就越大,就越可能成為政治明星,到那時就算企業垮了,也礙不著他。當然,企業領導這么做,他往往也會提出些條件,比如說要求給上市指標。 但給上市指標又有什么用呢?如果國企從機制上注定競爭力不足,贏利性差,在這種情況下,上市的作用只能使得國有企業在吸取更多的社會資源的情況下,再將之完全、徹底的折騰掉,就象我們在“猴王”一案中看到的那樣。 誰敢保證,除猴王之外的國有上市公司揭開了包裝后不會也是個猴王?而那些今天效益看上去不錯的那些企業,如果仍然保持國有控股,治理結構沒有真正變化的話,在明天不會成為下一個猴王? 這樣看來,國企上市的目的原本想“暗渡陳倉”,即通過上市圈一筆錢來充實國企資本金并試圖搞活國企的思路其實根本不通。悲劇性的結果只能是,國企從股市、銀行以及通過國家其他優惠政策獲取的資源越多,國有資產損失就越慘重,國家的或有債務就越多,雖然或許可以延緩國企的死亡時間,但決不可能達到“暗渡陳倉”的目的。 除了國有企業的特性外,我們現在再換個角度,即從投資者的角度來思考一下他們真的會那么傻,會心甘情愿、平平安安地掏出錢來,為國企修一條可供暗渡的“陳倉”嗎? 猴王的案例現在尚未結束,最終結局有待觀察。現在我們先假想猴王集團破產,猴王股份公司最后也破產,那么受損的一定是投資者和國家財政。就國家財政這一塊來講,虧的實際上是全體納稅人的錢,然而由于集體行動的邏輯,估計不會有哪一個納稅人挺身而出。至于股民,可就不那么好對付了。股民們會說,小猴子上市是證券公司推薦的,而且經過了國家證監部門的批準,好比銷酒的人早已替產酒的人貼了防偽標簽,現在政府說破產就破產,我不干。 退一步講,股民斗不過國家,最后吃了啞巴虧,也一定會對中國股市產生負面震蕩。至少ST、PT進而所有的國有企業的股票,會出現一股拋風。如果股市大跌,政府怎么辦?國有企業難道不想上市了嗎?國有股減持難道不想搞了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也就意味著“陳倉”已經成為陳年舊事,“暗渡”的事不過是南柯一夢。 果真如此,這倒是好事,因為它意味著國企改革要面對現實,動真格的了。 再設想第三種可能:即國家怕股市動蕩,因而為照顧投資者利益讓小猴子去重組。這樣做的政策含意是什么呢?也就是意味著國家對股市對股市的隱含擔保,即愿意承擔股市的一切風險和損失,這樣的話到頭來實際支付國企改革成本的還是國家自己(或者更準確的說是全體納稅人),而不是股民。既然如此,繞了一大圈,“暗渡陳倉”的算盤全部落空,全社會反而要付出更大的以天文數字計的成本,何苦來哉? 從鄭百文到猴王,從基金黑幕到莊家呂梁案,我們看到國有企業改革事實上根本沒有捷徑可走,更沒有僥幸的“陳倉”可渡,越是繞彎彎付出的成本就越大,越是虛與委蛇、自欺欺人就越可能積累起未來的深層矛盾和危機。別看國有資產表面上堆得比山還要高,統計局年年報喜,說國有資產今年又增加幾成,其實銀子沒準早就化成了水。鄭百文之鑒、猴王之鑒在此,國企改革的唯一的出路便是放棄幻想,面對現實,實實在在地通過國有股的減持以及其他方式的國有資產的變賣來進行“總結算”、總改革,全面推進十五屆四中全會確立的國有企業“有進有退”的戰略性調整部署,該破產的趕快破產,該被非國有企業兼并的趕快兼并。另外,非常重要的一點,該支付的要支付,不要再指望套老百姓的錢,不要再夢想“陳倉”之事。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