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趙曉 > 正文
 
地平線上的滯脹幽靈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25日 16:04 中評網

  趙曉

  如果繼續把中國經濟比做一架馬車,這架馬車由于悲觀預期而出現了緊急剎車的現象,車速慢了下來,而現在由于預期恢復正常,車正在加速

  據外電報道,中國人民銀行8月份以來在每周的公開市場操作中首次增加了正回購招
中行抵債資產網上營銷 精彩手機賽事全攻略
雅典猜猜猜千元懸賞 大型休閑游戲燃燒戰車
標(回收資金)。

  眾所周知,公開市場業務是央行多種調控武器中的一種,雖然不如利率調整那樣引人注目,準備金調整那樣威力強大,但其影響直接、足以顯示信號,是很有市場推波助瀾之力的。1998年5月以來,央行一直在運用這一武器向市場放出貨幣,以鼓勵經濟發展,而現在卻來了個180度的大轉彎,這在1999年連象都不敢想。

  為何央行悄悄地改弦易轍了?

  對于這條消息,海外銀行業人士和分析師的看法是:央行的目的,一方面用以解決目前銀行資金過剩的問題,另一方面反映出央行正在完善其調控手段,操作手法更趨靈活,為將來及時地調節貨幣供應做準備,并不意味貨幣政策轉向。

  果真如此,央行費了半天勁,僅僅是想練練手嗎?

  筆者認為,央行有高人。此舉實在是提前洞察了商業周期的變化之妙,并吸取“軟著陸”時期反應遲緩之教訓,目的是防止貨幣擴張過度,防范通脹壓力。

  海外分析師的一個重要判斷是大陸的宏觀經濟升勢并不穩固,宏觀面并不支持貨幣政策轉向。我們的判斷與此正好相反。

  我們認為,當前大陸經濟的升勢在于商業周期的內在力量。只要沒有像亞洲金融危機這樣大的打擊,其升勢沒有任何問題,即使考慮到今年北方大(資訊行情論壇)災使一次產業受損因素,全年經濟增長仍將突破8%的上限,進入到8-8.3%的區間,而物價則極有可能迅速由通貨緊縮一變而走向通貨膨脹,從而使得經濟出現新的問題。

  貨幣政策果斷實施微調,以減小未來的通脹壓力,實在是非常有必要。

  從更長遠和更深層次看,未來面臨的新問題可能就不是通貨膨脹,而是面臨著滯脹的危險。正如一個幽靈(通貨緊縮)剛剛逝去,另一個更可怕的幽靈(滯脹)已顯現于地平線。

  為什么失速

  許多人將中國經濟比做一架快速行駛的馬車,但亞洲金融危機后,這架車突然失速,經濟下滑至8%以下。究其原因,不僅在于現在許多人指出的這架車有毛病,還在于由這些毛病以及外部危機所導致的商業周期自身的作用。

  導致商業周期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預期的變化。假設有一個正常的預期是1,當人們的預期低于1時,投資將下降、消費會下滑,如果再加上出口不振,則經濟增長就會失速,反之則反是。

  那么,又是什么原因導致預期發生變化,偏離正常的軌跡呢?

  最主要的莫過于大的沖擊(Shock)的出現,像亞洲金融危機就是這樣。它突如其來,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很快便對中國外貿產生一個強烈的收縮性影響,進而導致企業悲觀心理的強化。

  另外就是“競選周期”。在西方,大選之年的經濟狀況對于總統向來是十分敏感的問題。每位想連任的總統都迫不急待地想在這一年把經濟搞好,以求連任。這有點類似于中國傳統體制下的“政治周期”(可見東西方的相同之處比人們想象的多)。

  中國過去“政治周期”,是政治運動導致的宏觀經濟“一放就亂、一抓就死”的治亂循環的周期。隨著市場經濟的初步建立,那種大起大落、異常劇烈的政治周期漸漸失去了發揮作用的基礎,與此同時較為純粹商業周期的作用在逐漸顯現,目前出現的商業周期差不多可以說是中國建國后第一次較為純粹的商業周期(人們對此可能還非常不熟悉)。

  不過,這次商業周期為什么也帶上了幾分“競選周期”的色彩呢?在這里,我們不妨將中國的“競選周期”理解為每屆政府班子調整所帶來的經濟影響。顯然,每屆政府班子調整時,免不了都會提出新的目標和口號,從而給經濟帶來正負、大小不同的影響。

  眾所周知,本屆政府上任時,提出了許多目標,尤其要在住房、醫療、教育、下崗再就業等改革方面邁出大步。這從長期來看當然都是好事,也是必須要做的事。但卻不免對人們的心理產生強烈的沖擊。大家普遍的感覺就是,通過改革往家里拿錢的時代結束了,往外掏錢的時代來了。人們的悲觀預期開始形成。

  內外部的效應強化了投資者與消費者的悲觀預期,加大了中國經濟原本自1994年以來逐漸慣性下滑的態勢,由此導致商業周期往下的效應。

  那么,商業周期又是如何走出低谷、進入新的景氣循環的呢?

  其上沖的力量主要在于,經過兩年多的心理震蕩,住房、醫療、教育等各項改革已經透明,更何況人們看到政府并沒有馬上推出全部改革的打算,反而不斷地在給經濟打氣,這使得人們的悲觀預期逐漸轉為正常,信心不斷得到增強。

  與此同時,一個新的外部沖擊出現,它就是亞洲經濟奇跡般的"V"字形復蘇以及世界經濟在美國新經濟的帶動下的蒸蒸日上。

  這樣,內外部的情況在三年的時間內發生了一次否定之否定的變化,人們的預期重新恢復正常,新一輪的增長周期在相比原先更為樂觀的預期下悄然啟動、咸魚翻生。

  加速加速加速

  很難說經濟周期是什么時候確切啟動的,有人說是七個季度以前,有人說是去年第四季度才開始,還有人認為是從今年才開始。

  然而,不管究竟是什么時候周期才啟動的,一個非常明顯的事實是,消費者、投資者的確不再悲觀了,他們的信心逐漸恢復,由此帶來消費和投資的恢復。

  例如,今年上半年,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政府支出行為的基本建設投資,其增長速度僅6.6%,低于上年同期投資增長速度13.2個百分點,而制造業投資卻依靠市場的拉力出現了恢復性的增長,上半年其增長率為11%;相比之下1999年是負增長2%。另外,民間投資也在悄悄跟進——這與許多人抱怨民間投資未跟上的指責并不吻合。例如,1999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1%,其中主要是國有投資占大頭;但到了2000年,這種國有投資"挑大梁"的格局有了很大的改變——上半年城鄉個體投資一下子增長了8.6%,這說明民間投資已經在跟進,且跟進的步伐還不小,再加上民間通過股市向企業的投資,人們估計非國有投資的增幅在2000年很有可能高于國有投資。以上事實說明了什么?說明投資者信心在恢復。

  那么,消費者信心恢復的證據何在?我們在此舉出三個方面的證據。一是1-7月份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了10.1%,高出去年同期3.6個百分點。二是根據國家統計局的家計調查,上半年城鎮居民消費支出增長率(8.3%),高出同比可支配收入增長率(7.7%)0.5個百分點,而上年二者之差是-0.7,一正一負,實際高出1.2個百分點。千萬可別小看了這1.2個百分點,而消費傾向通常是很難改變的。三是根據國家信息中心的調查,家庭消費者預期信心指數和消費者預期耐用消費品購買指數在1998年上半年降至谷底后,在徘徊了一年半的時間后,到1999年下半年,猛升至104.21的水平,比上一個半年上升達6.1點,已基本達到1997年下半年的預期水平。其中,消費者預期耐用消費品購買指數更升至106.91,比1997年下半年危機爆發前的最高水平還高出3.26點。

  以上情況均說明,城鎮居民的消費信心得以恢復,消費傾向已經上升。

  撇開其他導致商業周期的因素不談(譬如債務-通貨緊縮所導致的商業周期,外部危機的傳導),僅從人們的預期,從投資者與消費者的信心來看,當前的中國經濟這架馬車走出商業周期的低谷幾乎不會有任何問題。

  如果繼續把中國經濟比做一架馬車,這架馬車由于悲觀預期而出現了緊急剎車的現象,車速慢了下來,而現在由于預期恢復正常,車正在加速。

  幽靈的威脅

  接下來的問題是,中國經濟這架馬車最終能跑多快,跑多遠?恰恰就在這個中長期宏觀經濟形勢判斷這個問題上,情況不容樂觀。

  近期與中長期經濟形勢走向大相徑庭,這里的關鍵是:起跑取決于預期,而最終能跑多快、跑多遠卻是取決于車的質量。而一旦考慮到中國經濟這架馬車的質量,問題實在是太多:結構問題、國企問題、投融資體制等重大制度問題、不良資產問題、高負債問題迄今為止一個也沒有得到解決。

  宋國青教授打過一個比方,雖然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是在七、八月份,但氣溫上升最快的卻是在三、四月份,有的時候一天氣溫計甚至能跳上去10度。現在我們反其意而用之,對于近期的中國經濟,好比是三、四月份,經濟會有強勁回升,但真到了七、八月份,估計反而熱不到那里去,而且也熱不了太長的時間。

  經濟"長"不上去,甚至"長"上去下后又掉下來,物價卻很有可能漲上去。物價上漲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這幾年為了刺激經濟發展,放了大量的貨幣到中國這個水池子中,只是由于貨幣流通速度下降,才沒有變成通貨膨脹傷到人,但現在情況不同了,經濟在回升,貨幣流通速度明顯加快——從理論上看,不考慮貨幣化的因素,M2增長超過經濟增長的部分將構成長期通脹的壓力。6月末M1/M2比率為37.9%,比去年同期高3個百分點,已基本恢復到1996、1997年的水平上,M2和M1的增長率比GDP增長與消費物價增長之和已分別高出5.4和15.4個百分點,相對于實質經濟和物價來說,貨幣有明顯的超量供給現象。與此同時,貸款需求旺盛,全部金融機構貸款余額比去年同期增長13.8%(按可比口徑)。考慮到1996、1997年的消費物價指數分別為8.3%、2.8%,我們有理由認為,如果不考慮貨幣流通速度因素,物價應該很快向96、97年看齊。

  物價上漲的第二個原因是油價猛漲。關于油價的走勢,筆者早在今年春季便根據多重均衡理論進行過預測,提出油價上漲至高位后,將在高位形成新的均衡,在沒有重大沖擊的情況下將保持居高不下的態勢(《經濟學消息報》1999年4月18日),這一判斷現在看來與油價趨勢是非常吻合的。

  除非美國歐洲采取斷然措施,否則油價還將在相當一段時期保持高漲勢頭。由于中國是石油凈進口國,每年進口原油達4000多萬噸,因此油價對物價的推動會有明顯作用,而石油價格的上漲必然直接增加交通運輸和石化工業的運行成本,時間一長,又會間接地增加絕大多數經濟部門的運行成本,進而推動物價總水平的上升。

  與此同時,由于油價的上漲不能通過最終消費品轉移出去,很容易地將形成滯脹的壓力。從中長期來說,由于中國已經進入重化工業的發展時期,對石油的進口依賴將繼續增強,因此,中長期中國經濟因為原油價格居高不下而出現滯脹的壓力還將日益增大。實際上,在我國成本對物價總水平的影響實際上已經開始顯現,今年7月我國生產資料價格已經出現了5.8%的增長,而在前3個月它還是負增長。由于生產資料價格指數是CPI的先行指數,而且目前升勢明顯,所以可以斷定2001年CPI上升速度也不會太緩慢。

  尚需提請人們注意的就是,美國、歐洲歷史上的滯脹其導火索恰恰就是因為石油危機,而中國經濟的結構正在進入類似的重化工業時期,因此不能不警惕油價飚升并長期居高不下給我們設置的陷阱。

  綜合上述分析,中長期中國經濟將面臨著滯脹的威脅。當通縮的幽靈遠去時,貓在地平線上的滯脹的幽靈是更可怕的幽靈。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千張即時奧運圖片報道
竇文濤侃奧運(視頻)
奧運場館瘦身風波
高校招生現丑聞
機動車負全責遭質疑
北京地鐵美食全攻略
二手車估價與交易平臺
出國辦護照完全攻略
新浪連載:70派私人史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