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能辦的事讓市場來做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24日 19:17 《中國工商》 | |||||||||
○ 文/中國社科院研究員、民企研究專家 曉亮 剛才,我讀了胡德平同志的文章,里面提到有一個省判了一個民營企業家死刑。被判死刑的原因,是因為他戴了“紅帽子”,是一頂形式上的“紅帽子”,實質上他的企業是私營企業。目前,我還不了解具體案情,據說是產權不清晰。但無論怎么說,也不能判死刑啊!
今年以來的調控是結構調整,不是單純收縮。宏觀調控,就是國家調控 ;國家調控,準確點說,就是中央政府調控。 今年以來,我國政府對宏觀經濟進行調控的力度確實加大了。政府宏觀調控的目的,是為了實現中國經濟的協調、穩定和可持續發展,防止大起大落,防止經濟過熱 ;有收縮的意思,但又不是單純收縮。重點是調整產業和產品結構。我的看法,對于有些過熱的產業,像鋼鐵、水泥、建筑,確有收縮的必要;而對于高新技術、農業、交通、電力、煤炭、環保等,則是要放,繼續發展。有的也不是單純收縮,而是要提高質量,減少資源浪費。在這種情況下,我以為民間的投資,民營經濟的發展,要以此為契機,認清形勢,調整自己的發展戰略與策略;選中目標,使自己的資本投向和使用,與國民經濟的發展保持一致與協調。其實,民間資本的投資領域和空間,依然十分廣闊。但是千萬注意別碰到槍口上、刀刃上;碰上了,就糟了,必然倒霉。國家有關部門也應隨時公布產業、產品政策和信息,正確地進行引導。 從多年來的情況看,民營經濟的發展,是機遇與挑戰并存。民營經濟的當事人、業主,一定要把握機遇,迎接挑戰,避免失誤,走好自己的路。 民營經濟的投資者、創業者,及有識之士,應從盲目和自發走向自覺,從自覺走向自為,這是歷史提出的要求。 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我們國家在發展民營經濟、轉換運行機制方面已取得很大成績。但是政府在轉換職能方面,卻嚴重滯后;或者說,還是沿用計劃經濟的辦法搞市場經濟。因此,我認為中國的市場經濟體制還很不完善,改革沒有到位。 另外,不能采取搞運動的辦法,不能用一刀切的行政手段進行調控。那樣表面上可能收效快,但后果往往不好。例如:當煤炭多時下令小煤礦一律關閉;當糧食多時,宣布農民的糧食只能賣給國有糧食部門,不允許個體和私企販運;當電力供應寬松時,卻規定三年不上火電。這種調控的結果帶來了后遺癥。 其實,民營企業不怕市場化調節,就怕行政性調控。用行政手段控制,受害者往往是民營經濟。這是體制使然,不是哪個人的意愿。 我認為,在市場經濟下,市場能辦的事,讓市場來做 ;市場辦不了的,再由政府來做。而且政府的職能、權限也要有個邊界才行,政府應由審批型轉向服務型。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