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資源的安全戰略構想漸成體系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24日 17:11 中評網 | |||||||||
鐘 偉 日前,中俄有關企業就修建兩國間首條輸油管道項目的談判最近取得突破性進展。擁有豐富油氣資源的俄羅斯無疑是中國重要的能源供應地之一,但至今中國仍然僅能靠火車從俄進口少量石油。修建兩國間的石油管道是近年來兩國經貿合作中的重要議題,但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和龐大的合作項目本身使得有關談判一直進展緩慢,直到不久前,才獲實質性
但這僅僅是中國探詢可靠的外部戰略資源的不懈努力的一小部分。此前,中國已經為保障其未來石油戰略供給做出了前瞻性的大膽決策,其中和哈薩克斯坦的雙邊合作尤為引人注目。比較重大的事件包括:1997年6月,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與哈薩克斯坦財政部私有化署簽署了中方購買哈阿克糾賓斯克油氣公司60%股份的合同。9月,李嵐清副總理與舒克耶夫副總理簽署了《兩國政府關于在石油天然氣領域合作的協議》,10月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與哈能源及礦產資源部簽署了中哈關于油田開發和管道建設項目總協議。這樣,中國能夠在未來通過管道運輸從哈薩克斯坦獲得較有保障的份額原油。 為什么中國將其未來石油資源的外部供給重心集中在獨聯體國家,而不是中東?其背后也折射出深厚的戰略意圖。中東作為美國的傳統勢力范圍,我國很難獲得穩健的外部石油資源而不殷其較激烈沖突。而獨聯體國家則不然,近年來,從上海到比什凱克,從杜尚別再到上海,中、塔、俄、哈、吉等國多次元首會晤顯示了強大的生命力,艱苦努力的結果是在邊界勘定、相互削減軍事力量和擴大經濟交往方面達成了類似“開放性地結盟”的一致,中國在此合作機制中殫精竭慮,而將外部石油資源的供給地定位在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等國,顯然是水到渠成的一種互補合作。 另外,值得關注的是,一度備受爭議的石油戰略儲備也有可能不顧而立。在2000年底,涉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石油和化工局和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等多方政府機構的研究也均傾向于認為:1、由于中國國內的石油資源嚴重不足,而國際石油市場又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因此中國必須在開發海外石油資源方面發揮積極作用。今后中國必須增加石油進口渠道,必須更多地與外國公司合資開展石油開發。中國需要與各種政治利益集團建立戰略聯盟,確保通過參股的形式獲得國際石油供應。2、中國應將石油儲備水平由目前僅能滿足國內1周的需求擴大到能滿足1~2個月需求的程度。從長遠來看,中國作為一個大的石油進口國的局面不會改變,因此中國必須像重視糧食儲備一樣重視石油儲備。在今年8月,再度有政策建議出臺,認為中國應該擴大其擬議中的石油戰略儲備規模,如此中國石油戰略儲備可能直接拓展到可維持約90天的規模。 上述種種決策,顯示出中國石油資源的戰略安全漸成輪廓。2000年國際油價的大幅度波動,再度暴露出中國在主要的戰略資源持續供給的缺陷。其中尤以水和油兩項為甚。戰略資源的供給瓶頸可能嚴重制約中國經濟在21世紀的持續發展。以石油為例,中國原油開采重心已明顯西移,但其開采成本大致在6-8美元/桶,而中東石油的開采成本不過2美元/桶。盡管如此,中國石油自給率顯然將逐步滑落,世界石油大會原來預期中國在2005年、2010年、2015年將分別進口0.7億、1億和1.3億噸原油,而自給率則將逐步滑落到70.8%、64.3%和59.4%。而筆者的實證研究表明,中國大約在2007-2008年左右,石油自給率將降低到50%以下。因此,如果不勾勒中國自己的戰略物資供給鏈,則可能對經濟的持續發展構成威脅,或為獲得外部資源而爆發沖突。中俄、中哈間的戰略合作,有關專家重提石油戰略儲備的舊話等等,均折射出中國已間有某種戰略性思維。巧合的是,2001年9月,中國還決定撥出120億,對西北的水資源、石油資源和稀土資源等再度進行大規模勘探。據說目前已經在新疆西北部選尋找到每年可供10億立方以上的重大地下水資源。因此,也許我們可以欣慰地說:為了中國經濟在21世紀持續穩健地發展,中國石油資源安全戰略已建成體系,甚至攸關國民經濟的重要戰略資源均已納入到前瞻性的戰略構想中。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