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憂思錄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24日 17:08 中評網 | |||||||||
鐘 偉 數年前當朱總理作其施政綱領演講時,令人動容的不僅有死而后已赴“地雷陣”之說,更在于他鮮明地宣稱“本界政府將致力于科教興國”,如今朱氏誓言猶繞梁,中國教育仍堪憂慮。
一、“義務教育”還是“強制教育”? 中國人是深諳“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之道的,鄧小平也多次說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在有近13億人口的大國普及義務教育,需要一個具有大魄力、大智慧的政府。大陸從1987年開始推行9年義務教育法至今,令人感慨良多。 盡管20年來大陸人民所享受到的政治民主和物質便利有了極大的提高,但普通家庭要支撐9年義務教育的壓力仍然嚴峻。筆者幼年時代進入中小學時,每年費用不過幾塊錢,因為家境貧寒,政府還可以豁免其中之泰半。在1985年進入高等中學三年級時費用最多,也不過18元人民幣,但筆者每年可得優等獎學金30余元。時過境遷,目前在大陸的大中城市,一般中小學的入學基礎費用每年多逾千元,對收入微寒的工薪層實在不是太輕的負擔。如果父母望子成龍心切,如果子女不是學業出類拔萃者,那么境遇就更艱難。為進入優秀幼兒園的贊助費就可能高達6000元人民幣,更遑論要進入實驗型重點中小學的費用!故有人戲言,目前之基礎教育,不是對孩子的應試教育,不是對國民的素質教育,而是對為人父母的金錢教育! 前數年曾經發生過這樣一樁令人浠噓的真實故事,在人民大會堂宴請全國優秀農村教師時,一位來自邊陲的女教師曾面對豐盛宴席潸然淚下,此舉不是因感恩,而是因舍不得下咽數千元一桌的酒席,在女教師眼中,是幾多貧苦孩子的學費!數月前國家統計局對中國農村的調查結論是:80%的農村家庭年人均收入在2000元以下,90%的農村家庭年人均大宗消費支出在500元以下。9年義務教育費用的無節制膨脹,可能越來越嚴重地剝奪貧困家庭受教育的權利。 早在1987年中國就制訂了9年義務教育法,在1995年又出臺教育法,令人困惑的是至今教育經費仍然嚴重入不敷出。較苛刻地說,每屆政府和每個公民都有義務履行的“義務教育”,似已蛻變為公民應勉力維持的“強制教育”。建國以來政府對教育的投入在1985年達到最高,也僅為GDP的3.54%,目前大致徘徊在GDP的2.5%-2.7%之間,而教育法則規定政府應努力使教育投入達到GDP之4%,激憤之士早已說此舉為“政府公然違法”,雖然未免過分,但如政府對此漠然,對應負義務舉重若輕,則民間設置再多的這個工程那個工程,都近乎杯水車薪,某工程實施經年所得之全部善款,尚不及西南某省為搞個博覽會費用的1/3!一切追求希望點燃燭光托起太陽之美好愿望,似都有夸父逐日式的無奈悲壯。 二、“高等教育”往何處去? 中國高等教育近年來的激蕩起伏,更令人感傷。學者們就教育是否應產業化或商品化辯論之激烈,實在是局外人難以了解的。筆者隨手翻閱教育類報紙,總可見到觸目驚心之處,以今年高等教育的大漲價為例,以往名牌大學的低收費已經一躍為名貴,身價大漲。去年各地重點大學學費在3000元上下;今年漲到4000元到6000元。其中清華學費4800元,上海交大去年學費為全國最低的2800元,今年激升為6000元。北大、人大、師大、復旦、浙大、南開、廈大等收費也均漲至4500元左右。由是觀之,若要維持子女4年制本科教育,至少需負擔4-6萬元,這已經相當于普通城鎮家庭5-10年的全部積蓄了!這個費用,是邊遠貧困家庭所無法想象的,有幸得到大學入學通知書的低收入家庭,往往一愁莫展,不得不讓垂淚將孩子經過12年寒窗苦讀的成果付諸東流!筆者常常慶幸自己早出生了10年,否則以赤貧之家境,恐無力承受完成直至博士學位之費用。 高等院校近年來另一顯著變遷是院校合并,中國高校雖多但辦學規模和水平較為有限,將1958年強搬蘇聯模式的高校大分割重新合并無疑是必要的,但合并重組中亦頗多爭議。高校合并不乏“拉郎配”的強制婚姻,即將數所歷史淵源、專業設置、教學科研水平差異頗大的院校強行合并。高校合并也不乏“苦樂不均”,寥寥幾所“著名高校”得到政府巨額資助,依靠合并迅速做強做大,并吸收了其它高校的優秀師資,連鎖反應是在京的其它高校從省府挖人,省府高校則從地方院校再挖人,造成本需急需擴充師資的地方和邊遠高校再度陷入無錢無人的貧弱! 依筆者之愚見,教育在中國或可勉強稱為產業,但高等教育要所謂產業化,即使不是匪夷所思,至少也是為時過早,前幾年一位著名學者稱贊了近代某國利用盤剝自中國的“庚子賠款”作教育投入的做法,招致一片批評之聲,筆者倒以為值得政府反思,如果一種教育改革的方向是使平民家庭覺得教育的門檻高不可攀,是使個別高校得青睞而蠻荒之地籌資興學更舉步維艱,那么這種方向肯定是值得質疑的。 三、“教育興國”難道要淪為“叫語興國”? 歷史上中國不乏尊師重教之舉,甚至有“天地師君親”的牌位,但歷經近代流氓無產者的劫難后元氣大傷,近20年來政府雖致力重建,但教育本身尚難說已浴火重生。近日一位極其資深的學者饌文稱,“科教興國”如欲不是形同虛設,政府必先應有“國興科教”的勇毅,可謂一針見血。 近年來目睹不少從中小學教育到高等教育之怪現象,皆與“國興科教”不力有關。高校的高收費尚可冠之以非義務段教育的說辭,但義務教育段形形色色的高收費和贊助,在招至民怨沸騰的背后,卻是基礎教育投入的捉襟見肘,教育投入的總構成中,政府投入比重已經從10年前的八成五以上降低至目前的七成,其余三成無疑要依賴學雜費的膨脹、民辦教育和民間捐資助學。各;蛎骰螂[的各種收費,恐怕大半是不得已而為之。 關于收入,前幾年中國曾流行“搞原子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拿手術刀的不如拿剃頭刀的”的民諺,雖夸張近乎荒唐,但中國教師收入之微寒,令人悲哀。暫不論處境最為艱難,工作最為艱辛的窮困山區的民辦中小學教師,即使國家重點高等院校又如何?青年教師月收入不過千余元,居住環境亦頗惡劣。有笑話說一華裔諾獎學者到某著名高校演講時,曾痛心為何大陸如此之多的青年俊彥未有摘得諾獎者,當時就有青年教師反詰:學有欠債、研無經費、家無積蓄、居無定所,如何能有靜心獻身學術的尺寸之地?而國家在教育法中是明令教師物質待遇應等同于或稍高于國家公務員的!諸如農民企業家捐錢可得大學名譽教授,地方和高校共建研究生班,讓大小官員戴上碩士博士帽之類,實在折射出院校在貧瘠中沉淪的隱憂!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統計,目前中國政府對教育的投入和新加坡、韓國、泰國等新興國家不可同日語之,甚至較印度和巴西等也遜色。根據中國官方的統計,目前中國總人口中接受過大學以上教育的不足3.5%,而在小學以下教育程度的近一半。如此現狀,讓人不能不憂慮未來中國人如何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太多的失望,已經使一些偏激之士將“教育興國”譏為時髦口號式的“叫語興國”。中國教育甚堪憂慮、中國政府甚應警醒矣!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