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鐘偉 > 正文
 
國際投資的基本架構與中國的政策選擇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24日 16:43 中評網

  鐘 偉  樊 華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日益加深,活躍于世界經濟舞臺上的跨國公司(TNCs)的觸角遍及世界各個角落。傳統(tǒng)的貿易、投資和技術轉移被認為是跨國公司進行國際投資的基本方式。而現(xiàn)在,它們更傾向于通過全球性的基本架構,來實施其全球控制戰(zhàn)略 。但巨型跨國公司顯然會給資本輸出國和輸入國的要素配置和經濟成長帶來扭曲 ,鑒于國際投資涉及投資者、
中行抵債資產網上營銷 精彩手機賽事全攻略
雅典猜猜猜千元懸賞 大型休閑游戲燃燒戰(zhàn)車
受資國和出資國三方的利益,要協(xié)調利益分配和設定權利義務,是單個政府難以達成的事情,需要一個國際投資的基本架構,這種架構一旦達成,不僅是對國際投資格局的鞏固與支持,對未來國際投資走向也有巨大影響。研究既有的國際投資架構,對中國政策選擇的現(xiàn)實意義不言自明。

  一、 國際性多邊投資框架的基本格局

  國際社會普遍希望通過一個全球性的組織來達成全球性投資框架,以保護其本國投資者在世界范圍內的投資利益,各種國際性組織都在這方面有所嘗試,但由于各國利益取向不同,尤其是多數(shù)發(fā)展中國家對于發(fā)達國家提出的苛刻的投資保護標準心存疑慮,擔心有損本國的經濟發(fā)展甚至經濟獨立,使得多邊投資協(xié)議的談判進程十分緩慢,從歷史沿革來看,國際性多邊投資框架的基本格局如下。

  1、《哈瓦那憲章》是國際社會建立國際投資框架的首次嘗試。國際社會一直試圖在尋找協(xié)調全球貿易和投資的框架,二戰(zhàn)后當時的國際貿易組織(ITO)為此展開了《哈瓦那憲章》的談判,但它既沒有給投資者以非歧視待遇的保證,也沒有給東道國以自由管理外資的權力,因而缺乏廣泛支持。但《哈瓦那憲章》是建立多邊投資協(xié)議的第一次嘗試。

  2、世界貿易組織的《與貿易有關的投資措施協(xié)議》是國際投資的現(xiàn)實框架。在1986年10月GATT締約國的部長會議宣言中,首次將TRIMs列入了新一輪多邊貿易談判的正式議題,宣言中TRIMs被定義為"對貿易起限制和扭曲作用"的任何對投資的鼓勵或非鼓勵措施。1993年,在GATT烏拉圭回合多邊貿易談判中達成了TRIMs。TRIMs正文部分包括9個條文,其附錄為解釋性清單,澄清了TRIMS與與GATT的兼容問題。嚴格地說,TRIMs不是一部純粹的投資協(xié)議,其性質介于投資協(xié)議與貿易協(xié)議之間,僅僅是將特定范圍的投資規(guī)范納入新的多邊貿易框架中。此外,作為各締約方相互妥協(xié)的結果,至今TRIMs有關條文的內容尚未最終確定,體系也未完全定型,具有"暫行規(guī)定"的性質。雖然TRIMs協(xié)議的投資保護標準不高,也缺乏創(chuàng)新之處,但它是第一個較為全面,同時又得到廣泛認可的多邊投資協(xié)議。

  TRIMs協(xié)議成功地將“國民待遇”、“取消數(shù)量限制”、“透明度”等一系列適用于國際貿易框架的原則引入國際投資領域,傳遞了這樣一個信息,即投資領域內相關規(guī)則的制訂,可以通過現(xiàn)有的多邊貿易體系來實現(xiàn)。其直接體現(xiàn)就是WTO西雅圖會議上,將投資協(xié)定談判加入新一輪談判的議題中,但作為締約方討價還價、折衷妥協(xié)的產物,其缺陷也顯而易見。1、TRIMs對一些敏感問題采取了回避態(tài)度,使一些重要條款含義模糊、對于諸如“限制”、“扭曲”、“損害作用”等敏感問題未作必要解釋。2、TRIMs存在較多的“灰色區(qū)域”,為緩和各方矛盾,協(xié)議在規(guī)定國民待遇、取消數(shù)量限制及透明度要求等原則的同時,又制定了較多?quot;例外規(guī)定,為一些締約方濫用“例外規(guī)定”逃避履行協(xié)議義務提供了可乘之機。3、加劇了投資領域國際立法的不平衡性,協(xié)議沒有對包括資者采用的限制性商業(yè)慣例在內的不正當國際競爭行為加以限制,使該協(xié)議成為限制東道國的單方面守則。

  盡管WTO達成的投資協(xié)議有一個限制,即“與貿易相關”(trade related)。但現(xiàn)在TR的邊界越來越模糊。一些學者認為,與貿易有關的投資措施的定義有廣狹之分。廣義的TR包括政府的宏觀政策、地區(qū)政策、就業(yè)政策以及競爭政策。狹義的TR則指那些直接影響貿易的措施,包括出口實績要求和本土化要求 。目前的基本趨勢是越來越多的投資議題在貿易組織內被討論,故從長遠看,貿易體系終可能吸收投資體系,成為完整的全球經濟運行架構。

  3、世界銀行也成功主持了有關國際投資的多邊框架。其中有兩個多邊協(xié)議較為重要,即《國家與他國國民間投資爭端解決公約》(《華盛頓公約》ICSID)和《多邊投資擔保機構公約》(《漢城公約》MIGA) 。

  《華盛頓公約》ICSID是依據(jù)私人國際合同的執(zhí)行經驗制訂的,它提供了一套中立的規(guī)則和仲裁程序來解決私人投資者與東道國間的爭端,避免了需要在合同中約定仲裁時適用的條款。ICSID是自愿適用的,隨著各國政府和投資者對其了解的不斷增長,參與國的增多,它已經成為調節(jié)國際商務活動架構的重要部分 。

  《漢城公約》MIGA是世界銀行為減輕外國投資者在發(fā)展中國家投資所面臨的非商業(yè)性政治風險而制定的,1998年4月12日生效。我國在1988年4月成為該多邊協(xié)議的創(chuàng)始成員。該公約將爭端的解決分為三類,一是有關公約的解釋和施行而發(fā)生的爭端;二是機構與成員國之間的爭端;三是有關被保險人或在保險人之間的爭端。對于不同的爭端適用不同的程序。總體上MIGA在多邊基礎上提供了雙邊協(xié)議尋求的投資促進和保護。作為提供擔保的先決條件,投資必須服從東道國的法律,而這些法律應符合公約要求的基本標準。因此,該條約的影響超越了其基本功能,通過減少非商業(yè)風險促進了私人投資。

  雖然ICSID和MIGA都不是全面的投資協(xié)議,但它們填補了國際投資在法律體系方面的空白,在亞洲危機之后,兩個公約均顯示出其和資本帳戶自由化之間存在沖突而有進一步完善的必要,但它們無疑是全球商業(yè)活動管理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 。

  4、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曾試圖建立國際投資的基本架構MAI,但遭受重大挫折。從1995年起,OECD就致力于建立包括投資自由化和投資保護的高標準的,廣泛的多邊框架,即《多邊投資協(xié)定》(MAI),并展開了為期三年的談判。其目標是建立一個綜合性的框架,涵蓋高標準的投資自由化和投資保護措施,提供一套爭端解決程序。按照OECD的初衷,MAI將具有法律約束力,并向非成員國開放。MAI的核心原則是非歧視待遇,包括最惠國待遇和國民待遇,以及透明化的要求。MAI追求投資完全自由化,但允許各國保留國別例外,即各國只能采取投資自由化的否定清單方式。現(xiàn)實中各國都以國家安全、公共秩序、文化、補貼、健康、原住民等各種理由提出大量的例外保留,需要各方經過平衡權利義務的談判加以確定后列入清單。由于各國提出的保留極其繁雜,使這種自上而下的談判方式變得異常艱難,并實際上降低了原定標準。MAI的談判遲遲不能取得一致,一直停留在草案階段,最終談判擱淺。另一方面,因MAI不包含征收和國民待遇的約束性義務,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商業(yè)組織的利益,并受到了勞工和環(huán)境組織的抨擊,這都導致了MAI談判的失敗 。

  MAI雖然失敗了,但OECD在形成國際投資基本架構方面的努力還是有價值的,作為一個完整的框架協(xié)議草案,MAI可能為未來類似的多邊談判,特別是TRIMs的成功擴展起到強烈的示范作用。

  二、區(qū)域性經濟組織的國際投資架構

  目前形成全球性投資架構的困難還比較大,而從區(qū)域層面看,各種區(qū)域性投資框架在不斷涌現(xiàn),這種帶有區(qū)域主義(Regionalism)特征的架構,是全球化的必要補充,較為有效地協(xié)調了民族國家的經濟國際化和本土化(Localization)的利益沖突 。其中歐盟、北美自由貿易區(qū)和亞太經合組織的區(qū)域投資框架則在區(qū)域層面最為重要。

  1、歐盟在區(qū)域投資領域已形成了較成熟的架構,但卻難以將其移植和拓展為全球框架。歐盟作為一個超國家的組織,其成員國自愿將國家部分主權轉移至歐盟,建立了一套超國家的機構,包括議會、法庭、和中央銀行等。歐盟既有國際組織的屬性,又有某些邦聯(lián)的特征 。在區(qū)域投資自由化領域,歐盟著力消除資本自由流動的障礙。由于歐盟長期致力于各國在政治、經濟、社會政策方面法規(guī)的一致性,成員國的投資和投資者在歐盟內均可享受到與在本國基本相當?shù)耐顿Y保護。對于非成員國的投資和投資者,歐盟一般給予最惠國待遇,通常也能得到較高標準的投資保護。

  2、與歐盟相比,北美自由貿易區(qū)(NAFTA)的投資框架更具有彈性和可移植性。NAFTA的產生主要是為應付政府與公司間日益增長的貿易和投資糾紛。由于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國經濟結構差異大,互補性強,故跨境要素流動更可能引發(fā)敏感的利益糾紛,基于這一現(xiàn)實,雖然在字面上NAFTA是一個自由貿易區(qū),但區(qū)域協(xié)調卻覆蓋了投資、服務貿易、知識產權、技術轉移和自然人流動管理等。NAFTA有關投資方面的規(guī)定,更能體現(xiàn)經濟發(fā)展梯度較大的區(qū)域內,進行投資保護和處理投資糾紛的靈活性。

  NAFTA區(qū)域投資框架的特點體現(xiàn)在以下方面,一是要求成員國給予其它成員國的投資和投資者國民待遇,但此處國民待遇是一個相對而非絕對的標準。它不能給外國投資者保證一個明確的待遇標準,它只是保證一國政府在法律法規(guī)的適用和執(zhí)行上同等對待國內外投資和投資者。此外,NAFTA投資框架中的“國民待遇原則”還受“相似情況原則”的限制,即在情況大體相似的情況下,國內外投資和投資者應受同等待遇,但這并不意味著在不同條件下,國內外投資和投資者一定受到完全相同的待遇。二是NAFTA的投資框架禁止直接或間接的國有化征收,或任何同等方法的征收,除非是出于公共利益;但即使如此,依據(jù)非歧視的原則,以及最低待遇標準條款,國有化征收也需支付合理的、及時的、可自由轉移的補償。三是NAFTA協(xié)議中包含最低待遇標準,這是其最富有特色之處,它要求成員國對其它成員國的投資和投資者給予的待遇要遵守國際法和國際公認的標準,包括公平公正的待遇、全面的保護和安全。最低待遇標準的設計是為了解決這樣一種情況:一國政府用專橫的方法不公正的對待外國投資者,但這種行為與該國對待本國投資者的方法沒有什么不同。最低待遇標準被視為對外國投資待遇的底線,即使該國這種對外國投資者的待遇是非歧視的。四是NAFTA協(xié)議中提供了兩套爭端解決的程序。第一種程序適用于所有NAFTA協(xié)議規(guī)定的義務,允許政府質疑可能違反協(xié)議的行為,類似WTO的爭端解決程序;第二種程序允許投資者可以不經過第一種程序,通過地方法院、行政訴訟或本國政府,在NAFTA規(guī)定的一般解決程序下,向違約國政府提起訴訟。五是NAFTA還在其投資框架附錄中列出了各國保留限制措施的清單,美、加、墨三國都在出口業(yè)績、進口替代、國產化、國內采購率、貿易平衡和技術轉移等方面保留了執(zhí)行要求,鑒于保留都是明確列出的,故各國的單方面自由化措施都是不可逆的。這使NAFTA協(xié)議的投資規(guī)則不斷向高標準發(fā)展、完善。

  鑒于NAFTA兼顧了不同發(fā)展經濟水平的國家推進投資自由化的利益,并具有漸進可控的特性,即從基本共識不斷擴展,而不是象MAI那樣采取非常不利于發(fā)展中國家的否定清單,所以尤其值得我們關注。

  3、作為一個開放性的論壇組織,APEC在推動區(qū)域投資自由化方面也取得了一些進展。但APEC是一個相當松散的論壇性組織,缺乏起碼的談判機制,僅僅是通過每年一次的成員國政府首腦會談,圍繞共同感興趣的問題展開討論和磋商,APEC也沒有一個常設機構來認真研究并制定出各種決議的實施細則。因此,APEC運作多年來,各國在貿易和投資規(guī)則等方面的分歧仍然很大。作為資本輸出國的美、日等國較為關心的是投資的自由化和便利化的問題,而廣大的發(fā)展中國家卻更關心經濟技術合作方面的議題 。至今并沒有跡象顯示APEC這樣的非制度化的、單邊自主的、非談判的松散論壇框架有能力協(xié)調區(qū)域內投資問題。

  三、基于雙邊協(xié)定的投資框架

  除了全球性和區(qū)域性框架之外,雙邊框架也有一定地位。雙邊投資協(xié)定(BITs)是指為了調整國家間私人投資關系,保護外國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建立公正的投資環(huán)境,由資本輸出國和東道國簽訂的一種促進和保護投資的雙邊條約。BITs的具體內容因簽約國的具體國別而有所不同,但一般均涉及外資的待遇(如國民待遇、最惠國待遇)、覆蓋范圍(包括非股權投資和各種類型的股權投資,以及投資周期各階段的主要問題)、政治風險保障及爭端解決等問題。BITs往往具有雙邊約束力,并容易達成一些例外保留,并更易在投資相關的領域,例如避免雙重征稅、競爭政策和信息交換等方面取得進展。因此,BITs作為協(xié)調兩國私人投資關系的主要手段,被視為有關國家投資環(huán)境的重要標志之一,各國政府都積極參與簽訂的雙邊層次的國際投資協(xié)定。20世紀60年代以來,BITs的擴展速度令人矚目:60年代,BITs 僅有75項(2項有發(fā)展中國家參與,下同);70年代,167項(14項);80年代,386項(64項)。截至1998年底,世界各國簽訂的BITs共計1726項,其中有434項是在發(fā)展中國家之間簽訂的,發(fā)展中國家的參與作用與日俱增。雙邊層次的國際投資協(xié)定可能有利于國際性投資協(xié)定的最終形成。

  總體上看,BITs僅僅是在雙邊基礎上解決問題,常反映出談判雙方的不對稱關系,而不是在一系列普遍原則和慣例基礎建立平等的雙邊關系,尤其缺乏全球性投資框架所必需的一致性、集中性、制度化和公式化上的深度,雙邊協(xié)議難以取代多邊協(xié)議 。

  四、投資全球化背景下中國的投資政策選擇

  目前國際投資框架正從全球、區(qū)域和雙邊三個層次漸次推進,在WTO框架內達成投資協(xié)調框架,或者較具彈性的區(qū)域架構的全球普及,都是全球投資架構形成的可能途徑,投資的國際管轄只是遲早的事情。中國不能不關注此點,并慎思謹行,作出有利于自身的政策選擇。

  1、從現(xiàn)狀來看,中國致力于投資政策協(xié)調已經取得一定進展。例如中國和它國簽署的雙邊投資協(xié)議已達73個。中國也參加了一些國際性的投資協(xié)議,如中國是ICSID和MIGA的成員國,并承諾將在加入WTO之后遵守TRIMs,在APEC框架內則承諾在2020年前,實現(xiàn)貿易和投資的自由化。但中國在投資政策方面與國際上一些通行的投資規(guī)則存在許多矛盾之處,需要漸進完善。

  2、從全球層面看,鑒于在WTO框架中達成國際投資架構是非常可能的,中國目前就應考慮理性的政策選擇。這不僅因為OECD已經聲明支持在WTO內建立全球投資框架,更在于利用WTO現(xiàn)有的爭端解決機制,可有效降低制度設立成本和管轄權沖突,還有利于建立一套完整統(tǒng)一的全球經濟爭端解決機制。從我國的利益出發(fā),在WTO框架中達成國際投資架構,可把投資措施與競爭政策結合在一起,有利于爭取達成一些具有一定約束力的跨國公司行為規(guī)范,減少單純由發(fā)達國家設立的機制的不平衡性,這對我國也是相對有利的 。 1、我國應考慮承諾TRIMs的成本問題。鑒于目前已經出現(xiàn)了將TRIMs泛化的跡象,有學者聲稱,TR這個帽子,與其說是“與貿易有關的”(Trade Related),還不如說是“無關的,擦邊的”(Tangentially Related),這種泛化論可能加大我國入世的代價,因此我們應對投資定義范圍持謹慎態(tài)度,不應將證券投資和其他非直接投資以至各類從債權納入投資定義,我國在入世后可建議先建立一個直接投資框架,在《金融服務協(xié)議》和有關直接投資的框架運行一段時間后,再考慮擴大投資定義。2、總體上,我國應謹慎支持WTO繼續(xù)采取回合式談判方式,不贊成單獨議題單獨談判的方式;宜將投資政策問題與競爭政策問題捆綁談判,不應脫離競爭政策談投資問題;拋棄MAI所具有的自上而下的否定清單方式,堅持采用自下而上肯定清單談判方式推進投資自由化;以加強參與投資自由化為砝碼,促進有利于我國的服務貿易中"自然人流動"等議題的談判。

  3、從區(qū)域層面看,歐盟投資架構的不可移植性,和APEC投資單邊自由化的低效性使其難有全球性影響,而NAFTA的框架則令人注目。中國至今未能與美國和加拿大簽署雙邊投資協(xié)議,其原因就在于作為NAFTA的成員,美、加兩國在投資保護方面標準較高。NAFTA投資規(guī)則的完善程度甚至超過TRIMs協(xié)議,廣為其它投資協(xié)議所借鑒。所以在區(qū)域和雙邊投資關系上,中國的投資政策所受到的壓力,很大程度上是與NAFTA投資框架的沖突 ,鑒于此問題的重要性,有必要進行具體分析。

  NAFTA投資框架和中國投資政策的沖突表現(xiàn)在以下方面。一是國民待遇問題。我國法律中的國民待遇規(guī)定,在微觀層面中常發(fā)生扭曲,因產業(yè)政策的限制而成為“次國民待遇”,或因地方政府間競爭而成為“超國民待遇”。二是開業(yè)權問題。NAFTA原則上不反對外資在任何部門的投資,但在補充清單中列出了各國保留限制的個別部門。而1997年,中國外經貿部修訂的外資管理行業(yè)目錄中,明確了受鼓勵、限制、禁止的三類部門,且不斷有類似的臨時性行政措施出臺。三是投資審查問題。NAFTA沒有關于投資審查方面的規(guī)定,對外資的審查是被禁止的。而我國依據(jù)投資額的不同需要不同層次的部委和政府的審查程序。三是國有化征收問題。此征收在中國法律上已被禁止,除非是“特殊情況”,但法律卻對“特殊情況”沒有明確定義,也沒有規(guī)定對征收進行補償及補償標準。四是透明度要求問題。目前我國有150多條法律和管理規(guī)定適用于外資,但管理體系較為混亂,執(zhí)行標準不一,對于國際投資來說加大了不確定性風險。五是爭議解決問題。我國是多項國際仲裁協(xié)定的成員國,但中國政府更愿意通過調解程序和會議的方法解決問題,使得外國投資者認為中國在處理爭議問題是過于緩慢,仲裁結果執(zhí)行相當困難 。

  從表象上看,中國的投資框架和NAFTA有較嚴重的沖突,而實質上這些沖突是由于我國投資框架凌亂,法律法規(guī)間的兼容性和可操作性不佳所造成的。對此我國政策選擇有三條,一是對既有法規(guī)進行全面清理,規(guī)范國內的投資法制環(huán)境,從立法和執(zhí)法兩方面加以改革。尤其是在地方政府和部委層次上,廢止過于隨意的部門立法權、簡化投資法律體系、在執(zhí)法規(guī)范性上應下決心改革。二是可以吸收NAFTA的“最低待遇標準原則”,在加入了多項國際投資協(xié)定,且外資須受中國國內法約束的同時,努力對外國投資提供較為明確的“最低待遇標準”。三是借鑒NAFTA經驗,推動東亞投資框架的形成,目前東盟和中、日、韓(ASEAN+3)間經濟關系密切,合作前景良好。如果中國能夠發(fā)揮積極作用,那么在ASEAN+3模式下,借鑒NAFTA的區(qū)域投資框架,明確各國的例外保留,逐步推進自由化程度、提高投資保護標準還是有相當大的空間的。

  4、從雙邊層面看,中國不宜將升雙邊投資框架作為政策重心。這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雙邊條約涉及范圍有限。英美式雙邊投資協(xié)定主要圍繞代位追償?shù)葐栴}展開,德法式雙邊投資協(xié)議也只涉及投資安全性和部分待遇問題,其效率遠遠低于多邊框架;二是雙邊條約的可保障性差。目前BITs雖也設立了一些爭端解決機制,但明顯不如多邊機制可靠。正因如此,我國應將視野主要投放在構建綜合性的全球的投資框架上。

  5、從國家層面看,中國更應積極參與國際投資礦夠的制定,爭得主動權。國際經濟協(xié)調從本質上講是參與各方對世界經濟利益如何分割所進行的協(xié)調,國際經濟運行架構通常是各參與方相互妥協(xié)的結果,而未參與制定規(guī)則的國家,其利益在規(guī)則中沒有或難以得到充分反映。因此,中國應積極參與國際投資框架的建構,對于現(xiàn)行的以發(fā)達國家為主導的國際投資框架,應審慎引導。對順應經濟全球化的投資原則,如透明度原則、最惠國待遇原則、國民待遇原則等,應予以接受;對那些實施過快會使我國經濟無力承擔的投資規(guī)則(如執(zhí)行要求、金融準入等),則應爭?quot;過渡期安排;對發(fā)達國家為遏制發(fā)展中國家的歧視性規(guī)則(如將投資與人權掛鉤、過高的環(huán)保和勞工條件要求等),則應有理有據(jù)有節(jié)地加以抵制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千張即時奧運圖片報道
竇文濤侃奧運(視頻)
奧運場館瘦身風波
高校招生現(xiàn)丑聞
機動車負全責遭質疑
北京地鐵美食全攻略
二手車估價與交易平臺
出國辦護照完全攻略
新浪連載:70派私人史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