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戰略儲備:金點子還是餿主意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24日 16:10 中評網 | |||||||||
鐘 偉 2000年國際油價的劇烈波動使得有“富人俱樂部”之稱的OECD成員國憂心忡忡,擔心全球經濟因油價的意外沖擊而硬著陸,漸漸面臨石油短缺之苦的中國經濟也深受其累。我們的“石油沖擊與中國經濟發展研究報告”顯示,油價上漲使我國2000年GDP少增長了0.94 個百分點,而物價則上升了0.5個百分點。換言之,倘若沒有油價的沖擊,中國經濟增長已經
石油戰略儲備是什么? 國人乃至于附庸風雅型“經濟學家”之所以對石油戰略儲備心儀不已,大概是看到美國面對油價的飛速上漲,威脅要動用石油戰略儲備,似乎大國擁有“戰略儲備”,就可以平抑油價波動。這可能是錯覺,所謂石油戰略儲備,其目的乃是保證國內石油的不間斷供應,即在遇有戰爭和嚴重的天災人禍時,以石油戰略儲備保持國家經濟不因“工業血液”的陡然缺失而陷入混亂之中。所謂石油戰略儲備是用來平抑油價的臆想,大概和彈藥庫是用來開山炸石的意思差不多。甚至2000年美國動用兩天的戰略儲備油,基本也就是民主黨做秀而已,倘若美國人能夠通過所謂石油戰略儲備來平抑油價,那我們就很難想象他們為什么還要屢屢在中東大打出手了。 掛“戰略儲備”的幌子賣“平準庫存”的舊貨? 靠儲備大量的實物庫存,在價格高企時拋出而在低迷時購進,這不是戰略儲備的概念,而是經濟學中平準庫存(Buffering Stock Financing)的舊貨。我們不妨看一下這樣愿望良好的思路是如何在近30年來被人逐漸遺忘的。 早在1942年,開宏觀經濟學的一代宗師凱恩斯就提出,一戰前國際貿易最大的災難之一,就是初級產品市場價格的大幅度急劇波動,凱大師建議建立起初級產品的平準儲備,以高拋低吸的方式平抑這些初級產品的異常價格波動,這是平準庫存思路的發端。 在六十年代,民族獨立和反殖民運動風起云涌,在發展中國家的強烈呼吁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1969年9月建立緩沖庫存貸款機制,貸款期限為3-5年,主要是針對橡膠、糖、錫等原料的國際市場價進行干預。但目的倒不是防止漲價,而是防止這些原料價格過分下跌。嘗試的結果:失敗,初級產品的國際貿易條件日益惡化。 在70年代,澳大利亞建立羊毛平準庫存,試圖平抑國際羊毛及相關產品的價格波動。嘗試的結果:再失敗,澳大利亞政府賠得找不著北。 在1976年,聯合國貿發會議提出了關于“綜合商品計劃”的建議,仍然是為保護發展中國家的利益,建立實物商品平準庫存,以平抑價格波動。嘗試的結果:再失敗。 在70年代中期,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宣告了全球固定匯率制的終結,各國貨幣開始無序浮動,幣值的變幻莫測給國際貿易和投資帶來很大困難,英格蘭銀行首先建立“外匯平準基金”,試圖干預外匯市場,即在英鎊疲軟時購入,在其過于堅挺時拋出。嘗試的結果:再失敗,外匯平準基金在外匯市場面前不過是杯水車薪。至此平準庫存的思路逐漸沉睡在經濟學辭典的角落里乏人問津。 最悲劇的例子,我國建立國家糧棉油的國家儲備,結果一棍子打跑了糧棉油販子,有關部門似乎并沒有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反而是越有越慌,怕霉爛更怕各種耗子耗虛了儲備,農民收入四年來連續下滑。嘗試的結果:再失敗,個中滋味留待后人評說。 最滑稽的例子,建立所謂股票市場的指數調控型基金,管理層試圖通過這樣的基金高拋低吸,平抑股指的異常波動。嘗試的結果:再失敗,基金黑幕惹得眾人大嘩而管理層默然。既如此,有什么理由相信,中國以“戰略儲備”的名義,囤積了數千萬噸原油,以高拋低吸的方式行“平準儲備”之實,可以平抑國內油價? “平準庫存”為何失敗? 膚淺地看,在石油跌價時儲備一點,在漲價時拋出一點,似乎可以平抑油價,但卻基本不具有可操作性。 “高拋低吸”是顯示"平準庫存"荒謬性的最好例子。國家做石油儲備,要高拋低吸就存在石油價格走勢的判斷問題。假定石油儲備當局有能力,估計油價漲漲不已所以拋出儲備;估計到油價跌跌不休所以購入囤積。那么何必興師動眾一罐罐把石油拋出去?一艘艘把石油買回來?只要見漲在石油期貨市場做多,見跌則在石油期貨市場做空,敲幾個計算機鍵盤不就可以免除了平準儲備的大筆化銷而更有效地避險嗎?假定石油儲備當局沒有能力,實際操作弄成了追漲殺跌,那么豈不是更擾亂國內油價市場而更糊涂地增大風險嗎?結論只能是?quot;高拋低吸本身就使石油儲備成為荒謬的多余。 “平準庫存”是蘊含巨大“道德風險”的危險游戲。這種風險來自兩方面,一是平準庫存將極大地改變供給者的行為,60年代IMF的緩沖庫存貸款就導致了發展中國家紛紛增加初期產品的供給,結果價格反而因有了所謂平準庫存而更一蹶不振;二是平準庫存將極大地激發投機性攻擊者的熱情,就如當年英格蘭銀行的外匯平準基金被市場投機者吞得一干二凈那樣。在明處的、機制僵硬的平準基金在市場水銀瀉地般的沖擊面前,總是不久就會蕩然無存。 “平準庫存”是無法確定“帶寬規則”的兩難抉擇,所謂帶寬,也就是指石油價格的“漲跌停板”,在上下波動達到上下限時,當局則作出釋放庫存或吸納現貨的干預。結果如果帶寬較窄則當局平抑價格波動的意愿較強烈,但更容易遭受市場投機者的攻擊而導致干預帶寬不得不放松;如果帶寬較大則當局輕易不動用庫存或吸納現貨,結果庫存量長期處于高位靜滯而致平準庫存維持成本極其高昂。 良好的愿望并不總是有美麗的結局,平準庫存從其誕生時的嚴重缺陷注定了其必然早早夭折。 假如中國建立“石油戰略儲備” 假設中國要建立起石油戰略儲備,那么會發生一系列怎樣的情況呢? “石油儲備”要儲多少油?美國自70年代以來建立的石油戰略儲備最大儲量可達到約1億噸,平時的儲油量維持在90天用量的水平。日本目前的石油儲量大約在160天的用油量。如果我國真的建立起自身的石油戰略儲備,維持60天的用量至少需要5000-6000萬噸,約合4億桶左右,并且隨著經濟增長,每年的維持儲量至少需要增加3000萬桶左右。僅購油款就需耗用120億美元,并以至少每年10億美元的速度增長。 “石油儲備”存到哪里去?大概有兩種出路,一是找廢棄礦井和天然巖洞把油打進去,另一個辦法是建立大型戰略儲備庫,前者有巨額的改造和防滲漏、防污染費用支出;后者則意味著我國至少需要建立百萬噸級以上的儲備庫群五六十處,代價高昂且在戰略上極不安全。可能還不如在中國西北內地建立戰略儲備油井群來得可行。 “石油儲備”誰來管?美國政府似乎對維持這些戰略儲備的日常管理缺乏信心,所以委托給私人的大公司來管理。在我國,如果政府直接管理的話,那么至少需要成立一支人員隊伍龐大的采購、儲運、庫管等副部級的機構;如果政府委托管理的話,無非是使中石化、中石油和海洋石油等壟斷者更成為名符其實的壟斷者。“管油”的費用,可能較之買油運油的費用更難以約束。 上述三個問題使人不寒而栗,可以預見,這樣存起來的幾億桶油,每桶油的成本和歷史上出現的40多美元一桶的石油天價相比,可能更令人瞠目結舌。換言之,如果我國要建立的是保持石油不間斷供應的“戰略儲備”,那么它是國家非傳統安全機制的組成部分,考慮的是“可承受代價”的問題,就是國家能賠得起多少錢換得備戰備荒的堅強信念;如果我國要建立的是平抑石油價格波動的“平準儲備”,那么它是微觀層面的風險回避機制,考慮的是希望高拋低吸的運作可以賺錢。而這基本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此外,如果進一步考慮到權力導致腐敗,絕對權力絕對導致腐敗,那么還可預見石油儲備將孳生出可觀的油耗子,可觀的帶儲備帽子的官僚。由是觀之,對付油價漲跌還是政府放松管制,取締壟斷,把開動智慧想點子避險的權利還給相關企業為好。以建立石油戰略儲備為名,行實施平準儲存之實,不僅有掛羊頭賣狗肉之嫌,更是餿主意而不是金點子。它不能解決任何問題,但其本身倒足可以制造一大堆更難以解決的問題。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