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股減持:對流行說法的思考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24日 15:48 中評網 | |||||||||
鐘 偉 流行說法一:國有股減持是為社會保障體系注入資金。應該看到,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構建具有漸進性,目前,社會保障仍處于風地方分割、行業分割和城鄉分割狀態,社會保障基金的需求必然隨著經濟增長而遞增;而沉滯的國有股存量是有限的,必然隨著減持的推進而減少,試問越消融越少的冰川怎能支撐一條奔流大川?因此國有股減持和社會保障基
流行說法二:國有股減持是為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目前,我國我國證券市場上非流通股包括社會法人股(占總市值的13%)和國有法人股(占總市值的53%)兩部分。人們習慣地認為,上述股本的沉滯狀態使其處于貶損狀態之中。實則不然,國有企業成為上市公司,承擔全部注資(包括配股注資)義務的并非國有股而是公眾股;分享全部分紅派息權利的則是全部股份,國有股承擔的義務,在上市前后幾無改變;但其分享的權利則在上市后有極大改觀,獲得了非常優厚的回報。所謂國有股沉滯會導致國有資產流失不僅似是而非,且與事實背道而馳。因此國有股和公眾股在理論和實踐上既不同股也不同權,其間涇渭分明。如果再借口防止國有資產流失,搞國有股減持按近年的收益規定最低市盈率那一套,而漠視國有股和公眾股迥異的歷史角色,則將不流通股份減持一半,和滬深上市公司全部再上市一遍幾無二致,如此減持必將迫使資本市場步入不歸路。 流行說法三:國有股減持是為國企結構升級服務。至今國有企業改革并沒有探索出普適的模式,國有改制上市也是如此,成敗參半,1995年之前上市的國企其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從15%逐漸滑落到僅2.4%,上市公司如新娘,年紀越長越是色衰神散。究其根源,和國有股沉滯有關,“一股獨大”使得資本市場的資本重組功能行同虛設,企業并購無從談起。國有股減持也許有利于國企結構調整,但要看減持是象征性的還是實質性的,要看并購條例有無放松,要看破爛集團拼湊光鮮股份的上市化妝術有無變革。一句話,國企的國有股份“減持”了,而行政機構控制企業的權力卻并不向董事?quot;減持,那么國有股就會“減而仍持”,國有企業改制升級就仍只是東邊日頭西邊雨。 流行說法四:國有股減持將對股市構成中期壓力。中國股市的發育速度一再嘲弄了任何權威的事先設想,原證監會主席在1999年大膽預言了5年后的中國股市,人大某學者搞了股市十年報告,僅數年就顯得可笑。且不論減持資金可能通過注入社保基金、再從社;鹱⑷腴_放式基金回流到股市,且不論傳說中的減持四大途徑兩個步驟,即使減持真的較快地推進了又如何?假定對價格在20元左右的個股進行國有股減持,配售價格略微高于凈資產值,配售比例高達1比3或是1比4,則該股的價格將急劇回落到5-10元,流通市值僅略有增加,而市盈率則大幅下降?梢姕p持如果不是為股價打開了上揚空間的話,至少也是改善了其投資價值。故違背市場的減持可能是悲。欢裱袌龅臏p持無疑是福音。 國有股的實質減持,使得我們從地平線上看到了國企成為“真公司”的希望,看到了滬深股市從亂局成為“真資本市場”的希望,因此“減持”必然是中國資本市場另一場波瀾壯闊的傳奇開始的里程碑,我們不妨少些無謂憂慮,多些堅定,靜靜凝眸期待。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