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鐘書故宅和阿炳墓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23日 13:46 中評網 | |||||||||
吾鄉無錫改革開放以來發展很快,因而在全國的名聲頗不小。有兩個無錫人,一般而言全國知道的人非常多:學術大家和作家錢鐘書,民間音樂家、二胡曲“二泉映月”作曲家阿炳。 美國航天局把一顆火箭送進太空,給太空中可能存在的生物送去地球人類的問候致意。在代表人類文明的作品中,有一件音樂作品來自中國,就是民間藝術家瞎子阿炳的二胡
阿炳的墓,文革中遭劫被毀。文革后百廢俱興,阿炳墓1983年末由無錫西郊的燦山原址遷至無錫市錫惠公園內黃公澗(紀念春申君黃歇)畔山坡上。阿炳傳世之作有二胡曲《二泉映月》、《聽松》和《寒春風曲》以及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和《龍船》共六首,尤以前三首聞名,是中國民間音樂的保留節目。 阿炳新墓樸實無華,與墓主清貧的一生相符。由墓墻、兩道翼墻和平臺三部分組成的新墓,正中墓墻上嵌有一通高約一人的深色花崗巖碑,鐫刻著“民間音樂家華彥鈞阿炳之墓”十二個字。新墓由中國音樂研究所和阿炳故鄉的無錫文聯合立,碑文是我國著名音樂史學家、已故的楊蔭瀏先生所書。楊先生在阿炳去世前的幾個月特意自京返回無錫家鄉,錄下了阿炳自己演奏的六首樂曲,搶救下這筆珍貴的文化遺產。阿炳也因這幾首樂曲而得以名垂中國音樂史冊。說來,這楊蔭瀏先生,還是錢鐘書夫人楊絳教授的叔父。 1993年是瞎子阿炳誕辰一百周年。由于阿炳在近代音樂史上的突出地位,無錫市打算修復阿炳的故居,以紀念這位杰出的民間音樂家。不料居然有人以阿炳混跡江湖時生活不檢點為由,反對在市中心崇安寺修復其故居。由于這種意見,無錫市文化當局最后只好放棄在市中心修復華彥鈞故居的初衷。我讀到這段消息時,真感覺可笑:阿炳21歲時眼疾惡化而最后致盲,養父華清和又去世,他貧病交加中淪落到江湖上以賣藝為生。這并不是瞎子阿炳華彥鈞的過錯,而是社會的悲劇。對這樣一位杰出的民間藝術家,人們不應苛求,用對圣人或共產黨員、爭取入黨積極分子的要求來衡量他。 阿炳生長在無錫縣東亭鎮。無錫縣已經更名為錫山市。東亭鎮,作為阿炳養父華清和的老家,此時顯示出寬廣的胸懷,將華清和、阿炳的故居整修一新,也讓人能多一個憑吊追思這位民間藝術家的去處。無錫的鄉鎮企業非常發達,東亭因鄉鎮企業而有錢,辦事又有效率,用不著聽人的說三道四,說辦就辦。這事辦得真痛快。 不過與無錫籍的學術大家錢鐘書的故居相比,早在黃泉之下的阿炳的遭遇也不算什么了。就連享譽國內外的學術大師錢鐘書也還不是照樣倒霉。想來,連錢鐘書家在市中心七尺場的祖居都差點被一房地產開發項目而拆掉,無錫若干大膽的基層官員和商人還有什么不敢干的。錢氏家人稍有意見,便被告上法庭。當然,據我所知,錢楊二老均不主張保留故居。他們的個人意見應當得到尊重。不過,作為大學者和公共人物,錢老個人和他留下的學問已經是無錫乃至于中國的精神財富,他的故居是否留下,應當也考慮是否對文化事業發展有意義。以舊城改造為名,行割裂一個城市文化傳統而牟利的事,在全國不知凡幾。只是牽涉到名人,輿論才會給予程度不等的關注。張開濟,吳良鏞等建筑學大師對此也發出很多呼吁,利益在上,理智有何地位? 我知道,與錢鐘書故居一街之隔的地方,后西溪有榮毅仁家族在城內的故居和香港大商人唐翔千的祖居,均沒有受到影響。這很好。不知為何不把對榮先生和唐先生的待遇也用來對待錢先生?不說錢先生本人的杰出成就和在全世界文化界的巨大影響,錢先生的叔父錢蓀卿也曾擔任過無錫商會會長,錢先生的父親錢基博先生也是國學大師。如果無錫把當地歷史文化經濟名人的故居保護好(里面住誰和如何內裝修無關緊要,關鍵是外觀和內部結構要保留原貌),外墻上標銘牌,表明是誰的故居。這不僅對開發旅游業有幫助,而且很實惠地說,旁邊的房地產開發項目也能沾光而升值。更不用說這可以提升無錫整體的形象。 記得1992年春節我回無錫,順便問錢老的助手欒貴明教授,是否可以為錢老效點什么勞?老欒說,錢老前一陣子還在念叨無錫的祖居不知道什么樣了。我知道錢老已經數十年沒有回無錫了,思鄉情緒人皆有之。因此欒先生叫我給錢老夫婦拍幾張照片回來。回無錫后,春節人來人往,忙碌了幾天,初一后,我在七尺場窄小的巷道里轉了幾圈,對兩個老宅子琢磨半天,后來還是確定多拍大的那個,畢竟錢家在無錫是望族。小一點的也拍了幾張以防萬一。拍下的那些照片回北京后請老欒轉給了錢老。據欒先生后來對我說,錢老夫婦看后,認為除了大門兩邊的墻上開了窗之外,模樣沒有什么變化。他們頗為高興。我因此認為,這表明,作為個人,他們對故居還是有很深的感情的。但是出于淡泊的心理和怕給地方政府添麻煩,他們也不主張保留故居。這下可好,老宅子不僅要變,而且可能完全消失。為此1997年歲末全國輿論嘩然。最后迫于壓力,地方官員和房地產商表示愿意妥協,保護錢家部分故宅,并在市中心崇寧街辟若干地域移建無錫有價值的名人故居。 不過,遷移出原址的老房子是否還算是原裝真貨,是否還能讓人能體驗原來的文化品位,就大可懷疑了。明朝無錫東林黨人的遺跡東林書院,便是錢老小學和中學時東林小學和輔仁中學所在地。由于舊城改造,東林遺跡也大大改變了。無錫市(包括錫山、宜興、江陰三市)歷史悠久,先賢輩出,遺跡曾經有不少。周泰伯廟、晉顧愷之、宋秦少游墓、元倪云林、清鄒一桂、徐霞客、徐悲鴻、吳冠中、周培源、秦邦憲、榮氏昆仲、劉半農三兄弟、錢穆錢偉長叔侄等,名字可以列出一張長長的名單。沒有歷史的城市,是沒有什么觀光價值的。明明有不少具有歷史價值的建筑和遺跡,卻還要拆掉,好比是用失去光澤的真金去換亮光閃閃的黃銅(資訊 論壇),真是瘋了。記得以前我在英國牛津小城散步,到處可見老宅上標有銘牌,注明某某先賢在此住過。在湖區,也曾見湖畔詩人華茲華斯的舊宅便在山村路旁,那么歷經滄桑的模樣。兩種方法皆是恰當保護故宅之法。而且留下有歷史的名人故居,不但留下旅游資源,對旁邊的房地產都有意義:一塊地產很可能因為毗鄰一個先賢、名人故居而多了個說法,賣價可能更高;而且,總有人愿意千里迢迢來看這些故居遺跡。多保留些人文景觀,旅游業發展不就有更多資源嗎? 我本來是應當有機會去拜見錢老和楊老這兩位家鄉引為自豪的大學者的,但是怕給他們帶來麻煩,打攪他們寧靜淡雅的生活,所以從來沒有向欒先生提出過這個要求。一念之差,現在陰陽相隔。謹以此文祭奠在家鄉從小就聽說、卻從未拜謁過的錢鐘書先生,也兼向民間音樂家阿炳表示敬意。(鄒 藍)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