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億農民如何進城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23日 13:07 中評網 | |||||||||
兩會上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部長鄭斯林說,中國今年約有2400萬城鎮人需找工作,同時還有2.5億農村“富余”勞動力要分流到工業和服務業。政府2004年的能力大概只能讓1400萬城鎮失業者就業,2.5億農村過剩勞動力也只有1億人左右能在城里找到工作。聽著好像很謙遜,實際上要是能夠做到這些目標,讓上億人獲得就業機會,這已經是全球最高難度的工作了。比如,最近出了大亂子的海地,全國人口才500萬人不到。巴西在上世紀70年代前期不過1.1億人。匈牙利全國是1300多萬。這就是說,中國政府齊心努力而達到的就業量,
這些目標要達到是有難度的。不說個別地方政府那些所謂“騰籠換鳥”對民工的歧視性規定(解雇民工而讓城鎮失業人員上崗)和戶口戶籍等門檻。首先,因歷史原因,現在城鎮失業人口以40、50年齡段的為主。他們多是該上學的時候下了鄉,該成家立業時才回城有了工作,正當壯年時因企業出問題而下崗。因受教育年限少,就業彈性小而導致了城市有工沒人能做,有人沒工作做的情況。 農村基礎教育普及比城鎮差得多,特別在西部。這表現在進城務工的民工受教育年限上,是以小學初中畢業生為主的棗核狀。農民受教育程度越低,能夠從事非農產業的技能就越少。云南41個貧困縣早些年作的調查表明,貧困縣經濟結構難以調整,農民收入難以提高中的基礎性和結構性的困難,就是文盲和半文盲為主的貧困縣農民,基本不具備從事非農產業的技能。他們即使進了城,也沒有在城市就業所需要的一技之長,只能從事粗笨而無需技巧能力的工作。而這種勞動力在城市本身都是過剩的。珠江三角洲勞動力市場2004年缺乏嚴重的是技工,不是只有力氣的壯工,全國其他地方都一樣。 這就是說,即使當地的服務業或公司、工廠等提供了就業機會,在本地也難以招募到合格的人手。上世紀80年代中期有機構對全國28省區262個村莊中3667戶農民收入做過調查。其結果表明人均收入與戶主受教育程度呈正比:小學畢業的戶主人均收入385元;初中畢業者為466元;高中畢業者為555元;大專畢業者達756元。教育與生產效率和收入直接相關。 現實是,上世紀90年代以來農村義務教育困難越來越大,收費上漲讓許多農家子弟上不起學。這情況延續下去的話,貧困的惡性循環就啟動了。 前輩陶行知、晏陽初等都非常重視鄉村教育和為鄉村培育人才。現在的彌補辦法,是發展鄉村職業教育。近年著名經濟學家茅于軾教授也走上這條路。他退休后在北京辦起富平職業技能培訓學校,諧音“扶貧”,宗旨是免費培養剛進城找工作的農村姑娘婦女護理嬰兒、病人和從事家政服務的技能。全國城市社區服務崗位空缺達1100萬個,大規模開展職業教育和培訓,完成上千萬人的就業目標不難,這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穩定而持續發展有積極作用。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