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使我們彼此信任?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20日 13:22 中評網 | |||||||||
最近讀到了何懷宏先生關于修昔底德《伯羅奔尼撒戰爭史》的書評,頗有感觸。他評論說:“在整個希臘世界中,人的品性普遍地墮落了。互相敵對的情緒在社會上普遍滋生蔓延,每一方都以猜疑的態度對待對方。沒有哪一個保證是可以信賴的,沒有哪一個誓言是人們不敢破壞的;由于他們不能信任別人就常常先發制人以免受到別人的傷害”。在希臘內部,斗爭的雙方是民主黨和貴族黨,又各自得到了雅典人和斯巴達人的支持,斗爭非常殘酷。基本的戰爭準則也得不到遵守,躲在神廟中祈禱的人本不該被殺,也竟被屠殺了。民主派得勢
對比一下我們當今社會的人文景觀,心里沉甸甸的。守信踐約這一做人的起碼規矩似乎已喪失了對人的約束作用,面對謊言和欺詐我們已無處躲藏。人人都知道虛偽,但人人都默認甚至認同虛偽,虛偽成了通行的規則。制假、販假、護假竟然由一些地方政府一手操縱。常有報道說受到歹徒襲擊的受害人既不肯報案,又不肯出庭作證。誰都理解,這是因為他們對維護公共利益的警察不肯信任。這種局面使我們的生活品質下降,投資環境惡化,合作成本上升。社會信任度的下降正在危及我們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誰使我們彼此信任? 在一個“熟人社會”或鄉村共同體社會,人們的直接利益使人們彼此信任。在這種社會里,人們低頭不見抬頭見,只要誰敢于欺騙別人一次,他將失去人們對他的信任;他會付出十倍于他從欺騙中所獲利益的代價來挽回自己的名譽。道德規范與人的切身利益緊密相關,是這種社會的特點,所以切身利益會強制人們遵守道德規范,并使人們彼此相互信任。人是一種機會主義動物,除少數境界非凡、自律能力強的人士,多數人需要利益與道德相結合所產生的強制力才能約束自己的機會主義。 但是,人一旦跨出“熟人社會”,違背道德所產生的羞恥之心對人的約束能力就大大下降了;人們可以通過遷徙、轉業來逃避道德的懲罰。西方有句諺語說:如果你騙我一次,你應該感到羞恥;如果你騙我兩次,我應該感到羞恥。一個社會,若后一種情形總是發生,這個社會就有大問題了。騙人者以騙為榮,以騙為生;而被騙者因無以制裁騙人者而感到憤怒,就意味著社會進入某種無序狀態。如果一個社會處于結構轉變時期,人們還沒有給新的行業與新的社會關系制定準則,機會主義行為就真正有泛濫的機會了,騙子橫行也就大當其道了。這時需要政府,政府要成為公正的化身;政府的暴力潛力要替補道德強制力減弱以后留下的空缺。如果沒有一個政府承擔起這個歷史使命,這個社會將注定走向衰亡。那時的古希臘社會正處于結構轉變時期,而雅典人正是喜好(并有可能)遷徙、冒險的一個民族,道德約束力不足原本不奇怪。遺憾的是那時沒有一個統一的、強有力的政府來力挽狂瀾,建立一個公正的秩序;強勢人物們黨同伐異,忙于爭權奪利,最終把社會交給赤裸裸的“叢林原則”去支配了。 在當代社會,必須通過政府對欺詐行為的懲罰才能使我們彼此信任。那么,政府有沒有可能成為公正的化身,給社會以陽光,讓人們彼此信任?回答是肯定的。 當代杰出思想家約翰·羅爾斯有一個給他贏得聲譽的發現:人們在“蒙昧狀態”下,類似正義這種法律概念會確確實實超過人們的自我利益。這就像人們玩撲克游戲,在尚未抓到牌時,游戲者可以坐下來制定出一個大家可以接受的游戲規則。一般來說,社會越亂,人們社會活動的后果越難以預料,人們就越是陷于“蒙昧狀態”之中;這個時候人們就越有可能達成合作協議。從邏輯演繹回到社會現實中,我們也可以發現,正是在我們缺乏彼此信任的時候,人們就越在心里呼喚一種力量給我們以彼此之間的信任。在現代社會,這個力量只能來自政府,來自一個憑借法制維護秩序的權威機構。政府使人們彼此信任的主要辦法是懲罰一切欺詐者,使欺詐者在實施欺詐行為時承擔巨大的利益上的風險。 要讓人們彼此信任,首先政府要值得信賴。如果政府不值得信賴,那這個社會必定處于無序狀態。如果人們因為政府不值得信賴,而去另外尋求新的公共權威,那又意味著這個社會處于某種分裂狀態,人們將為這種分裂付出巨大的代價,通常是戰爭流血的代價。公共機構的官員當然會為自己的利益打算,一旦失去監督,這些官員就會鯨吞公眾利益,完全失去公眾的信任。不過,事情還沒有這么可怕。從一個側面看,人類的進步正是公共權威不斷獲得公眾信任的過程。人們發明了一系列制度,專門用來約束政府官員,防止他們濫用權力。現代民主制度被證明是最為有效的防止官員濫用權力的制度。更讓人樂觀的是,現代社會的經濟成就提供了一種支撐良好的民主制度的可能性--社會經濟生活多元化了,政府的核心官員把自己的利益固定地與一個經濟集團聯系在一起,而置其他集團的利益于不顧,這對他們雙方都是一件風險很大的事情。而政府一旦傾向于均衡考慮其他眾多經濟集團的利益,那它就要遵守一個公正的游戲規則,以給自己樹立一個中立的和公正的形象。所以,越是商業化的社會,越需要公正,而政府也越有可能公正。這種歷史邏輯給我們以希望。我們需要良知、耐心和堅韌不拔的精神來促成人們彼此之間信任關系的建立。 政府要成為公正的化身,首先要使自己被公眾所信任。正義的第一要素是真實。被人們所敬畏的東西總具有某種真實性、現實性。政府要制定和完善法律,嚴加約束自己的官員。對官員,只有法律允許的才可以做;而對公眾,凡是法律不禁止的都可以做。只要政府官員和法制機構樹立起公正形象,社會上的虛偽奸詐、投機取巧才不至于甚囂塵上。中共中央關于“三講”教育的意見要求,大力弘揚求真務實,言行一致的優良作風,說老實話,做老實事,當老實人。糾正和防止追逐個人名利,弄虛作假,欺上瞞下以及只圖形式、不重實效等不良習氣。這個目標使我們感到鼓舞,我們寄希望于黨風、政風和社會風氣從此有一個明顯改觀,讓人們彼此之間能夠形成起碼的信任關系。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