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圖書市場把脈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20日 11:50 中評網 | |||||||||
假冒偽劣商品充斥,虛假廣告泛濫,欺詐性價格不受約束,一定是市場結構出了毛病。我們的圖書市場就有毛病。進了北京的各種圖書大市,但見裝幀漂亮、印刷精美的書籍琳瑯滿目,而一旦仔細翻閱,發現不少書籍竟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那一類貨色。讀者和學者,圖書市場的兩個支撐點,對此種景象極不滿意。讀者買書謹慎,以為有些書買了既浪費錢財,又有礙心理衛生;學者恥于與欺世盜名者為伍,也說不敢寫書出書。
任何一種市場,只要消費者對他所購買的商品有充分的了解,且購買行為出于自己的利益,再加以商品供應商不具有壟斷性,消費者終會心滿意足。經濟學家把這種市場叫做“完全競爭市場”。但許多商品市場不是完全競爭市場,圖書市場尤其不是。圖書市場是一種較為典型的不完全市場,中國當前的一些出版業管理規矩加劇了這種不完全性。圖書市場的毛病便出在這里。 讀者購書是為了讀書,為了增進知識,獲得精神的滿足。讀者不了解作者所思所想才需要讀書,讀者與作者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讀者處于不利地位,容易受作者或出版商的欺詐。如果作者用剪刀加漿糊的辦法抄襲他人作品,一般讀者是不知道的。作者自以為是,無視別人已經提出的思想,煌煌幾十萬字的東西,都以“我認為”總攬,那些初涉某一領域的讀者更是不知底細的。所以,只要媒體一炒作,欺世盜名之徒便會被捧為大學者,普通讀者就只有挨宰的份了。這怨不得誰。誰不想掙錢?那些有剽竊功夫、膽大無恥者,一次成功,再而勝,三而榮,膽子會愈來愈大;而那些讀者,要不是外行,誰愿意挨宰?圖書市場這種天然的不完全性,就這樣安排好了一種欺詐結構。當然也有公款購書時“周瑜打黃蓋”的情形,但這已屬另一范圍的問題了。 可以通過一些制度調整來減弱圖書市場的不完全性。第一,要發展各種書評媒體,出一批專職或兼職的書評家,書評家的存在可以減弱作者與讀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性,使圖書市場的結構得到改善。書評家只要做得好,不用擔心吃飯問題,讀者會用貨幣給他們投贊成票。倒是一些“職稱評委會”的先生們讓人擔心,他們會不以書評為正業。第二,在政策上要允許出版商競爭。出版商之間的競爭有利于出版商減少“短期行為”,也有利于出版商與書評家之間形成良好的互動關系。競爭永遠是約束商人的力量,政府只需要對圖書業發揮“質量監督局” 那樣的職能。實踐證明,目前這種管理方式并不能保證圖書市場的良好信譽,反倒給某些人創造了“尋租”的機會,真是到了“非改不可”的時候了。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