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剪刀差”剪了誰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17日 01:54 中華工商時報 | |||||||||
周士君 數(shù)億靠土地生存的農(nóng)民,整日面朝黃土背朝天地辛勤勞作,許多連溫飽都顯不足,咋會生出“土地掮客”來呢?但是,依然是這些土地,那些“土地掮客”們卻能鼓搗出驚人的暴利來。據(jù)《河南日報》報道,一些地方政府在“經(jīng)營城市”的幌子掩飾下,其土地出讓金收入竟占到其當?shù)刎斦杖氲囊话耄械淖鳛轭A算外收入甚至超過同級同期的財政收入。
的確,借“地”生財,是時下許多地方財政走出“赤字”困境的撒手锏,僅僅憑借“低進高出”的斂財手段,就使許多“土地掮客”賺了個盆溢缽滿。來自浙江省的一項調(diào)查表明,若征地成本價是100%,其收益分配格局為:地方政府占二至三成,企業(yè)占四至五成,村級組織占近三成,農(nóng)民僅占5%至10%。而從成本價到出讓價之間所生成的土地資本巨額增值收益,大部分被中間商或地方政府所獲取。可是,對那些失地農(nóng)民而言,卻又實實在在地遭遇了一回變相的“新剪刀差”的盤剝。尤其是中間商獲取的那份暴利中,又含有某些地方官員多少的“個人份額”,恐怕也很值得認真的考究和查驗。 其實,在現(xiàn)實的土地交易過程中,這些個“土地掮客”的面目很是繁雜,有的直接以地方政府或權(quán)力部門的面目出現(xiàn),其中甚至不乏利用各種土地類型或政策之間的差價大賺其財,以緩解地方或部門財力不足之窘?jīng)r的;有的則以房地產(chǎn)開發(fā)商的角色介入,他們通過種種手段使得握有審批權(quán)的官員大搞“權(quán)力尋租”,然后再在私下里跟這些官員分取炒地得來的暴利。這些“土地掮客”正是采取用計劃經(jīng)濟的辦法低價征地,然后再用市場經(jīng)濟的辦法高價出手,其間形成的滾滾紅利,是導致“土地掮客”生成的“策源地”,同時也客觀上形成了多占地多得益的不良運作機制。而在土地“盈利總量”不變的情況下,炒作土地的“收益”落在各類“土地掮客”兜里越多,失地農(nóng)民或原土地擁有者得到的補償也就越少。 回顧每一輪“圈地熱”興起的誘因,幾乎都是地方政府和中間商把炒作土地當成生財之道的緣故。為遏制“土地掮客”的惡行,有專家建議對土地的出讓金恢復其地租的經(jīng)濟學本質(zhì),土地的收益按年度在土地的使用年限分期支付。也有專家建議運用經(jīng)濟手段調(diào)整土地利用中的利益分配關(guān)系,形成在占用耕地上的自我約束機制,加大給失地農(nóng)民的補償。但筆者認為,不管采用什么樣的對策,假若“土地掮客”們在炒作土地中的過錯責任或腐敗行為得不到法律的查處和追究,類似滋生“土地掮客”的肥沃土壤和盤剝失地者的“新剪刀差”就不能徹底地鏟除,甚至會變相地出現(xiàn)在各種新的土地交易行為中。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jīng)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jīng)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