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奧運金牌的成本估算:3000-8000萬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13日 18:58 《OBSERVER全球財經(jīng)觀察》周刊 | ||||||||||
從1993年奧運爭光計劃問世開始,我國就明確了一切體育運動圍繞著奧運會獎牌的目標。這樣的成本投入看重的更多是金牌的社會效益和政治意義。 以本屆奧運會的投入來看,重點項目,即我國的傳統(tǒng)優(yōu)勢項目投入巨大,每塊金牌的成本高達3000萬元—8000萬元。而在我國,研究在現(xiàn)有體制下奧運金牌的成本核算的體育經(jīng)濟論文還沒有出現(xiàn)。沒有人意識到,也沒有人測算過幾千萬元一塊金牌的成本及效率問題
8月4日,因為費用的問題,中國迎接2008年奧運會的場館“鳥巢”停建。從夜晚的長安街上看去,“鳥巢”那巨大的黑影聳立在街,透著微微的燈光,沒有了往日里繁忙的景象。近日里,好幾個2008年奧運會的場館建設項目都受到了質(zhì)疑,中國體育投入的“舉國體制”引起微辭。 但是,2004年奧運會的投入還是一樣的龐大。從1993年奧運爭光計劃問世開始,中國政府就明確了一切體育運動圍繞著奧運會獎牌的目標,無論多少的成本投入,更看重的是金牌的社會效益和政治意義。 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還在被反復討論的時候,8月8日,2004雅典奧運會中國代表團全體出發(fā)了。本次中國代表團共有633人,其中運動員407人,官員226人。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崔大林對記者說:“本次奧運會的費用我們還沒有完全統(tǒng)計。總之,其中大部分是國家撥款,一部分是國際奧運會分配的費用,還有一小部分是社會捐贈的物資。” 奧運爭光計劃的源起 國家奧委會副主席吳壽章退休的時候臉上帶著滿足的笑容。至今,他還清楚記得1993年的情形。那天袁偉民把他叫進辦公室,告訴他擬定一份《奧運爭光計劃綱要(1994-2000)》。當時他的內(nèi)心是忐忑不安的。可是,當他2001年離開國家體育總局競技體育司司長辦公室的時候,悉尼奧運會榮獲28塊金牌的這個數(shù)字還在他的腦海中跳躍。 28塊金牌,排名第三,他當年擬定的《奧運爭光計劃綱要》已經(jīng)圓滿地完成了歷史任務。新的奧運爭光計劃即將出臺。2001年,一切都是新的開始。 雅典奧運會代表團出發(fā)前,身兼中國奧運體育代表團副團長崔大林說:“是的,悉尼奧運會我們確實獲得了28枚金牌,位居世界第三。可是,我們卻依然不敢自稱‘體育強國’。”他這句話并不僅僅是謙虛。我國現(xiàn)在的目標是在“沖擊雅典奧運會,備戰(zhàn)北京奧運會”的這個關鍵時期繼續(xù)保持一種強勢的姿態(tài),或者更加明確的是要在本屆雅典奧運會上保持“第三名”的位置,“舉國體制”不僅僅是投入上的機制,更是一種普遍化的由政府提倡的社會心態(tài),未來的半個月里,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將會盯在那些金牌上。 崔大林在內(nèi)的很多人對此都持一種保留態(tài)度。他們不愿承重如此龐大的壓力。 但目前,中國實行的“舉國體制”的做法不能改變。甚至到2008年都不能改變。“現(xiàn)在也有很多國家在效仿我國的這種體制,因為這種體制能夠見效的。”崔大林說。 在這種“舉國體制”下,新時期的“奧運爭光計劃”的目標要求競技體育總體實力穩(wěn)中有升。擴大優(yōu)勢項目,繼續(xù)保持在亞洲的領先地位,鞏固和加強在夏季奧運會的前列地位。 要實現(xiàn)這樣的目標,綱要規(guī)定就必須要在繼續(xù)實行“舉國體制”的前提下進行。針對這幾個目標,《奧運爭光計劃綱要2001-2010》中規(guī)定:“確保各級政府對體育事業(yè)的投入。國家財政撥款是體育經(jīng)費的主渠道,必須予以保證。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把體育法中‘體育事業(yè)經(jīng)費、基本建設資金列入本級財政預算和基本建設投資計劃,并隨著國民經(jīng)濟的發(fā)展逐步增加對體育事業(yè)的投入’的規(guī)定落在實處。按照‘分級管理,分級投資,分級負責’的原則,中央財政撥款主要用于全國性體育組織機構的活動,承擔為國爭光任務的重點運動項目,參加國際重大體育賽事,扶持經(jīng)濟欠發(fā)達地區(qū)體育發(fā)展,國家訓練基地的建設等事項。 建立和完善體育專項資金制度。國家設立‘奧運專項資金’、‘全民健身專項資金’、‘體育設施建設與維修專項資金’等專項資金,保證體育事業(yè)的重點需要。” 按照這個計劃,為確保北京奧運奪金牌,將適度擴大國家隊編制,增設部分項目的國家二隊。目前,擬增加706個一線國家隊隊員編制和1200個二線國家隊隊員編制,同時在20個奧運會優(yōu)勢項目、潛優(yōu)勢項目和球類集體等項目中建立國家二隊。這個編制正在進行中,那么,加上目前1316人的國家隊編制,從2004年開始,國家隊的人數(shù)將達到3222人。龐大的隊伍,背后究竟是多少成本開支呢? 究竟需要多少錢 為了實現(xiàn)這個“奧運爭光計劃”,必須要有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然而,“費用”這個詞對于所有的人來說似乎都是一個很神秘的詞語,每一個人對此都諱莫如深。“我們的費用是逐年增加的”、“我們的費用是得到保證的”……所有的人都對此沒有一個確切的說法。 “1990年代初期,我任球類司司長的時候,單就羽毛球隊,國家一年投入2000萬元,其中外事費用只有150萬元。然而,實際上,每年參加各種比賽的費用,羽毛球隊就需要外事費用六七百萬元。”原國家體委球類司司長吳壽章回憶說,“不足的費用,都是由社會贊助解決的。” 然而,在1996年,球類司就已經(jīng)解散,分成為“小球運動管理中心”、“足球運動管理中心”等,相應的還有其余各司都成為“射擊射箭管理中心”、“水上運動管理中心”、“田徑運動管理中心”……等專業(yè)項目中心,到目前為止,國家體育總局直屬的單位有2個機關中心、21個運動管理中心、5所直屬學校以及其他共42個。 從1999年起,按照“暗錢變明錢”的原則,國家財政部規(guī)定取消國家體育總局“預算內(nèi)”、“預算外”的差別,將收支脫鉤。也就是,所有收入,包括彩票的收入上繳財政部,然后由財政部統(tǒng)一撥款。因此,原本屬于“預算外”收入的彩票收入與若干項目中心、場館的創(chuàng)收都被納入了“預算內(nèi)”。 2001年是《2001-2010奧運爭光計劃綱要》執(zhí)行的第一年,在執(zhí)行該計劃前,從國家財政部公布的財政決算報告中可以看出,2000年“文體廣播事業(yè)費”預算數(shù)為292.24億元。“其中撥給國家體育總局的財政經(jīng)費與事業(yè)費為16億元”。這是《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曾經(jīng)公布過的一個數(shù)字,國家體育局體育經(jīng)濟司副司長劉扶民證實了這一數(shù)字。但他還說:“每年國家撥款是超過16億元的。而且將隨著2008年的到來將逐年上升。” “與往年奧運會突擊式訓練不同的是,備戰(zhàn)2004年奧運會的計劃已經(jīng)從2001年就開始執(zhí)行了。這就叫做‘奧運周期’。國家投入的力度逐年加大,從方式方法上來看也更加系統(tǒng)化。到目前為止,國家撥款還是我們?nèi)抠M用的主要來源。超過90%。”劉扶民還說。 “我們的目標就是奧運金牌,一切都是為了奧運金牌做準備。”本屆奧運會專家組組長吳壽章說。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經(jīng)濟司透露的數(shù)字表明,按照奧運爭光計劃,從2001-2004年,每年國家撥款增加1億元;2005-2008年,每年國家撥款增加2億元,那么到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時候,僅僅對國家體育總局的國家撥款就會達到27億元,這其中并不包括國家專項撥款。為了備戰(zhàn)2008年奧運會,國家的專項資金撥款就已經(jīng)達到了40億元。 “實際上,國家專項撥款肯定會超過這40億元的數(shù)目。”劉扶民說。 另外,國家體育總局還有社會贊助的費用。但是劉扶民表示,社會贊助由于是商業(yè)運作因此一是不穩(wěn)定,二是會按照特定項目投入,不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因此,對于一些離市場比較遠的項目中心比如舉重、射擊等來說,國家撥款是所有開支的惟一來源。然而對于體操、游泳等來說,國家撥款只是一個零頭。其中,市場化程度最高的足球,每年國家撥給的只有20萬元的辦公費用。而另外一些受群眾歡迎的體育項目包括保齡球等,國家的撥款就更少了。 吳壽章介紹說,國家重點投入項目18個(7個強項:乒乓球、羽毛球、跳水、體操、舉重、柔道、射擊;其他11個項目為籃球、排球、田徑、射箭、游泳、擊劍、摔跤、賽艇、帆船、速度滑冰、短道速度滑冰),一般性投入項目包括足球、網(wǎng)球、手球、曲棍球、棒球、壘球、水球、花樣游泳、藝術體操、拳擊、自行車、皮劃艇、現(xiàn)代五項、馬術、武術、花樣滑冰、冰球、越野滑雪、冬季兩項、跳臺滑雪、自由式滑雪。國家保證對重點項目的投入,一般性項目國家只作有限投入。 總體來說,國家撥款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國家體育總局的行政費用,占50%,包括工資與辦公室的基本單位開支、部分場館的建設費;一部分撥到各個項目中心,占40%,其中包括非運動事業(yè)費、運動費、外事經(jīng)費;另外還有10%則撥給有場館的中心作為場館維護費用。在所有的項目中,器材消耗大的有:自行車、體操、射擊、飛碟、賽艇、擊劍共6項,原因在于具體的項目:射擊所使用的槍支、彈藥、飛碟均為國外制造,而且屬于每天的日常消耗,自行車的設施和服裝也是一筆龐大的日常支出;設施運轉(zhuǎn)消耗最大的是游泳、跳水、花樣游泳共3項。因為每天游泳池的換水需要上萬元。這9項是體育局的“撥款大戶”。 實際上,各個項目中心的費用使用包括兩部分:一、基本費用,也就是包括事業(yè)費、人頭費與外事費;二、專項費用,也就是撥給項目中心專款專用的費用。 就器材消耗最大的項目——體操來說,國家體操隊教練錢奎介紹說,從2001-2003年,每年費用為2000萬元,其中器材維護更新費用為100萬元,運動員115人伙食費為200萬元、補貼85萬元,其余1700萬元則為辦公費、教練工資、運動員專訓費、外事費等。場館建設有另外的專項資金。為了準備2004年奧運會的比賽,體操隊更新了設備與器材,該項費用為400萬元。 因此,從2003年到2004年的兩年,體操隊共用去4400萬元。4年累計下來,總金額約達8000萬元。以體操隊的奪取一到三塊金牌的目標來看,最低的成本,是每塊金牌2700萬元。如果只得到一塊金牌,那么,它的價值就是8000萬元。這樣的估算除去了場館建設費用以及地方政府支出的一些費用。以得金牌數(shù)目較多的跳水運動計算,4年總投入為1.2億元,得4塊金牌的話,每塊成本約為3000萬元。 這其中并不包括運動員服裝,以及獲得金牌后的獎勵。 由于當年的“體操王子”李寧的緣故,體操隊的所有服裝都是由李寧公司提供的。事實上,所有國家隊的撥款中都沒有包括服裝這一項。“服裝都是他們自己解決的。”劉扶民說。這也是目前各項目的基本模式,只有服裝等小項目支出實現(xiàn)社會化,而且柔道、自行車等項目的服裝也還沒有解決。 另外一方面,雖然運動員的編制在國家隊,然而他們的工資關系仍然在各個地方,因此,國家隊只是給運動員發(fā)放一定量的補貼。金牌獎勵則是按照級別不同,項目中心向國家申請專項獎勵資金。“今年特別不同,雅典奧運會,獲得金牌的運動員將獲得20萬元的獎勵。”錢奎說。 這些計算都沒有將運動員早期培養(yǎng)的費用計算在內(nèi)。我國主要是以“業(yè)余體校”的方式來培養(yǎng)運動員的。在我國目前的“舉國體制”下,培養(yǎng)一個運動員大約需要花費七八年的時間。業(yè)余體校是附著在傳統(tǒng)教育體制上的,每一個階段都有相應的業(yè)余體校。這些業(yè)余體校以訓練為主,文化教育為輔。運動員們在此期間相應地參加各種比賽,其中成績優(yōu)秀的則被選到了省隊,此時,運動員就成為了所謂的“專業(yè)運動員”。其中,所有的費用都是由國家負擔,這是一般運動員的成長過程。 隨著市場經(jīng)濟與體育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這種單一的成長模式漸漸被打破。足球就是一個例子。“運動員的培養(yǎng)不再是單一的了。”吳壽章說,“人們可以花錢去培養(yǎng)運動員,這樣一來,社會的參與度越來越增大了。體育事業(yè)不僅僅是國家的事情,而且是全民精神的一種體現(xiàn)。”但是,這樣的投入現(xiàn)在還是杯水車薪,與龐大的投入到奧運爭光計劃的金額相比,這些數(shù)字簡直可以忽略不計。如果說,一個運動員一個月能用掉多少錢可以算出來的話,那么社會的投入(包括運動員幼年家庭和縣市政府的投入)、各地的投入以及隨之帶來的費用則無法計算了。 北京體育大學的研究體育經(jīng)濟的老師介紹,舉國體制在2008年前根本不會改變,因為我們對那屆奧運會有更大的期待。而研究在現(xiàn)有體制下的奧運金牌的成本核算的體育經(jīng)濟論文還沒有出現(xiàn),這個領域在我國還是空白。 沒有人意識到,也沒有人測算過幾千萬元一塊金牌的成本及效率問題。
《東方早報出品《OBSERVER全球財經(jīng)觀察》周刊問世! 從今天起,每周五,《東方早報》出品《OBSERVER全球財經(jīng)觀察》與讀者見面。 75年前,亨利盧斯“觀察”到他所認為的本質(zhì):“基本上,商業(yè)就是我們的文化,因為它就是我們時代的特征。”他創(chuàng)辦了《財富》,他知道自己將成為一個新生階層的辯護士。 75年里,企業(yè)家,那些曾被視為惟利是圖的人,終于可以堂而皇之地以類似于“偉大”這樣的形容詞來界定,他們身后的企業(yè)作為可以左右社會發(fā)展的重要力量而得到尊重。 對于中國來說,真正意義上的企業(yè)不過20年,商業(yè)文明還僅僅是開始。雖然我們誕生了一些令人尊敬的公司,但是真正的商業(yè)大時代顯然屬于未來。 今天,與中國選擇商業(yè)文明一道,《東方早報》出品《OBSERVER全球財經(jīng)觀察》,記錄這樣一個大時代,記錄那些偉大的商業(yè)事件背后的財富流變,以及影響財富走向的人的事業(yè)和生活。 《OBSERVER全球財經(jīng)觀察》借助于《東方早報》財經(jīng)類綜合性日報的平臺與優(yōu)勢,更強化觀察者的角色,強化國際視野。 上海作為中國的金融中心城市,并著力建設成一個國際金融中心,以期在全球化的資本市場中做一個領導者,我們相信全球化的中國上海代表一種進步方向,這也是《OBSERVER全球財經(jīng)觀察》創(chuàng)刊的機遇——一本與上海氣質(zhì)相匹配的財經(jīng)類周刊,以上海為輻射中心,全球化視角的操作方案。我們與美國“Project Syndicate”機構合作,每期刊發(fā)國外著名經(jīng)濟學者版權文章,約瑟夫·斯蒂格里茨等諾貝爾獎獲得者成為我們的作者。 (主編:伊險峰)
《全球財經(jīng)觀察》媒體說明 《全球財經(jīng)觀察》是一本關注財富流變的新聞周刊。它關注大事件、大公司、大人物,以及政府的宏觀政策。它關注大事件中的財富暗流,關注大的財富事件。換言之,就是重大財富事件解讀,財富視角解讀重大事件。 我們的立場:對財富友好的態(tài)度,如果我們的批評稿是指出他們的問題,是諍友。我們的觀點應該很鮮明,支持財富,但保證客觀,制度上的支持,法律上的支持。我們對合法財富的擁有者保持一種具親和力的關系。 讀者:是給財富擁有者看的,主要針對CEO和職業(yè)經(jīng)理人階層。它的目標讀者是商業(yè)領袖。 何為商業(yè)領袖?一部分是企業(yè)家,一部分是企業(yè),一部分是左右這些人和企業(yè)的力量。 結構:可謂國內(nèi)目前體量最大,周期最短的財經(jīng)專刊。主要欄目有“社評”“訪談”“中國”、“北美”、“歐洲”、“亞太”、“公司”“話題”等幾個版塊。從不同角度觀察財富走向,剝繭抽絲厘清資本路線,通過重磅描述和獨家解讀,給讀者講述激動人心的創(chuàng)富故事。 另有獨家買斷的國際知名財經(jīng)主筆的專欄文章,一個“市場專欄”,一個“國際專欄”用他睿智啟發(fā)思考,借你慧眼看破迷局。最后是“品牌”、“品位”、“科技”、“城市”等內(nèi)容。意在強調(diào)人生除物質(zhì)追求外,還應有詩意化的精神世界。目標是財富與品位齊飛,睿智共氣質(zhì)一色,做一個幽雅的有錢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