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貨幣金融風暴對中國是禍是福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08日 11:41 中評網 | |||||||||
今年以來,在席卷東南亞以及韓國的這場貨幣金融風暴中,亞洲各國貨幣紛紛 對美元大幅貶值,唯有中國的人民幣一枝獨秀,對美元兌換率不但沒有下跌, 反而 穩中有升,令人刮目相看。 然而,最近一段時期,國際金融界卻對中國會不會被卷入東亞貨幣金融風暴議 論紛紛。 悲觀的看法主要源自于紐約時報和英國經濟學家周刊,認為中國在 周圍國家貨幣大幅
人民幣貶值。中國國內銀行金融業的巨額呆賬壞賬也預示著金融危機一觸即發 。通常,這種情況如果發生在其他發展中國家身上,就會成為國際貨幣金融投 機商的狙擊目標。 這種悲觀看法并非空穴來風,是有一定根據的。經過連續幾年的高速增長,中 國經濟發展步伐和引進外資的增長,確實有放緩的趨勢。中國國內銀行金融業 的呆賬壞賬比重,簡直危如累卵。但如果據此斷論,中國的人民幣會成為亞洲 貨幣金融風暴的下一個目標,則未免輕率。 首先,中國的貨幣匯率機制不同于其他亞洲國家。中國人民幣在1994年實行 官方匯價和市場匯價“并軌”以后,實現了人民幣經常項目(即貿易和旅游服務業)的自由兌換,但對于資本項目(即投資資金和紅利的流轉)仍然實施管制。人 民幣尚未成為完全可兌換的貨幣。因此,外國資金無法大舉攻擊炒買炒賣人民 幣, 即使得手也無法自由匯出利潤。這使國際貨幣投機商無從下手,人民幣 匯價仍然跳不出中國金融當局的如來佛掌。 第二,在這種貨幣機制下,中國官方政策的也不會讓人民幣輕易貶值。人民幣 幣值堅挺,對于現階段的中國經濟來說,利遠大于弊。在1994年的人民幣匯率 制度改革過程中,人民幣已經大幅貶值。中國出口競爭力已經通過匯率變動得 到了增強。如今中國周圍國家貨幣跟進貶值,雖然會對中國出口形成競爭壓力 ,但中國畢竟已經捷足先登,應該也有能力在品牌質量方面更上一層樓,保持 競爭力,而不宜和鄰國競相貶值貨幣,惡性競爭,讓其他國家坐享漁人之利。 尤其在目前東南亞貨幣風暴時期,保持人民幣幣值堅挺,對于維護增強國內外 投資者的信心,意義重大。人民幣跟進貶值,只會動搖投資者對中國經濟前景 信心。人民幣的堅挺,也有助于港幣繼續實行和美元掛鉤的匯率制度,這顯然 符合中國維持香港穩定繁榮的戰略。 第三,一些重要的基本因素,也有助于人民幣繼續保持穩定。中國今年第三季 度的經濟增長率繼續保持在8%以上,消費物價穩定,通貨膨脹率只有1.5%。 按實際購買力計算,人民幣的市場價值顯然大大低估了。出口持續強勁,外資 滾滾流入,使中國國際收支的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保持“雙順差”,官方外匯 儲備水漲船高,在最近一年里更增長了將近40%,達到1300億美元以上,成為 人民幣幣值穩定的強大后盾。雖然中國的外債總額高達1160億美元,但僅相當 國民生產總值的17.5%,相比之下,在今年貨幣風暴發生之前,除了新加坡以 外,東南亞各國的外債額相當于國民生產總值的30%以上,有的甚至高達50% ,與中國的外債負擔不可同日而語。而且,中國的外債以中長期貸款為主,短 期外債僅占外債總額的12%。國際組織和官方貸款在中國外債中的比重也比較 大。相反,一些東南亞國家的外債則以短期貸款民間信貸為主,因此比較容易 出問題。 那么,在東南亞的這場貨幣金融風暴中,中國是不是可以高枕無憂了呢?這場 風暴對中國來說究竟是禍還是福呢? 從負面影響來看,首先,周圍鄰國貨幣貶值,必然會對中國形成出口競爭的壓 力。同時,周邊國家的經濟困難,也會減少它們的進口需求,包括對中國貨的 需求。 不過,中國的主要出口市場在歐美,這方面的影響面有限。 較大的負面影響,在于外資的引進。東南亞以及韓國日本香港臺灣的金融困難 會減少這些經濟體的資本輸出能力,不利于中國引進這些 國家的投資。尤其是 香港臺灣的投資占中國歷年引進的外國直接投資額的70% 以上,日本韓國也是 中國的主要投資國,這對于已經出現減緩趨勢的外國直接投資來說,無疑是雪 上加霜。 另外,中國目前大中型國有企業改革重組正處在攻堅階段,改革的一個重要思 路是向海外融資,通過債券股票的上市,給這些企業輸入新鮮血液。這場亞洲 金融風暴,導致亞洲股市普遍暴跌,低迷不振,使中國向海外融資的計劃遭受 到很大困難。 從正面影響來看,這場貨幣金融風潮引起了中國當局對潛在的金融危機的高度 警覺。對于目前中國銀行系統呆賬壞賬的數額,各方面估計不一。一般估計在 人民幣2000億元以上,占銀行資產的20%,也有估計銀行的壞賬高達人民幣 4000至5000億元。中國銀行體系之所以能夠維持至今,是依賴人民儲蓄存款的 持續迅猛的增長。在1978年到1995年期間,國內生產總值增長了3.8倍,然而國家銀行和農村信用社的存款總額猛增了38倍,成為銀行信貸的主要資金來源。 在同一期間,個人存款猛增了132倍,使個人存款成為銀行資金來源的主體,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從6%增加到48.3%。 堆積如山的呆賬壞賬和金融體系對于個人存款的高達依賴,使中國的銀行金融 體系空前危殆。在過去20年間,廣義貨幣流通量(M2)與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 已經從不到50%增長到目前超過100%的水平。在這種情況下,再要指望存款象過去那樣持續迅速地增加,已經是一種不切實際的奢望了。因此,清理不良 金融資產,已經成了銀行體系存亡的當務之急。一旦民眾對于銀行金融體系信 心動搖,出現資金擠提,后果不堪設想。 值得令人擔心的是,中國銀行體系中的不規范行為,近年來有日趨猖獗的跡象 。查看中國金融銀行體系的資金平衡表,資金來源和資金使用之間的誤差項逐 年增加,反映了不明去向的資金額在迅速膨脹。僅在1995年,這筆差額就高達 人民幣4720億元,這相當于當年所有金融機構資產的7.6%,顯示巨額資金的流向完全不在中央銀行的掌控之中。在1990年到1995年間,金融系統每年查處的 違規交易金額就從人民幣500多億元猛增到6000億元。 不久前,中國內部在十一月中旬召開了高層金融會議,內容至今仍然未見披露 。然而,可以預料,中國當局在亞洲金融風暴的警示下,必然會下更大決心, 加快國內金融銀行體系的改革整頓。同時,在對外開放金融市場,尤其是開放 人民幣資本項目的可兌換性,以及允許外資銀行經營人民幣業務這兩方面,必 然會采取更加謹慎小心的方針,避免過快開放和自由化可能帶來的風險。另外 ,對于國 內資金的流動,也會采取更加嚴格的監管措施,嚴查國內資金的 出逃渠道。 但是,整頓金融銀行業成功的根本在于建立新的游戲規則,使中國的銀行真正 按照商業銀行的規則操作,不再對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盲目發放高風險的 軟 貸款。 中國過去幾次清理國有企業“三角債”的經驗表明,光靠注入大筆 國家資金,清理不良債務,而沒有改變企業和銀行的行為方式,是不足以解決 根本問題的。一旦危機渡過,日子稍稍好過,企業和銀行又會舊病復發,重蹈 覆轍 ,陷入新的不良債務循環。 在目前亞洲金融風暴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多項拯救計劃,金額龐大,但條 件苛嚴,都要求貸款國實行根本性的改革,堅決關閉破產的銀行和金融企業, 使市場生存法則真正發揮主宰生殺的作用,同時加強金融監管和銀行操作的透 明度,杜絕未來盲目信貸擴張的機會。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如果中國能夠把鄰國的貨幣金融危機引以為戒,借 鑒這些拯救計劃,對本國銀行金融體系實行根本變革,對大中型國有企業動根 治性的手術,真正改變它們的行為方式,就能夠對醞釀中的金融危機釜底抽薪 ,防患于未然。果真如此, 這場東亞金融風暴,就是中國百姓之 福音了。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