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釋懷的權杖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03日 20:38 《商界》雜志 | |||||||||
人生就像一杯沙漏,從上往下看,你所擁有的東西每一刻都在一點一點地減少,直到什么都沒有剩下;但只要換一個角度就會發現,那些看起來已經消失了的東西,其實正在以另一種方式慢慢聚積…… 有的時候,沒有選擇也不失為一種好的選擇。
管在“皇儲”接班的問題上費盡苦心,一些企業家可能還是會面臨后繼無人的尷尬。沒有什么比這一點更讓他們難受的了。 如果不是萬不得已,中國的企業家不會交出手中的權杖。如果不是更不得已,中國的企業家絕不會考慮將企業交給外人來打理。然而,當子嗣們明顯并不適合或者對繼承家業不感興趣的時候,富豪們便不得不痛苦地考慮:到底該把企業交給誰? 1971年,一手打造出保時捷這一頂級轎車品牌的波爾舍家族全部撤出保時捷公司管理層,只在監事會保留2個席位。當時,他們擁有公司100%的原始股和13%的優先股。無獨有偶,32年后,世界頂級縫紉機企業貝納通的當家人盧恰諾.貝納通也宣布他及其家人退出公司的管理層,而把接力棒交到47歲的CEO西爾瓦諾.卡薩諾和他從菲亞特帶來的團隊手里。 在波爾舍和貝納通們看來,企業的發揚光大比是否由“自家人”掌控更重要。只要企業發展了,誰來決策還不一樣? 下面的2組數據也許可以說明問題:家族所有并經營的企業占全世界企業總數的65%以上,而世界500強企業中有40%以上都是家族制;全球范圍內的家族企業,平均壽命只有24年,其中只有30%的家族企業可以傳到第二代,只有13%的企業能夠傳到第三代。 2組可以推導出完全不同結論的數據,也許我們的企業家更愿意從前者去思考問題。其實,家族制本身無所謂好壞,第二代繼承父輩的家業,于情、于理、于法,都無可厚非。然而,在種種因素的作用下,當第二代已經沒有可能繼續掌握對企業的核心控制力的時候,選擇家族以外的職業經理人來操盤企業便顯得水到渠成了。 尹明善定下了“百億力帆,百年力帆”的目標,但是他的女兒還小,兒子對企業經營的熱情并不很高,他自己似乎也不太想當董事長;鄂爾多斯集團董事長王林祥24歲的女兒正在英國劍橋大學讀光電子方面的碩士,對企業經營也不太感興趣。王也表示:“我不會安排她到我的公司里來,她來接我的班是完全不可能的,她自己的路就讓她自己去走吧。”宋城集團董事長黃巧靈的孩子到一家很小的公司去打工,對老爸一手創立的龐大家業,似乎也并不感興趣。 “家族企業,不一定非要由家族來經營,子女只要繼承我的股份就行了,其他的事交給職業經理人來處理。”無奈之下,企業家們不得不開始考慮另外的選擇。 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在這個問題上很想得開,他甚至發起成立了一個“敗家子基金”。基金由集團的原始股東出錢設立,集團高管的子女原則上都不在公司工作,讓他們在外面打工,確實優秀的,再聘請回來。對于那些不成材的“敗家子”,就由這筆資金照顧他們生活。 很大程度上,中國企業家不愿將企業交給職業經理人打理,是因為國內職業經理人市場還不成熟,職業經理人自身的素質有待提高。而傳統文化中“掌柜”對“東家”的謀權故事更讓他們無法安心。因此,西方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盛行的“經理資本主義”就很難在國內開花結果。 “中國的企業家并不狹隘,只是太執著。不是對財富,而是對財富的把握。” 在這種情況,一些富豪便采取另一種更直接的方法:將公司大部分股權出讓套現,只留下很少的一點股份。有了這筆錢,子嗣們既可以干自己喜歡干的事,也能夠一輩子衣食無憂地活著。但真要這樣做的時候,富豪們的心里又充滿了莫可名狀的傷感:家族的榮譽就這樣結束了? 其實,企業本身是一種經濟組織,它的生存和發展都必須遵循經濟自身的規律。因此,企業家大可不必執著于企業的姓氏。而財產權和企業控制權的適當分離也并非就是壞事,關鍵就在于,這樣做是否能實現企業利益甚至家族利益的最大化,是否讓組織本體更具活力。 2000年5月,亨利.福特的曾孫威廉.福特憑著家族在公司中擁有的13%的股份,再次成為福特公司的當家人,福特家族在闊別管理層60年后終于再次執掌企業大權。當初福特家族退出亨利.福特一手一腳打造的企業的時候,何嘗想到會有今天?我們的企業家為什么不學學他們,信一信“經濟學進化論”呢? 其實,人生就像一杯沙漏,從上往下看,你所擁有的東西在一點一點的消失,直到什么都沒有剩下;但只要換一個角度就會發現,那些看起來消失了的東西,其實正在以另一種方式慢慢聚積…… 有的時候,沒有選擇也不失為一種好的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