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在高雅的審美中生存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03日 15:57 中評網 | |||||||||
許久未在中評網上瀏覽了。當我再次登錄時,偶然發現中評網已有兩期“審美能力與國民素質”的討論,個中的文章,令我內心一時間潮起潮落。而張輝和陳威威的敘述都使我想到了一個話題:中國的美育。盡管受專業知識所限,本不應就此話題說三道四,然閱讀發人深思的文作之余,仍難以遏制抒發心中感慨的沖動。 陳威威文中提及陳獨秀的警句,把高尚的人格理想、高貴的精神氣質和高雅的審美
尤為可嘆的是,文化革命不僅僅是10年,無產階級專政的口號也不僅僅喊了30年。當權威的聲音于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宣布一切結束、經濟建設乃正軌的時候,歷史車輪的慣性仍舊繼續碾壓著貴族精神。40余年紅旗下長大的教育界多數“園丁”,依舊演繹著過去的故事,以他們被鍛造而成的價值觀、人格氣質、審美情趣孕育著下一代更多的人。主流的話語依然將高雅的審美束之高閣。中小學的語文、歷史課本中若隱若現地持續回響著喊殺聲,以及對前共和國時代的深深恨意與譴責。本應有的人文美學,本應有的培養豐富細膩、千折百轉的精巧心靈的過程,本應有的在人生幸福和磨難的砥礪中塑造貴族精神和靈魂的過程,卻始終難以仰起她高貴的頭顱。 工具主義的經濟決定論,在鼓勵統一穿著藍色卡其工裝的國人擺脫一窮二白邁向致富道路的同時,卻完全忘記了,主宰人類文明的是精神,她絕不僅僅是物質發達便可替代的。唯一慶幸的是,在這段歷史發展的過程中造就了一大批學校的畢業生。他們之中并非個個成就一種貴族般的精神,但至少存在那么一些中國未來具備貴族般高雅審美所仰賴的知識人。 泛平等化的教育,已經使“貴族精神”一詞失去了其應有的地位,并且使它顯得那樣的扎眼和刺耳。其實,對于“貴族”,或可從政治角度定義之,亦可在人文層面上予以界定。前者在習慣上指向在社會中處于統治地位并享有特權的階層;后者卻指向有良好教養的、追求和推崇勇敢、大度、榮譽等高尚品質和優秀人文意識的人群,他們是代表既定社會理想的標志性群體。其重要的身份特征便是一種對社會負有責任的道德理想、政治理想與審美理想的精神堅守,而惟有此,也才能規范貴族的品質以確報血統的純正與優良。此處所言的“貴族精神”,正是取這一意義。在我們這個時代,無需回避“貴族精神”一詞給人的刺激,不論從哪個角度反對貴族這個字眼的人,也難以否認高尚人格、高貴氣質和高雅情趣吸引我們的力量,這本身就是人類獨有的崇高和美的力量。 美學于我并不精熟,陳威威、張輝的文章卻讓我產生一個可能較為幼稚的念頭:中國美育若求發展,必須具備獨立的品格,就如獨立的貴族人格一樣,甚至比獨立的貴族人格更要獨立,不具有任何依附性。審美不應成為任何一種工具,不應為政治所用,不應為經濟所用,甚至不應為人的享受所用。 美是獨立的,她自在于她的世界。她可以深深吸引我們的,不僅僅是她可能具備的一種外在吸引力,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她可能在視覺、聽覺、觸覺、感覺中,點擊到我們心靈的琴鍵。其中,有些琴鍵也許是從未被點擊過,而有些也許已經很久未被擊打。無論怎樣,她把我們心靈潛在的各種情感激發出來,每個情感就是那么一個小小的樂音,和著不同的節奏與聲調,舒緩的、急變的、悠長的、短促的、高昂的、低平的、纏綿的、激情的……。在絕妙的演講、文字、樂曲、繪畫,自然界那松濤、海浪、狂風、暴雨、閃電、雷鳴、沙漠、戈壁、動作、人體、思想、靈魂……,在所有的所有之中,我們都可以感受到美的悄然點撥、美的醍醐灌頂。 美是自在的,一旦讓美成為他物的工具和奴役,她就會失去這些不斷提升我們的人格、精神、情趣的自在特性。 《海上鋼琴師》中的1990是一種感傷但精神獨立的審美符號,張輝的評論就是對這種審美價值和人文理念的贊同和宣泄。影片中的主角堅守著一種獨特而絕決的,然而又是純粹人格理想的、凄美的人生選擇。電影的編劇、導演、演員以不同的角度,共同創造了這個令人蕩氣回腸的純美故事和一個靈魂高貴的悲劇人物。作為影評人的張輝則以他精確的文字語言,不僅道出了他自己內心與編導者的暗合,并且將某種精神從影片中延伸到我們的視線之外,直搗讀者的心靈深處。他們都令我情不自禁地仰起了自己的頭顱,希望它終究也可以成為高貴的那一種。 暫且把枯燥的論文作業放在一邊,沉浸在片刻“涂鴉”的美意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