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遺不能再吃黃牌 用可持續旅游保護世界遺產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03日 11:42 《中國經濟周刊》雜志 | ||||||||||
★文/尹衛國 第28屆世界遺產大會于7月7日在蘇州落下帷幕。此次會議在中國引發了空前的申遺熱,目前列入國家世界遺產預備清單上的申遺項目已達100多項,按照《凱恩斯決議》一國一項的規定,中國的申遺大軍已經排到下世紀的門檻。
申遺熱情空前高漲,說明國人對世界遺產的文化價值、歷史價值、品牌效應等越來越重視,當然是件好事。可另一條信息則令人憂慮,據世遺大會披露,中國世界遺產普遍面臨著旅游威脅,其中5處被本屆世遺會列入質詢名單,是受評估遺產數量最多的國家之一。尤其“三江并流”自然遺產,2003年因當地旅游開發過熱受到評估,今年又因計劃修建13座大型水電站,再受評估。 5項世遺被亮“黃牌”,特別是“三江并流”連續2年吃“黃牌”,說明什么呢? 按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要求,世界自然遺產和文化遺產只能加以保護,不應該當作旅游產品開發利用?稍谏唐方洕叨劝l展的今天,純粹把世界遺產當作養在宮中人未識的“大家閨秀”,顯然不現實,中國難以做到,國外也概莫能外。那么,在旅游開發與保護之間能否找到一條中間路線?世遺委員會前任主席阿都.維前扎冷給這一難題開出了“藥方”。他認為,用持續旅游應對保護難題?沙掷m旅游包括對遺產的利用、保存和維護,以及在世界遺產景點內劃定相應區域進行分區管理。 理論上分析,對世遺資源適度、合理開發,實行可持續旅游并不難,可實際做好并非易事。問題之關鍵是少數地方申遺動機不夠端正,過多考慮經濟利益,以為有了世界遺產這塊“金字招牌”就有了知名度,“黃金”就會滾滾而來。的確,世界遺產是非常誘人的“大蛋糕”,所帶來的旅游效應和經濟效益非常明顯。比如山西平遙古城1997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后,旅游純收入從每年18萬元猛增至500萬元,當年旅游綜合收入高達4800萬。這種極度膨脹的“蛋糕”效應對那些急功近利的官員豈能不產生巨大的誘惑力?因此,只顧眼前利益,過度開發資源也就不奇怪了。 如何用可持續旅游保護世界遺產呢?首先需要轉變觀念。申遺之目的和最終效果都是為了保護遺產,在這個前提下才能談開發。世界遺產的確是“含金量”很高的品牌,可世遺資源又是非常有限、不可再生的,絕非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無休止地索取,野蠻地開發利用,資源總有枯竭的那一天,一旦自然遺產不復存在,文化遺產遭到破壞,世界遺產的“桂冠”還能戴多久?游人還會來嗎?“蛋糕”效應豈不喪失貽盡?那樣,不僅“黃金”挖掘一空,沒了經濟效益,且要落下斷送老祖宗遺產的千古罵名。 用可持續旅游實現遺產保護,關鍵還要靠法制。我國現有世界遺產30處,名列世界第三,可法制建設和管理卻顯得遲滯,至今尚無一部完整的保護世界遺產的法律法規。許多國家依法保護遺產的經驗值得借鑒,比如法國早在1913年就制定《保護歷史古跡法》,成為世界上第一部保護文化遺產的現代法律。意大利專門立法對歷史文化名城實施成片保護,房屋拆遷、維護必須依法,不得擅自修繕。俄羅斯立法規定世界遺產區域內不準亂拆亂建。 而我國由于缺乏法律依據,世遺保護難有統一的規矩可循,各地自行其是。少數地區只管索取,不問保護,拚命“勒索”遺產,從中“榨取”經濟價值,成為當地官員所追求的“遺產政績”。這所謂的“遺產政績”,實屬危害極大的短期效應。 解決“遺產政績”和世遺資源的過度開發,根本出路靠法制,只有盡快制定一部《世界遺產保護法》,并嚴格加以實施,才能使我國的世遺資源步入有效保護與合理開發的良性互動軌道。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