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正文
 
“政府績效評估33指標”不如“一桿秤”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03日 11:07 中國經濟時報

  文/盛大林

  考核地方政府,除了GDP還能有什么?最近,一套政府績效評估體系悄然浮出水面。這套由《中國政府績效評估研究》課題組設計的評估體系,由職能指標、影響指標和潛力指標3大類、33項指標組成。在33項指標中,除GDP(國內生產總值)外,環境與生態、人均預期壽命、信息公開程度、群眾滿意度等指標也赫然在列。(據8月2日《中國青年報》)

周旋于幾個男人間的她 斗三國與眾將一拚高下
美女啦啦隊招募中 財富之旅誠邀商戶加盟

  長期以來,GDP被作為我國考核地方政府的最主要指標。“惟GDP”的政策導向帶來的巨大負效應越來越明顯,很多地方亂鋪攤子、亂上項目,為了GDP,不惜犧牲生態環境,甚至不顧當地群眾的利益。隨著科學發展觀和正確政績觀的提出,制訂科學的績效考核指標的呼聲日漸提高。上述這個政府績效考核指標體系顯然就是在這個呼聲中應運而生的。

  與以前的“惟GDP”相比,這個指標體系顯然前進了一大步。它較好地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更符合可持續發展的戰略。但如果仔細地考量這些指標,還是會發現它不但不太全面,而且可操作性也不強。比如有專家指出,隨著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和機構改革的推進,直接反映經濟增長的指標將不適宜衡量政府績效。再比如,臨時性的任務指標多,如“三亂治理”等。這類指標不利于同類、同級政府部門間的比較。另外,需內部評估的指標太多,比如,上級交辦的事項、內部法規制度的遵守執行等。專家認為,這些指標屬于內部管理,開放性不夠,不利于公眾監督和民間評估。

  而筆者更關心的是,有了這個指標體系,由誰來操作呢?換句話說,有了“閱卷標準”,由誰來“閱卷”呢?以前,人們常常把“政績”掛在嘴邊,但實際上并沒有哪個機構對官員進行過系統的考評并計算出“最后的得分”,只有組織人事部門在干部選拔任用過程中會對干部進行一種并非量化的考察,更主要的還是存在于上級領導的“頭腦”中,王懷忠不就曾對下屬說“我看見的政績才是政績”嗎?

  筆者注意到,評估體系中的一些指標,比如法規的完善程度、企業滿意度、公民滿意度、公民評議情況等,評估起來相當復雜。或者說這每一項指標,其實都是一個復雜的工程。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評估體系雖然規定了33個指標,卻沒有規定每項指標在整個體系中所占的權重。如果在實際操作中GDP占80%的分量,而公民滿意度只占1%,這與“惟GDP”相比,又有什么區別呢?

  一項項指標本來就很復雜,33個指標組合起來的體系更復雜。而且這33個指標還不全面,可能并不能完整地反映地方政府及某個官員的績效。真不知道,在實際操作中它會不會變成“哥德巴赫猜想”!

  關于政府和官員的績效評估問題嚷嚷了多年,卻沒有聽說哪個發達國家制訂過像“33項指標”這樣的考評體系。那么它們是怎么考評政府和官員的呢?坊間議論,輿論評說,議會討論,直至選舉、罷免、彈劾——這似乎不太像是考評,但最全面、最公正的考評卻寓于其中。

  情況往往如此:本來很簡單的事情被我們人為地搞復雜了。

  群眾來自不同的階層,不同的職業,他們看問題的角度千差萬別,沒有他們想不到的方面;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群眾的眼睛千萬雙,沒有他們看不出的問題。而政府和官員服務的對象就是群眾,工作的最高目標就是讓群眾滿意。既然如此,把評議權直接交給群眾不就得了。比如某地政府干了多少工作,哪些是造福于民,哪些是勞民傷財,老百姓心里最清楚。何須上級部門像研究“哥德巴赫猜想”那樣進行無比復雜的計算呢?

  “天地之間有桿秤,那秤砣就是老百姓。”這“一桿秤”要比那“33項指標”英明得多。然而,我們一邊將這“一桿秤”棄之一旁,一方面卻在為設計“科學”的績效評估指標而絞盡腦汁。為什么會出現這種局面呢?根本的問題就在于不愿意“還權于民”,掌權者總想把評價和選拔干部的大權握在自己的手里!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亞洲杯精彩視頻集錦
中國互聯網統計報告
饒穎狀告趙忠祥案開庭
影片《十面埋伏》熱映
范堡羅航展 北京樓市
手機游戲終極大全
健康玩家健康游戲征文
環青海湖自行車賽
《誰是刀郎》連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