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正文
 
一場大雨澆醒了一個城市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7月30日 14:16 《互聯網周刊》雜志

  一個城市的數字面目,也許就具體體現在下水管道的直徑、立交橋的交通流向和流量這樣的細節和數據之中。看看如果不以數字化的思路來運營城市,會出現什么樣的問題?

  2004年7月20日,北京又遭遇了近期第二場大雨,由于吸取了“7·10”大雨的教訓,這次各部門紛紛啟動了應急預案,使這場大雨沒有像上次那樣造成嚴重影響。

蔡依琳演唱會票價1元? 法拉利版奧林巴斯現身
海納百川 候車亭媒體 財富之旅誠邀商戶加盟

  入夏以來,強降雨的接連而至已帶來全國超過百億元人民幣的直接經濟損失。而7月10日那場突如其來的大雨還留在京城百姓的記憶之中,打亂了整個城市的正常節奏。

  在四個小時之內,北京降水量達到90毫米,造成了幾百輛公交車被淹;由于城市積水造成了交通擁堵,平均擁堵的時間達到了5個小時。這場大雨讓很多人想起了三年前北京初冬遭遇的一場小雪,當時造成了史無前例的城市交通大癱瘓。我們不禁要問:城市到底怎么了?

  專家給出的診斷結果是,這是城市的“腦梗塞”或是“腸梗阻”,就像人生病了一樣,不通則痛,而城市的各種網絡就像人體的神經網絡,互相協作又密不可分,最后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暴雨的背后,是天氣預警、市政排水系統、交通指揮系統、救援搶險系統的各自為政。

  當一個城市的規劃沒有以人們的方便為準則,又不是經濟效率最大化時,美好的主觀愿望就只能停留在口號上。例如本是為方便市民設計的智能交通卡,只因為公共汽車上配備的太少、不方便購買、不能和朋友共用等各種因素,使得在信息化程度非常高的北京就是普及不起來。

  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都在飛速發展,由于人口越來越多,未來的趨勢必然是更好地實現數字化管理,有條不紊的可持續發展。而數字城市的參與主體,無非是政府、企業和公眾三方,最終目的也是要讓這三者之間的信息能夠透明、暢通的傳遞,然后做出最適當的決定。

  但是從這場暴雨來看,我們得到的一個教訓是,政府、企業、公眾間的信息溝通和交互,在大部分環節都是脫節的。首先是氣象部門的氣象信息在傳遞過程中被層層削弱;其次是氣象預警信息沒有有效的覆蓋到公眾;另一方面,被堵在路上的乘客無從得到航班是否延誤這樣的信息,則說明公眾與企業間信息的脫鉤。

  現代城市的應急系統仍然可圈可點,各個行業因為條塊分割而導致力量分散,無合力可言。110、119、122等多個號碼臺的存在,使人們在危急關頭求助時,還需要首先想一想自己所處的狀況和應該撥什么號碼,政府之間的資源不能在一個平臺上充分共享,往往導致災害被人為的擴大。

  城市設計和運營需要太多綜合的考量。市政的排水系統如果不暢,可以疏通排水管道,用抽水泵可以及時排水—這些都可以在短期內加以改進。但是一個城市的規劃決策如果失誤,那么這樣的“后遺癥”或許將在幾十年中都難以消除。一個城市的數字面目,也許就具體體現在下水管道的直徑、立交橋的交通流向和流量這樣的細節和數據之中。只有保證城市的規劃科學合理,才能保證一個城市長期健康的發展。

  數字城市:體驗之都

  也許就在一朝一夕間,人們形成了關于一個城市的主觀印象。暴雨的體驗或許要蓋過所有的“北京印象”。同樣的道理,從瑞典回來的朋友卻記住了斯德哥爾摩突降大雪讓鐵路無法運輸,在一個鄉間小站立刻轉移到免費送抵目的地的大巴,這個經歷自然得就好像他原本是要在那個小站換乘一樣

  本刊記者 彭禎藝

  北京的多年抗旱經驗始料不及這一次“洪災”多少也在情理之中。然而大雨來的時候,交通堵塞了,公安局出動了,交管局出動了,水利的、氣象的也都出動了,但是聯動不夠。北京市信息化辦公室主任朱炎這么形容當時的狀況:“這樣的短時間突發事件不像以前SARS那樣周期比較長,暴雨來了等你聯絡完,兩小時該堵的地方都已經堵上了!

  城市以往趾高氣揚的樣子成了一幅糟糕的體驗。出租汽車上,北京的“智能交通”給每一輛都配上了全球定位系統—GPS,但大雨來的時候廣播媒體、口耳相傳卻成了交通的神經中樞里最主要的智能。

  對于一個“數字城市”來說,應急聯動系統就在于養兵千日、用兵一時。華深惠正公司副總裁胡武凱告訴記者,“真正的應急聯動系統是一項非常浩大的工程,有時甚至比電子政務工程還昂貴!

  然而應急聯動僅僅是數字城市的一部分。按照數字城市的一些構想,它至少包括電子政務、電子商務、智能大廈、智能交通、城市規劃等諸多內容。

  從更大的范圍來看,每個人心目中都有一個理想的數字城市框架,這個眾說紛紜的龐大敘事更重要的是看到它的生態圈和目標。城市政府需要效率和政績、企業需要利益驅動、公眾需要安全保障和情感體驗,城市的數字面目就在三者的不斷拉扯中漸次形成。

  因此一個清晰的目標此時顯得更彌足珍貴。

  目標:取悅“客戶”

  7月15日在北京舉行的“亞太公共服務高峰論壇”幾乎是迄今為止中國在電子政務領域舉行的級別最高的國際化會議,它由中國國務院信息化工作辦公室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聯合發起,來自中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印度、馬來西亞、新加坡、斯里蘭卡、瑞典等國的官員和專家們把焦點集中到了“公共服務”。

  當“大城市都大同小異”的論調讓人們把越來越多的“黃金周”都花在了自然景區上而不是那些大都市時,意味著城市的工業化發展帶來的同質化已經越來越嚴重了。蕓蕓眾城除了希望吸引眼球,還希望滿足市民對城市諸如舒適化這樣的需求。這樣的城市如何“經營”?新加坡財務部主管電子政務分部的部長Chung Mui Ken(此前為新加坡信息通信發展局政府首席信息官)給了我們答案,“取悅客戶、連接公民”—這一理念讓新加坡成為了我們數字城市的樣板。

  我們來看看這個“公司”是如何取悅“客戶”的。“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在eCitizen這個門戶網站上體現出來了—自1999年5月正式推出到今年7月剛完成的第二次改建, 這個門戶中已經包含了1600多項供市民獲取政府電子服務的捷徑,而服務流程一直在不斷地被簡化,同時,政府也通過保障在線事務處理的安全性、數據隱私保護等方式去“獲得客戶的信賴”,所有政府電子服務在今年5月之前都已經獲得了全國性的信任標志“TrustSg”。

  為了“挖掘客戶”,中介機構的“eCitizen扶助計劃”、國家IT教育、PC普及計劃正在不斷擴大“客戶群體”!霸谛录悠,人們可以把舊的電腦捐贈出來,捐給社區、老人院,我們的員工教他們如何使用。”IBM個人電腦事業部現任大中華區總經理洪月霞(Janet Ang)曾是IBM新加坡公司董事總經理,她對此頗有感觸!芭f電腦非常便宜,我們這樣的IT公司可以回收并捐贈舊的電腦,幫助政府實施這些社區計劃!

  政府:效率提高的挑戰

  數字城市無非就是城市的信息化。信息或者知識、智慧、決策都以數字為媒介傳遞著,數字變成了城市的神經。

  這樣一來,腦在哪兒?自然是政府。在數字城市還未成型之時,政府也一直是數字城市的推動者,而帶著提高效率和公眾服務雙重目的的電子政務也必定是數字城市的先行者。那么,政府關于電子政務的遠景是什么?政府所制定的政策又是怎樣反映和實現這個遠景的?

  默門頓研究集團(Momentum Research Group,簡稱MRG)在過去6年中一直專注于互聯網對社會、經濟影響的研究。今年,默門頓的一份題為《網絡影響2004:從聯網到生產率》的報告通過對歐洲8國的調查揭示了政府建設電子政務的目的:“電子政務計劃的最主要目標是提高服務效率”—“加快運營速度和提高公眾滿意度是最常見的目標,大約有79%的受訪者提到了這兩點”。

  國情不同、公民對政府訴求也不盡相同的8國政府部門有著驚人的一致!耙淮绻怅幰淮缃稹,政府對于辦事效率的關注程度已經逐漸超越了節約成本的考慮。不只在歐洲,這是全球的普遍現象。

  7月1日伴隨中國《行政許可法》實施而成立的天津市南開區行政許可中心在全國首創“超時默許”服務機制,可以稱得上電子政務在服務型政府的一項最新應用!俺瑫r默許”規定, 如果行政許可的前置審批部門在規定的時限內,既不批準也不批駁,電腦就會自動生成打印蓋有該部門紅印的批準文件—這樣的IT技術機制對行政許可中心各部門工作人員的辦事效率顯然是一個刺激。

  不過,制度改革的最大挑戰或許就是跨機構之間的一致與協作?不論有多么好的流程,效率最終可能因為各部門之間的不協調而被破壞。技術并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

  “安大略省的經驗是采用了強有力的企業CIO模式,”加拿大安大略省首席戰略官Joan McCalla說,“安大略省的中央機構、社區服務、司法、運輸、國土/資源、公眾服務、經濟和商業等部門都集中在一個“企業核心”周圍,而類似“企業CIO”的職位則擁有協調這些部門關系的權力。”效率也隨之而來。例如,“在線繳稅和企業注冊只需花費20分鐘,而幾年前需要6周時間”;“企業和居民可以在幾天之內查看新的立法,而不需要等到18個月以后法律正式公布時才能看到”;“房客可以在線提交對租金上漲的投訴、安排聽證會和監督投訴處理進度”……

  連通的城市和社區

  數字的城市將造就怎樣的改變?無形的、虛擬的數字空間可以使人們的活動完全超越具體時空的限制,這成為了城市郊區化發展的一個新的基礎。另一方面,“新城市主義”也開始以緊湊型社區來取代無序蔓延的郊區模式—網絡成了社區與城市連結的通道。

  一邊是自上而下,一邊則是自下而上的傳遞。121條街道,1500多個居委會,35個鎮,1100多個村——這是廣州市的情況。把這個城市和社區的連通歷程描述得如此幽默,幾乎每一條工作指導思想編得都像順口溜一樣,恐怕只有廣州市信息化辦公室副主任唐望生做得到了。

  “網絡延伸下去,應用環境建起來”是網絡基礎建設的總體思路,網絡從區到街道,向下延伸進入家庭。于是,現在廣州家庭擁有電腦比率是73.7%,上網的家庭達到52.5%。網絡已經達到一定規模,但這些“神經”是有效的、或者合理的嗎?

  問題并不簡單!熬用裾医值,辦事難辦事煩”是個“傳統保留項目”。另一條,“條條推廣軟件,造成基層亂”。唐主任說,“某個區的匯報說省、市一共在該區推廣了59個軟件,而一個街道也遇到了6個部門推廣9個軟件的混亂情況!弊詈,“條塊不結合,造成資源費”。多個不同的系統,每種信息在各個系統上都要重復錄入一次,造成人力的浪費;不同的設備裝這些冗余的軟件,又造成設備資源的浪費。

  “傳統項目”問題的解決,基本上由唐主任開出改變辦事流程和辦事窗口的藥方,再加上一個“綜合業務系統”和為市民提供辦事指南的“人性化的社區網站”。后面兩個問題則是“互聯”添的亂—本是好事,但“機關各部門從自身出發,方便自己采集數據和業務管理而不考慮方便基層和市民!币虼,針對“條條推廣軟件亂”,廣州市開發了“社區綜合應用平臺”,并制定了廣州市強制標準《廣州市電子政務系統社區接入規范》。

  “現在廣州市的計劃生育就實現了市里到區里、區到街道、街道到居委會的聯動,并和民政局的婚姻登記信息能實時共享,上下午各一次,每天交換兩次,”唐主任笑道,“一結婚計生委就開始為你提供服務了”。

  “你的數字城市”

  城市偏愛IT,那么它的市民呢?事實上,市民感受到的數字城市,正由前面提及的政府、機構乃至企業提供的數字化的服務逐漸演變而清晰。上海市政府曾提出要到2007年初步構建起以“信息資源數字化、信息傳輸網絡化、信息技術應用集約化”為主要標志的“數字城市”基本框架,這個目標就包含了社會公共服務機構上網比例由85%提高到95%,政府公共服務項目網上實現比例由10%提高到90%以上。

  上海市的進步還體現在了“社?ā鄙,它為了方便市民享受政府服務把各類社會保障與市民服務相關信息整合為統一完整的可容納2000萬人的信息系統;同時,每個市民持有一張具有4000個漢字存儲容量的IC式社?ǎ蔀檫M入信息系統辦理20多項公共服務的鑰匙。上海市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劉亞東表示,“社?ǖ奈磥碛媱澥沁M一步擴充系統容量,使服務系統能夠覆蓋流動人口、農村社保人口和16周歲以下學生,到2005年基本實現人手一卡;并進一步拓展功能,并通過對系統積累數據的實時處理,促進政府決策的科學化!

  同樣,2008年北京的“數字奧運”除了IT技術要對奧運比賽本身進行支持,還要實現任何人、任何時間在任何奧運相關場所,都能夠安全、方便、快捷、高效地獲取可支付得起的、豐富的、多語言智能化的、個性化的信息服務。它涉及到通信服務、廣播電視服務、賽事信息系統、公眾綜合信息服務等多種服務,而其中包括面向奧運的電子商務平臺、智能卡應用、多語言智能信息服務等都已經成為數字北京的主要任務。

  去年,最有數字城市“味道”的300多臺數字信息亭出現在了北京城區!叭拯c擊量最高記錄達到了50萬次,最低也有20萬次,不過信息整合仍不夠!敝煅妆硎荆耙院笾T如公交公司線路調整等信息都要及時的表現出來。”還有一些細節問題,例如北京冬天冷、夏天熱,在大街上擺放信息亭效率不高,北京市信息化辦公室就準備把他們都搬進室內;同時設計避免單個人占用時間太長的操作方式。朱炎對“數字北京”的展望是,這個數字城市里人們也可以生活在虛擬的世界,同時,他們在虛擬世界里還能作為一個好公民、好市民。

  榜樣新加坡

  新加坡是19世紀作為英國的一個貿易港口建立起來的。土地空間和勞動力市場的狹小,使得新加坡轉向服務型的旅游、銀行和離岸加工業。它對經濟成功的決定因素的認識可圈可點:優良的環境,高質量的居住、娛樂、通訊設施——這個城市國家最新的賣點是數字娛樂交換中心

  本刊記者 蔡虹 新加坡報道

  今天新加坡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將來它卻想成為一個世界的數碼港,一個“環球數碼發行中心”。IDA的規劃說:“將新加坡發展成為一個有活力的全球信息通訊樞紐,以電子經濟和電子社會為核心。將新加坡建為一個活的數字實驗室!

  這個小小的城市化國家的政府以高效和強勢著稱,在城市數字化方面政府的主導性也很強。負責制定國家信息通信總體規劃和政策的是IDA(新加坡資訊通信發展管理局,由新加坡電信局和國家電腦局合并而成),IDA有1100多名職員;同時IDA將它的職員派駐新加坡的機場、陸路海關、公路管理局、圖書館等各大機構,統籌信息化建設。

  現在,最新的好萊塢大片《后天》已經可以通過全數字的方式從美國傳送到新加坡;之前香港大片《無間道3》通過新加坡電信公司的高速ATM網絡以數字文件的方式從香港傳輸到新加坡,隨后分銷到各數碼影院。傳統的一大摞盒裝膠片現在變成了一個1.5TB大的數字文件,從傳統的膠片電影到數字電影—光膠片的節約就上千萬美元。

  有400多萬人口的新加坡在“全球IT網絡化”方面是亞洲最好的、世界排名第二(僅次于美國)。政府的指導思想是:“每一個能夠通過電子方式提供的服務都應該成為電子化的服務”;而且所謂“許多機構,一個政府”,提供無縫、集成的公共服務。

  優秀的網絡基礎設施使得新加坡有可能在數字娛樂領域也成為亞洲的交換中心。新加坡是全亞洲網絡連接最發達的國家,只有它與亞洲兩大最有潛力的市場—中國和印度有足夠寬的帶寬直連,與美國更有4Gbps連線帶寬。直接的互聯網連接從新加坡通過亞洲幾乎所有主要國家和地區,新加坡擁有21Tbps的海底電纜以及與100多個國家的國際性和地區性電信連接的數據中心區,新加坡也是亞洲第一個設立GPRS漫游中立對等點的國家。

  新加坡希望將數字化交易總額從目前的1.5億新元增加到2006年的5億新元,發展成為全球數字化資產處理、管理和分配中樞。這里所說的數字化資產是指可以數字化的內容、服務以及資源,包括電影、視頻、音樂、游戲、軟件等等;提供數字電影等的分銷,以及包括配音、加工等的各種增值服務。此外,新加坡的商業環境和知識產品保護水平也一直受好評。

  親歷人性化的公共服務

  在新加坡,公民可以在網上報稅、進行電子投票。如果你要申請護照,可以去附近的富士或柯達洗像店,在那里照相,洗像店可以幫助你在線申請護照。去社區附近的國立圖書館分館里,可以很方便地查詢到1800年以來本地各種出版物的膠片資料。許多電子服務的成熟程度讓人驚嘆

  JuRong地區圖書館

  6月中,正值學校放暑假。圖書館是青少年們十分愛去的地方。我們采訪的JuRong地區圖書館三層是專門針對青少年讀者的。這一層沒有正經的“圖書館式桌椅”,靠著大玻璃墻扔著許多看起來很舒服的“麻袋”,人一坐下就陷進去了;還有大紅色的皮質圈椅,靠背很高,里邊可以坐下一、二十個人,相對封閉的空間完全適合小型的青少年聚會。圖書館的工作人員Sharon介紹這些都是青少年志愿者們自己設計的。

  新加坡的圖書館是一個適合各個年齡人群的、非常舒適的休閑或求知之地。新加坡人到圖書館里憑自己的身份證或特別辦理的圖書館卡都可以借書,除了一些多媒體等增值服務以外,借書是免費的;即使是外國人也歡迎到圖書館里隨便看書,只是不能借走。連母親懷抱著的幼兒們也可享受他們的“權利”。JuRong圖書館地下一層是特別為幼兒設立的,許多看起來只有幾個月大的小嬰兒被媽媽抱著、或者坐在嬰兒車里被推進來。甚至有特別的書為幼兒啃咬和撕扯而設計。有一塊地方掛著“大聲朗讀”的牌子,媽媽可以在這里給寶寶讀書。

  新加坡的國立圖書館系統共有76間圖書館,有些圖書館開在大型商場里方便讀者。讀者借書后,可以在其他任何一間圖書館還書,異館還書的比率差不多占總數的30%~40%;而且可以24小時還書,圖書館外的墻上設有兩個扁扁的、類似郵局投信口的“投書口”,讀者只需把要還的書仍進“投書口”里,就算完成還書手續了。圖書館會整理這些異地歸還的圖書,雇傭郵局來把它們再送回其“出發地”。

  這一切方便的背后,是新加坡國立圖書館在世界上第一個實行的一套“射頻識別”(RFID)系統。RFID是一種類似、但優于條形碼系統,使用無線頻率通信進行自動識別、追蹤和管理的系統。圖書館內的每本書上都有RFID標簽,微小標簽可內置于皮膚、衣服和書頁內,無損于外觀。進入圖書館后,首先讀者可以用英語、漢語、(印度)淡米爾語和馬來語在自助設備上查詢圖書情況(華人占新加坡人口的絕大多數,另外也有很多印度和馬來裔人聚居)。借書是自助的,將挑好的書放在借書機器前的一塊墊子上,機器會自動掃描,然后打印出借書憑條?梢杂矛F金卡或者交通通聯卡在自助機器上付錢,購買圖書館的增值服務、或者交罰款。還書時讀者把書扔進“投書口”后,系統能自動發現圖書并進行處理。在借書和還書的環節,國家圖書館管理局的工作人員形容是:相比以前讀者排大隊的情況,實現了“從一小時到一分鐘的轉變”。

  圖書館門外的自助查詢系統也是24小時的,電子書籍和期刊的閱讀、電子資料的查找非常方便。國立圖書館還根據這些電子化服務積累的讀者數據,分析不同地區、年齡段讀者對圖書的偏好,用于在各個館合理地分派圖書,以及進行采購的趨勢分析。

  新加坡國立圖書館系統一年接待的讀者人次為3200萬,相當于平均每個新加坡人一年去八次圖書館。

  安微尼亞山醫院

  走在安微尼亞山醫院里,氣味、環境都不似常見的醫院,也看不見排著長隊的、焦躁的病人和家屬。

  病人拿著身份證掛號的時候,安坐在一間舒適安靜的小隔間里,面前的醫院工作人員一邊操作電腦,一邊進行問詢。工作人員輸入資料的過程簡單,因為病人的諸多個人信息已經自動導入醫院的系統了,這得宜于國家公共數據庫的完善和易用—馬上可以知道病人有什么樣的醫療保險可以用,以及個人需要付總費用的比例。如果病人以前曾經來過這家醫院,“初始信息”就會更加完備,因為所有病人的記錄都是用電腦保存的,很容易調用。由新加坡電腦系統公司實施的一套醫院管理系統,在很多醫院還有遠程預約的模塊,病人可以“電子排隊”,成功后預約的時間和號碼會以手機短信等形式通知病人,到時按約前來就可以了。

  病人離開醫院結帳也是非常方便的,醫院稱之為“實時清”,收費柜臺與醫囑執行結合,賬單中將由保險系統支付的部分也會自動扣除,醫院會與保險公司結算,病人就不用自己墊付、操心找保險公司等麻煩事了。

  在病人看不到的后臺,還有一套龐大的電子系統在支持著醫院的運轉。包括病區、手術室的動態調配,藥品、血庫、化驗庫等的實時管理,以及電子病歷,方便進行遠程會診的數碼化“片子”等。病人能看到的是輕聲細語的工作人員,有植物、流水的小庭院;從進院到出院,自己基本上拿出一張能證明身份的卡來,一切煩瑣的雜事醫院都給辦了,感覺十分人性化。

  快捷交通

  在圖書館、醫院、機場、公路等等方面,更能從細節上感受新加坡優秀的電子服務、政府在數字城市建設方方面面的統籌考慮,而其人性化、服務的理念最值得稱道

  樟宜機場

  之前國家圖書館管理局的工作人員在介紹經驗時,形容他們要“用新航的服務標準來要求自己!毙潞胶托录悠抡烈藱C場是新加坡最著名的窗口,以良好的服務和穿著民族服飾的新航小姐著稱;樟宜機場更是被譽為“世界上最好的機場”。走在樟宜機場里,感覺并不是眾多機場里最新最豪華的,反而有點樸素的味道;通道上都鋪著吸音的地毯,環境很安靜。據說正在建造的第三搭客大廈,所有的作業設施將會采用“透明設計”,到時可能會有新潮的感覺。新加坡民航局的高級經理鐘接慶更強調他們對IT的利用,他說:“我們利用科技的目標,一是增加良好的體驗;二是提高機場的效率。”

  樟宜機場是一個可以讓旅客很輕松地消磨幾個鐘頭的地方,而最吸引現代旅客的是:200多臺免費的上網電腦分布在機場的很多角落。自帶電腦的旅客,可以通過覆蓋整個機場的無線局域網或者有線寬帶網絡上網。機場使用的很多技術不算新鮮,但是他們服務的細節確實是一流的。例如連接有線寬帶網的接口預留了網卡連線,也有紅外線和電話線等,讓那些沒有帶網線出門的旅客也能使用;旅客不必重新配置他們的筆記本電腦就可上網。旅客還可以通過手機查詢航班等信息;后來機場方面發現旅客一邊聽電話、一邊按鍵選擇菜單很不方便,就設計了一套語音觸發的電話航班查詢系統(背后有一套能從嘈雜環境中進行語音識別的系統),電話查詢過程可以完全用語音完成。有更多咨詢需求的旅客還可以使用休息室里的視頻會議求助電話,按下紅色“press”鍵之后,就可以呼叫新加坡民航局的客戶服務官員,進行“面對面”談話。

  這是一個高效率的機場。樟宜機場里活動著一種特別的“銀色小車”,這是一個功能齊全的“移動辦理柜臺”。柜臺里面配備了工作站終端(包括一個15英寸平面監視器)、鍵盤、智能卡/?涂ㄗx卡器、登機卡打印機、行李牌打印機和射頻天線,能夠辦理基本登機手續、打印登機卡和行李牌等。另外機場保證旅客12分鐘內就能拿到托運行李,最后一件行李也會在29分鐘之內到達。這樣,旅客下飛機后,在34分鐘之內,就可以完成出入境檢查、領取行李、完成通關手續。

  電子公路管理

  車輛行駛在新加坡的公路上,時常就會看見前面出現一個標著醒目“ERP”字樣的門框式設施。此“ERP”非彼“ERP”。酒店的司機在介紹新加坡名勝的時候,也會特別講解一下這個“ERP”(電子公路收費系統)。

  車輛通過閘門的時候,配合車輛上安裝的閱卡器自動交費。交費的現金卡可在銀行ATM機或加油站等地充值,出發前插入閱卡器;經過閘門時,公路電子收費被扣除,剩余金額也會在閱卡器上顯示。閘門上的攝像機可以拍攝下違規車輛。一些停車場也利用政府這一套系統的配置,來自動收取停車費。這樣大大加快了速度,也減少了人工。

  更重要的作用還是在于管理。公路收費是根據不同的車輛類型,以及閘門地點和時間的不同來收取不等額費用的。以此可以控制高峰路段和時段的車流量。例如高峰時期進入市區要新幣3元,所以很多空駛出租車等就會繞道走,在只要2新元的時候涌入市區載客。公路電子收費制甚至影響了一些新的購物中心的選址。每三個月,“時價”就會根據新的交通情況和趨勢進行調整,確保公路上的汽車能保持一定的車速,所以這種控制是很有伸縮性的。

  新加坡的智慧交通系統中心嚴密監控著超過1800個交叉路口;公路停車線路下面埋設的探測線圈能感應車輛的經過,其產生的磁場變化傳達到交通控制點的一臺接收器上面,從而可以調整紅綠燈長短,優化當地車流;交通信息系統與交警、救援隊、廣播中心等是聯動的,一旦有嚴重交通事故或其他突發事件這樣一套系統就很管用。

  人流、物流、信息流

  政府承諾沒有人會被排除在享有電子政務和電子服務的便捷與利益之外,特別是對于那些自己沒有電腦、或是不知道如何使用互聯網的人

  兀蘭海關

  新加坡的出入境人口流動很大。北部的兀蘭海關瀕臨馬來西亞,這是新加坡每天通關人數最多的關口,平均每天23萬人。

  不過,60%的旅客可以在8至12秒內快速完成入境檢查手續。新加坡海關采用了一套很先進的指紋識別自動通關系統。旅客到達自動通關通道時,將自己的個人通行卡插入讀卡器中,然后將右手拇指放在指紋掃描器上進行辨認。系統確認了指紋后,自動門便會打開,讓持卡人通過。指紋通關系統在機場等各個海關關口都使用,大大舒緩了客流壓力。

  新加坡海關一副勢將自動化進行到底的樣子,最近又雇傭了約3000名“摩托黨”來參加一個新計劃的測試。新加坡將在2005年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將瞳孔特征識別技術應用于摩托車駕駛員入境檢查的國家,目前的試用結果被認為精確性完全能滿足實際需求。在新加坡工作的馬來西亞人很多采用摩托車交通工具,每天在關口排隊的車輛相當擁擠。瞳孔識別自動通關系統將會有兩個攝像頭,方便檢查摩托車前后兩個乘客;乘客經過注冊后,不用通行卡,過境時只需看著一臺瞳孔成像儀,就可以驗證自己的身份。

  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

  新加坡有今天的繁榮很大程度上得宜于天然的地理優勢,新加坡港口每年處理的集裝箱數量占世界總量的1/5。

  一年里的一億八千萬標準箱的量,一般進港貨物在48小時內會處理掉。這里有全世界第一個全國性的貿易文據處理網絡貿易通關系統,它結合了35個管理機構的要求,包括進口/出口許可證的批準。處理時間從2~7天減少到10秒內,由30個文件減少到1個文件。港口的工作人員笑稱他們有一個世界上最大的電子商務社區,這一套計算機集成的港口運營系統,使多方交流成為可能,政府、港口自身以及各個船運公司、貨主等都能從網上迅速了解物流的信息。

  商業的快捷要得益于政府的服務意識!癳Citizen”是新加坡政府眾多在線服務的門戶網站,公民只用一個用戶名和密碼即可與不同的政府部門打交道。舉例說以前用人工方法時,申請組建一家新公司要耗時兩天,根據申請的公司規模不同要交費1200~35000新元;現在通過電子服務,只需要2個小時和200新元。

  而政府的網絡普及和幫助工作也做得很好。“對于有工作的成年人等,我們要使IT變得富有樂趣”,所以有“全國電子生活方式運動”等活動;1997年開始IT已經融入到學校課程的藍圖中,政府還推廣針對工人、家庭主婦等的多種普及課程;二手電腦也被重新利用,主要針對低收入家庭和小孩子。

  81歲的李光耀不久前來北京訪問,在央視參加《對話》欄目時,主持人問了他一個關于新加坡未來的問題:新加坡曾經創造過很多的奇跡,但是現在全球競爭越來越激烈,周邊的國家、周邊的城市,他們的競爭力不斷提升,新加坡的優勢還會持續多久?這位“新加坡的設計師”稱贊了中國的成就,說“在五六十年后,我們必須向你們學習。但那不是說我們就沒有希望了,我們有自己可以扮演的角色!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城市預警新聞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亞洲杯精彩視頻集錦
中國互聯網統計報告
饒穎狀告趙忠祥案開庭
影片《十面埋伏》熱映
范堡羅航展 北京樓市
手機游戲終極大全
健康玩家健康游戲征文
環青海湖自行車賽
《誰是刀郎》連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