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便給點錢就能招到勞工的時代正在離去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7月29日 14:46 工人日報天訊在線 | ||||||||||
本報評論員 孫德宏 眼下對大量的農民工而言,其“穩定”乃至“素質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工資收入水平某種程度的提高。就其整體而言,至少應該不比“正式職工”的平均水平低得太多——這要求并不過分,而且這對企業也是大有好處的
近來,東南沿海一些地區不斷傳來消息,“民工荒”正在制約企業發展,甚至影響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一些報道援引一些企業家的話說:這挺令人疑惑——多年來的“民工潮”怎么轉瞬間就變成了“民工荒”了呢? 簡單看,這“疑惑”當然有其道理。但認真分析,對企業而言,也正因為太多的人總是看到純粹是買方市場的“民工潮”,而對時代的發展卻是更多的視而不見,才導致了眼下的“民工荒”。 關于“民工荒”的形成原因,大致有這樣幾種說法:一是農民工素質低,缺乏基本的生產技能;二是農民工不穩定,一些人農忙季節往往會回家干農活;三是一些農民工在看到別的企業工資高時,往往選擇跳槽,造成不少崗位人手短缺…… 應該說,雖然上述說法基本都是事實,但問題是多少有些文不對題——第一,此前若干年里洶涌澎湃的“民工潮”時這些問題不存在嗎?當然存在。那么,那時何以不“荒”卻“潮”呢?第二,上述說法之所以文不對題的原因在于,其思維方式仍然還是在農民工身上找毛病,而非在用工主體的企業自身作檢討。 在我們看來,問題的關鍵在于:時代變了——那種把農民工僅僅當做廉價勞動力的時代變了,那種給點錢就用工的時代正在開始離企業而去。 農民工何以“往往回家干農活”?因為他知道務工廠之工所獲彌補不了誤農活所失——工資太少了——廣東省總工會本月初公布的外來工基本狀況調查結果顯示,在廣東的外來工中有近一半人的工資在800元以下,達到全省職工平均工資水平的僅占一成。很多外來工拿著三四百元的月薪,他們僅能維持簡單的生活。另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有關報告說,最近12年來,能容納大量外來務工者的珠三角地區,農民工的工資增幅只有68元,折合物價上漲因素,農民工的工資呈下降趨勢(見本報本周二8版)……在這種情況下,農民工還有什么富余的錢去提高自己的技能乃至素質?在這種情況下,倘有企業能給更高的工資,他們憑什么不“跳槽”? 對一些企業而言,一方面,自己“按市場規律辦事”,追求利潤最大化;另一方面,百般壓低工人工資,工人一旦不愿意來或“跳槽”,便抱怨其素質低、不穩定等等。難道農民工就不可以、不應該“按市場規律辦事”? 面對“民工荒”,一些企業確實該多從自身找找原因了。 因過低工資而帶來的“民工荒”,對企業發展的影響還遠不僅是“缺人”的問題。事實上,一個單純依靠廉價勞動力來賺取利潤的企業,是難有持久競爭力的,勞動力價格是與勞動力質量、產品質量呈正相關關系的———眼下對大量的農民工而言,其“穩定”乃至“素質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工資收入水平某種程度的提高。就其整體而言,至少應該不比“正式職工”的平均水平低得太多———這要求并不過分,而且這對企業也是大有好處的。 希望這些認識對那些已經遭遇“民工荒”,或即將遭遇“民工荒”的企業能有所幫助。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