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強陰謀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7月28日 10:50 中國經濟時報 | ||||||||||
本周一,《財富》雜志正式公布2004年度“世界500強”排名。中國內地企業上榜數量破天荒地達到14家,其中上海寶鋼集團公司、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和國家電網公司首次進入排名。 而寶鋼和上汽兩家企業則被認為是真正意義上的競爭性領域的制造業企業。對那些歷來有著“500強情結”的中國人而言,這應當算是個里程碑了。
曾有人說,“進入90年代,每年一度的世界500強排行榜像工商界的奧運會,吸引著來自東方的熾熱目光。漸漸地,‘世界500強’變成了一種圖騰,深深地植入中國企業家的‘集體無意識’之中。” 政府部門也樂此不疲地加入這場競賽。原國家經貿委曾“欽定”了海爾、長虹、北大方正、寶鋼、華北制藥、江南造船等6名“種子選手”,作為沖刺“世界500強”的先頭部隊。 “中國是惟一把進入500強作為政府方針的國家”,北京大學教授張維迎說過這樣的話。 就在前不久頒布實施的《汽車產業發展政策》中,有關部門還聲稱:“2010年我國汽車生產企業要形成若干馳名的汽車、摩托車和零部件產品品牌;通過市場競爭形成幾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汽車企業集團,力爭到2010年跨入世界500強企業之列。” 果真如此,此番率先進入“世界500強”的上汽集團,在2010年前就可以躺倒不干了嗎? 事實上,對于“世界500強”排名,專家們始終是理性的。每年排名一出來,總會有人站出來,告訴媒體和公眾,這個排名其實是“500大”而不是“500強”,進入排名不代表企業具有世界級競爭力等等。 松下幸之助曾說過,“‘世界500強’是什么?不就是一本雜志的排名嗎?” “世界500強”確實只是一個排名,而且從其操作方式上看,還是一個未必權威的排名: 首先根據《財富》雜志資料庫中的數據按營業收入尋找1100家候選公司,向這些公司發放調查表并要求他們提供公司的財務報表,接到報表后進行核對和求證。此外《財富》雜志還通過其他渠道掌握這些公司的資料。 如果雜志社掌握的原始資料不全面、不真實,或者1100家企業中有的對排名壓根兒沒興趣從而拒絕提供資料,再或者有的企業熱衷于進入排名而提供虛假信息,那么,這個“世界500強”排名就很可能是個不準確的排名。 問題在于,為什么在專家們反復提醒之下,還是有中國企業對這個排名孜孜以求?為什么一向聰明的中國人始終將“500大”說成“500強”?為什么在企業競爭力指標體系越來越完善的情況下,“世界500強”還會成為一年一度的媒體報道熱點? 這些只能從“世界500強”所附著的價值中找答案了: 在中國,由于政府部門的積極支持,“世界500強”似乎更是一個世界級的榮譽。正如GDP可以給地方官員帶來諸多好處一樣,“世界500強”榮譽既可以為企業帶來政策扶持、銀行貸款,提升企業發展能力;也可以在需要時成為擋箭牌、護身符,增強企業抗風險能力。在企業經營管理層面上,這個榮譽至少也具有無可比擬的廣告效應。 因此,企業肯定是樂意進入排名的,也樂意去誤導公眾和看到公眾被媒體誤導,專家們的提醒倒成了多余和“無知”,因為本來“世界500強”就是那些政策性壟斷企業美麗的外衣,是個欺騙公眾的陰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