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文貫中 > 正文
 
戶口制度必須與土地市場同步開放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7月27日 17:32 中評網

  我在前一篇文章中指出,城市化難免會在一段時期中帶來貧民窟的擴大和城市犯罪的有所上升。這是各國大城市的發展過程中難以避免的問題。貧民窟的出現和城市犯罪的有所上升本身當然是壞事。但是,要求城市化的同時,絕對不能有貧民窟的 有所擴大以及城市犯罪的有所上升,必定把中國的城市化過程推到遙遠的將來。加速城市化可以帶來大量的積聚效應,即各行各業通過空間上的相對集中,得以共享包括交通,通訊,教育,科研,醫療,法治和市政服務等物質性的和制度性的城市基礎設施,以及共享人力資本市場和資本市場,使
蔡依琳演唱會票價1元? 法拉利版奧林巴斯現身
海納百川 候車亭媒體 財富之旅誠邀商戶加盟
各行各業的生產成本普遍而顯著地降低,并促使服務業的迅速發展,使就業問題大大緩和。同時城市轉業人才的大量集中,也使新技術、新發明加速涌現和采用,知識和信息在人口中加速傳播。所以,城市化的積聚效應對中華民族人口質量的提高,中國經濟向知識經濟的加速過渡,有著極為有利的影響。比起城市化的好處,在一段時期中貧民窟有所擴大,或犯罪有所上升所帶來的壞處只能是第二位的。如果懂得管理的話,城市化的弊病是可以得到控制乃至逐漸好轉的。先進國家的經驗雄辯地證明了這一點。

  對貧民窟和城市犯罪談虎色變的人,往往抓住中國農村人口極度過剩,這20年來隨著流動人口的增加城市犯罪有所上升的事實,或明或暗地要讀者想象一幅這樣的圖畫,即如果放開城市戶口,貧民窟一定會無限地自我擴大,逐漸吞噬一切,最后使城市整體墮落為犯罪的天堂,地獄般的去處。

  然而,世界絕大多數地方既不存在中國式的城鄉隔離的戶口制度,也沒有出現貧民窟吞噬城市本身的怪事,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世界絕大多數地方允許人口的自由流動是以土地市場和土地租賃市場的存在為前提的。中國過去只依靠行政手段控制人口流動,農民又相對較貧困,所以戶口限制一開放,大量農民必然涌進城里,貧民窟也會迅速擴大。如果在開放戶口限制的同時,容許土地市場和土地租賃市場的迅速發育和成熟,不但城市整體的擴大可避免盲目性,而且現有的城市貧民窟的擴大也會受到土地價格上漲的有效抑制。

  發達國家是用土地市場的價格變化作為土地開發的指示的。隨著人口的增長和工商業的發展,對土地的需求會逐漸上升。這首先表現在城市中已有的房產的價格或房租會上升,使得對城市周邊土地進行開發變得有利可圖,因為買不起或租不起城市中心地帶的人口這時會愿意到城市周邊地區居住。有些本來位于中心地帶的企業或商場也愿意遷往城市周邊地區。因而對城市周邊地區的開發不愁找不到用戶,不愁收不回來投資。這是一個良性的過程。城市面積的逐漸擴大的推動力是人口的增長和工業、服務業的擴大,而且是由土地的價格信號作為引導的。

  城市要長大所需的土地來源除了城市周圍的農田和荒地外,還有城市現存的一些建筑質量比較差,環境比較亂的老建成區,也即所謂的貧民窟。原來居民的收入水平提高后,已經遷往更好的社區。對這樣的老區,不應該簡單地撤毀,而應盡量保留給新來移民中沒有能力一下子搬進新區、好區的那部分人口。只要在自愿的原則下,新移民中有人愿意遷入,并愿意交付市場決定的房租,就應該允許這些新移民長期住下去。這樣,城市人口能夠在不需要重新大量投資的情況下迅速擴大。根據聚積效應,這些人在城市中的落戶,可以降低勞動成本,加速發展服務業,增加市政府的稅收。這些老區的市政服務也會逐漸改善。更重要的是,這些人口會在城市的熏陶下,迅速地脫離小農意識,進入城市文明。他們的后代中的絕大部分將成為地杰人靈的城市居民。

  如果迅速拆除一切貧民窟,并不準新的貧民窟的出現,新移民將極難進入城市。如果當年要求進入上海和香港的新移民,不是戴著大學生,碩士、博士的桂冠,就是 腰纏萬貫,財大氣粗,能夠輕而易舉地購買新房,租好房,真不知有沒有今日的上海和香港。因為這樣 的人即使在今天的中國還是少數,何況當年。

  主張拆除貧民窟的人當然也是有冠冕堂皇的理由的,那就是社會公平和國際觀瞻。只是他們的社會公平只及到城市居民。而所謂國際觀瞻其實是以不妨礙他們的觀瞻為限。仍生活在窮鄉僻壤的農民并不在他們的視野之內,也不是他們悲天憫人的對象。難怪有些地方,城市化的結果并不是城市人口的大量增加,只是將原來的舊城改為新城,原有的居民搬進新房而已。這些地方將所謂的貧民窟拆得一干二凈,因而分明擺出一付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面孔。新移民如何到這種城市落腳呢?

  新移民愿意舍家撇業,自掏腰包,克服長途跋涉中的一路辛苦,不遠千里來到達目的地之后,又面臨工作、住所的不定,和城里人的岐視,自愿居住在所謂的貧民窟中,當然是抱著一絲希望,或者本人,或者后代有一天也能象城里人那樣神氣地說話,瀟灑地生活。人們往往津津樂道當年美國新移民如何英勇,頑強,膽識過人,不折不擾地開發西部。殊不知今日中國的流動人口和當年美國新移民相比并不遜色。他們在經濟上,不要政府補助,自負風險,工作上,兢兢業業,決不指望政府的失業救濟,精神上,自強不息,指望著有出頭的一天。他們不知要克服多少成見,咽下多少辛酸,付出多少心血,才能在充滿岐視、甚至敵意的城市中開辟出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真希望有人能將他們可歌可泣的事跡寫進小說或搬上舞臺。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亞洲杯精彩視頻集錦
中國互聯網統計報告
饒穎狀告趙忠祥案開庭
影片《十面埋伏》熱映
范堡羅航展 北京樓市
手機游戲終極大全
健康玩家健康游戲征文
環青海湖自行車賽
《誰搞垮了婚姻》連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