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是經濟增長的重要源泉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7月27日 17:00 中評網 | |||||||||
1、經濟增長的三大源泉 從理論上講,經濟增長的源泉歸根結底只有三個:其一是常規投入的增長,即在質量不變的情況下單純地增加資本、勞動、和土地這三樣生產要素;其二是引起資本質量、土地質量、和勞動質量變化的技術進步;其三是制度創新。相對來說,后兩個是更加重要的增長源泉。因為即使是像中國這樣的大國,今天大家也很清楚,并不擁有無限的資源。所有的
2、城市化是人類重要的制度創新 城市化可以被看作是人類制度創新的重要部分。城市化的作用是奇妙的。同樣數目的勞動,資本,如果改變它們的空間分布,將它們集中起來,在同樣的技術下它們竟能生產出更多的產量來。難怪大多數人只要能夠在農業之外找到謀生手段,就會選擇到人群聚集的城市生活,這一現象絕非偶然。據<<地區和都市經濟學手冊>>主編之一P.Cheshire,非農人口之所以愿意聚居在一起,主要是基于區位經濟(economies of localization)和都市經濟(economies of urbanization)兩大原因。[1] 首先解釋區位經濟。當存在規模報酬遞增時,只要這種因規模報酬遞增帶來的好處沒有窮盡,企業就會不斷地擴張生產,以便從平均成本的不斷下降中獲益。在這一過程中,企業自然會雇傭更多的工人。而工人則會選擇居住在靠近企業的地方,以減少通勤成本。隨著人口越來越集中,為了滿足該地區人們的各種消費需求,服務業就會應運而生。因此,這一類型的所謂公司城的出現可以用區位經濟的理論來解釋。 再看上述的都市經濟。通過試錯,企業遲早會發現,如果企業間彼此聚集,則每個企業都可通過共享某些公共投入,例如同一勞力市場,公共資本,城市基礎設施,商業信息及新的技術革新等,降低它們各自的生產成本。由于這些公共投入或準公共投入的非排它性和非競爭性,使得一個企業使用這些投入不會影響其它企業的同時使用。通過聚集在一起,這些企業可以顯著地降低生產成本。由此,當不同的企業在空間上聚集一起以尋求更高的效率和收益時,城市就會逐漸形成。 區位經濟和都市經濟的綜合影響,一般稱為聚集經濟 (economies of agglomeration), 或聚集效應 (agglomeration effects)。具有規模報酬遞增特性 的企業并不一定選擇聚集在一起。但是,只要這個企業有規模擴張的動機,則隨著雇員人數的增加,必定會形成以它為中心的一個城市。同時,不具有規模報酬遞增的企業,盡管仍會保持較小的規模,但它們會有較大的動力聚集在一起,形成一個產業多樣化的城市中心,以便通過共享一些公共投入而降低各自的成本。無論對整個社會來說,還是對各個企業自身來說,都可以通過共享已有的公共投入而獲得成本降低的好處。 一旦企業決定設立在城市地區,無論這些企業是否存在規模報酬遞增,只要通勤是有成本的,那么它們所雇的職工及家屬都會選擇居住在企業附近。難怪在發達國家,70%或8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及其周圍。根據Bairoch(1988),[2]早在1850年,英國的城市化水平已達37.1%。1910年北美的城市化水平達到41%,1950年日本達到38%。在發展中國家,如拉丁美洲的一些國家,城市化水平也上升得很快。在無法負擔同時建設多個大城市的貧窮國家,通常會有一、兩個城市擴張得很快,因為新興企業及其雇員都會試圖向這些城市轉移,以便通過分享聚集效應而獲益。 3、城市的外溢效應--技術進步的最佳環境 在給定投入水平和技術水平的條件下,城市化不僅能夠通過產生聚集效應而增加經濟效率,而且可以通過產生外溢效應(spillover effect)而促進技術進步。Lucas (1988),[3] Romer(1986,1990)[4]以及其他一些人都十分強調技術外溢在導致內生增長方面的重要性。在城市地區,在高度密集的人群之間有著廣泛密切的互動,使得這種外溢效應在城市地區的效率更高(Glaeser et al 1992)。[5] Hassler和Mora(2000)[6]在最近的一篇論文中證明,增長的速度越高,越能有助于人力資源的社會配置更多地以內在能力而非社會背景為基礎,而人力資源的社會配置越是以內在能力,而非社會背景為基礎,就越是能促進增長速度的提高。他們的發現對于解釋城市化的好處意義重大。城市化水平越高,就越能使更多的人從土地中解放出來,越能使他們找到更好發揮其稟賦優勢的工作機會。城市化并使得人們能夠更快、更及時地積累和更新他們的人力資本。城市化通過將不同才能,教育背景,種族,文化和語言背景的人們密集在一起,為技術進步和外溢提供了最適宜的環境。而后者恰恰是內生增長的源泉。事實表明,進入近、現代來,技術進步,日新月異,與農業社會不可同日而語。究其原因,城市化的高度發達,使不同專業的科學家、不同特長的技術員高度集中。俗話說,三個臭皮匠,抵個諸葛亮,指的就是人多,主意就多。城市化的這種優越的環境使專家們能夠容易地相互聯系、定期聚會,切磋商榷,啟迪思路,激發靈感。他們也能相對容易地為自己的研究找到鑒定、資助、或為自己的發明找到市場。這就大大加快了技術進步的速度。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城市化是進步的源泉,文明的象徵,現代化的標志。城市化的好處,大概是相信“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這種小農意識的人所無法理解的。 4、城市化是解決就業的不二法門 70年代末之前,中國的服務業一直未受鼓勵,因為當時政府曾認為,所有未從事工業生產的人口都應該去種地養活自己。直到目前為止,與其它國家相比,服務業的發展仍然滯后。從容納就業的能力的角度來看,服務業遠遠超過制造業。發達國家的實踐表明,正是服務部門吸收了從農業部門和制造部門源源不斷釋放出來的剩余勞動力。目前,象美國這種國家,服務業吸收了80%以上的勞動。當年,不少人推斷,隨著機械化,自動化的迅速發展,象美國這樣的國家的失業將越來越嚴重。頗有些幸災樂禍的味道。但是,美國不但沒有出現過剩勞動力,反而成為吸收外來移民最多的國家。其秘訣便在城市化的高度發展,為服務業的充分發展提供廣闊的空間。 但是。中國經歷了80年代和90年代初服務業的飛速增長之后,近年來這一部門一直沒有什么發展。服務業的停滯正好發生在就業壓力空前嚴重的時候,實在令人擔心。如果說,80年代前,當時的錯誤觀念造成了服務業的不發達的話,那麼現在阻礙服務業發展的主要障礙是城市化的低水平。因為服務業只有在人口高度集中的條件下才能獲得大的發展。城市化水平的低下使得服務的成本在廣大非城市居民中變得極高而失去市場。同時,城市對外地民工的排斥,也使城市人口難以擴大,在服務業就業的勞動成本難以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