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中國能源面臨緊缺 > 正文
 
治國治家之道:節約用水用電 合理利用資源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7月27日 14:04 文匯報

  -周尚文

  ●節約用水用電,合理利用資源,決非一時的應急之策、權宜之計,而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長遠方針,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是人們追尋一種高尚的生活方式和健全的精神境界的必修一課

蔡依琳演唱會票價1元? 法拉利版奧林巴斯現身
海納百川 候車亭媒體 財富之旅誠邀商戶加盟

  ●如果說,發展是一個單位、一個企業的生命線,節約則是發展的重要內容。因為我們所需要的發展,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而不是追求單純的GDP的增長和某一時期經濟的快速發展

  ●“儉以養德”的“德”,在今天,至少有三方面的涵意:一是不應任意糟踏物質財富,二是要尊重講究節儉的人和事,三是要為未成年人樹立榜樣

  盛夏高溫,水電供需矛盾驟增。上海今夏供水供電形勢相當嚴峻,市政府要求黨政機關干部帶頭節約水電,夏日辦公場所空調溫度不得低于26℃,做到隨手關燈、關電腦;凡氣溫≥35℃,全市景觀燈光將關閉,以避峰讓電,緩解矛盾。這些舉措,是完全必要的。事實上,節約用水用電,合理利用資源,決非一時的應急之策、權宜之計,而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長遠方針,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是人們追尋一種高尚的生活方式和健全的精神境界的必修一課。

  關于節約,道理并不深奧,人們不是一點不懂,也不是毫無自覺,問題常常出在一些錯誤的觀念和不良的習慣上。我國是一個擁有13億人口,資源相對匱乏的大國,改革開放20多年來,國民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普遍提高,日常消耗的能源和其他資源也相應增多,使供需之間的矛盾日趨突出,節約便成為解決這一矛盾的必要途徑。

  有的單位和領導同志常常把節約和發展割裂開來,認為節約是“揀芝麻”,小事一樁,發展是“抱西瓜”,是考核檢查業績的主要依據,因此很少把節約提上議事日程。如果說,發展是一個單位、一個企業的生命線,節約則是發展的重要內容。因為我們所需要的發展,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而不是追求單純的GDP的增長和某一時期經濟的快速發展。水、煤炭石油、土地這樣的基礎性資源,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物質基礎。這些資源在我國都是緊缺的,與我們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需求存在著內在的緊張,如果我們再不注意掌握好開源和節流的辯證關系,一味地盲目開采礦藏、砍伐森林、污染水源、亂圈土地,將使我國陷入竭澤而漁的境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就成為一句空話。

  平心而論,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在很大程度上仍是依靠物質資源的高消耗來實現的,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協調、難循環、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長方式。要改變這種狀況,首先要樹立科學的發展觀。自然資源是有限的,其中如煤、石油、土地等都屬于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而人的需求是無限的,“天育物有時,地生財有限,而人之欲無極”,解決資源的有限性與人的需求的無限性之間的矛盾,根本出路是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節約就是對資源的合理利用,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環節,也是樹立科學發展觀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在經濟發展中,開源與節流是相承相接,辯證統一的。以工業用水為例,據一份材料說,工業萬元產值用水量我國為103立方米,美國只需8立方米,日本僅為6立方米。如果我們能通過設備更新、綜合利用、循環利用等途徑,達到當今世界先進國家水平,節省出來的水資源將為我國工業化的發展增添多少后勁。這是黨中央要求我們走新型工業化的道路,建立節約型社會的要旨所在。

  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儉以養德”,這句古訓流傳千百年,可是,有的人常常把節約看作生活在貧窮條件下不得已而采取的行為,當溫飽基本解決,達到小康生活水平的時候,似乎再談論節約就無必要了。不久前,偶然翻到一本1960年出版的書,紙質粗糙發黑,這是我大學讀書時用的教科書,看到如今的書市,裝幀精美講究,紙質雪白挺括,但從內容看,許多書卻是低水平的重復,這無異于制造浪費;辦公進入“無紙化”年代,但到處可以看到雪白的電腦紙,單面打印,隨手丟棄,至于辦公場所的長明燈、常流水,更是司空見慣,見怪不怪了。即使在家中,有的人也大手大腳,洗一塊手帕,要用掉幾臉盆水;家中老人將生活用水重復利用,有的年輕人竟嗤之以鼻;至于在婚禮喜慶的日子,講排場,甩派頭,大操大辦,造成的浪費也很驚人。本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普遍提高,吃穿住用講究一些,消費水平高一些,講營養、講衛生、講休閑、講時尚,在經濟條件許可的情況下,都是無可非議的。但決不應忘記,節儉仍然是我們治國治家之道,仍然是一個公民應有的道德準則和精神境界。

  “儉以養德”的“德”,在今天,至少有三方面的涵意:一是不應任意糟踏物質財富。有人說,東西是自己買來的,浪費糟踏別人管不著。問題不在于別人管不管,古人歷來把“暴殄天物”看作是嚴重缺德的表現,社會主義社會的公民更有責任和義務,愛惜一切自然資源和社會財富。二是要尊重講究節儉的人和事。我們周圍一些有節儉習慣的人,特別是在一些年長的人身上,體現了“勤儉建國”、“勤儉持家”的傳統美德,千萬不要瞧不起他,更不應鄙夷他,才能使這種美德薪火相傳,永遠保持和發揚下去。三是要為未成年人樹立榜樣。如今的孩子生活環境比從前優越得多,這是件好事,但如果不注意進行教育和誘導,就容易養成孩子養尊處優甚至好逸惡勞的不良習慣,在這方面,家長、教師和社會各方面都有義不容辭的責任,從小培養孩子逐漸養成愛勞動和節儉的習慣。

  (作者為華東師范大學教授、博導)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十大空氣污染最重城市
《十面埋伏》爭議
2004范堡羅航空展
杜邦不粘鍋致癌風波
惠特尼休斯頓北京個唱
亞洲杯精彩視頻集錦
美洲杯 視頻點播
環青海湖自行車賽
海巖新作:河流如血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