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豪飲”哈啤的背后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7月26日 10:49 《中國經濟周刊》 | |||||||||
文/荊石 喧囂多時的哈爾濱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哈啤)收購戰終于在6月3日塵埃落定。衷情哈啤多時的全球第二大啤酒集團SABMiller plc(簡稱SAB)已于當日宣布放棄全面收購哈啤,并接受其競爭對手、全球第一大啤酒集團Anheuser-Busch(簡稱AB)發出的每股5.58港元收購建議。
為何蓄謀多時的SAB在與AB爭奪哈啤進入白熱化的關鍵時刻全身而退?AB又為何在短時間內得以迅速收購成功?哈啤的老東家中企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簡稱中企基金)在這場收購戰中究竟又扮演了什么角色?這場收購戰為中國啤酒市場帶來了什么? 小角色唱大戲 在中國的啤酒市場上,哈啤絕對算不上大人物,國內的啤酒業早已形成三足鼎立之勢(青島、華潤、燕京),而哈啤只排第四位,其年銷量僅115萬噸,市場份額4.3%,而且,它在香港上市還不到兩年,此前市值也不過30億港元。 但哈啤的歸屬成為決定競爭格局的關鍵,無論哪方爭奪成功,無疑都會在中國的啤酒市場取得絕對的戰略優勢。這就難怪SAB開出約43億港元,AB開出約56億港元的收購天價,而本次收購也演繹為新世紀香港市場最大的并購案。從哈啤的擴張到上市再到天價收購,這一連串的動作似乎都由一支指揮棒精心牽引著向一個預定的方向運行。名不見經傳的哈啤一下被這場激烈的股權爭奪戰推到了輿論的焦點。 虛虛實實老東家 在SAB于2003年6月進入之前,中企基金是哈啤的第一大股東。而盡管中企基金已將其所持有哈啤的全部股權出售給SAB,但這位非股東對哈啤的影響力卻并未減弱,甚至直至今日,這位哈啤的老東家似乎都還未真正謝幕,它在哈啤一連串的優美運行中有著非同一般的作用。 這家成立于1994年的基金,在國內并不為人熟悉。但中企基金是第一只中外合資的基金,發起人包括歐洲列支登士敦銀行、中國華夏證券公司、韓國大宇集團、美國富達遠東基金、亞洲發展銀行以及香港太陽集團等國內外金融及商業機構。在2001年前后,太陽集團控股基金管理公司52%,因而也成為哈啤的最終控制者。 作為一家財務投資者,中企基金對哈啤的投資獲得巨大成功可以說功不可沒。當時曾有數家公司希望收購哈啤,但中企基金并無興趣,他們的目標是使哈啤在港上市。基于財務投資者的身份,中企基金遲早要套現出局,或許也正是這一原因,中企基金對哈啤的投資才表現出了如此大的耐心,2002年6月,擁有百年歷史的哈啤終于在香港上市。它既非紅籌股,也非H股。這可以說完全遂了中企基金的愿,上市的成功為中企基金尋求退出找到了一個更好的舞臺。這在今后對待SAB的策略上就得到了印證。 悲喜SAB 在這次收購戰中,最失意的莫過于SAB。從衷情哈啤到入主哈啤再到與哈啤失之交臂,個中自是有著百轉千回的悲喜。 SAB于1994年進入中國市場,持有華潤啤酒49%的股權,與之建立了中國第二大啤酒集團。2003年,透過中企基金——哈爾濱市政府在香港的窗口公司,SAB購得哈啤29.6%的股權,成為其最大股東,并與哈啤簽訂為期三年的“獨家策略投資者協議”。 對于為何會在眾多投資者選中SAB,中企基金有著更深一層的考慮,“他們認為只有與SAB合作,哈啤才可能結束在東北啤酒市場上與華潤啤酒無休止的競爭,一統東北。”知情者如此說。因為SAB擁有華潤啤酒49%的股權,如果與華潤分家并獲得其在東北啤酒市場的資產,然后將之注入哈啤,那么哈啤雄霸東北啤酒市場當然也就指日可待。 然而,去年夏天,當SAB成為哈啤第一大股東的時候,就曾發表聲明稱,收購哈啤的目的就在于整合哈啤與華潤。這對一直以來都把華潤視為死敵的哈啤來說當然不可容忍,SAB與哈啤管理層的分歧越發嚴重了,而且這種戰略上的分歧顯然難以在短時間內消除。 而此時,AB突然出現,還沒等SAB從這一戲劇性的變化中回過神來時,哈啤卻毫不念舊情地結了新歡。 半路殺出的程咬金 很難說清是早有預謀還是機緣巧合,AB的突然參戰無疑使得SAB與哈啤管理層的關系雪上加霜,而選擇在這個時候加入當然也是博取哈啤芳心的最佳時機,果然AB以出人預料的霸氣取得了決定性優勢。其收購報價為5.58港元,SAB收購報價僅為4.3港元,這之間整整低了1.28港元。AB花如此巨資收購哈啤究竟意欲何為呢? 實際上在這場始自2002年的哈啤股權收購大戰中,AB和SAB都曾對哈啤大感興趣,只不過后來被SAB捷足先登。 AB公司在世界啤酒業排名第一,進入中國后,在武漢經營獨資啤酒廠,生產百威啤酒,現持有中國最大的啤酒商青島啤酒9.9%的股份,計劃未來幾年內將持股比例提高至27%。但AB在國內唯一的生產廠家百威啤酒明確定位于高端市場,其能力不足以支撐全面覆蓋高、中、低端市場。而另一個AB參股的品牌青啤鑒于自身所處的定位,也是主打中高端市場,因此AB“喝”下哈啤的意圖正是要在中低端市場打造一個品牌。 已鏖戰啤酒業數年的華潤啤酒當家人王群也認為,AB在國內有百威,又與青啤聯手,但在龐大的中國市場,它現在需要的是一個主流品牌,一個大眾化的品牌,哈啤就將扮演這個角色。而這恰恰與哈啤管理層打造哈啤品牌的意圖不謀而合,于是兩情相悅成為理所當然。 AB能夠出人意料的成功收購哈啤還在于其避實就虛的高明戰術。當SAB提出對哈啤的收購要約時,AB卻并未發出反收購要約,提出更高的反收購價格。而是宣布了一項計劃,與中國哈爾濱市政府設立城市發展信托基金。AB總裁及首席執行官斯多克(Patrick Stokes)還表示,這一地方發展基金的設立“相信能回饋當地社會”,“對哈爾濱市的經濟發展及哈爾濱市民有極大的裨益。”此舉的用意無疑是要增強與哈爾濱地方政府的關系,并以此增加其在哈啤控股權爭奪戰中的籌碼。 AB奪魁是眾望所歸? 哈啤爭奪戰終于結束了。然而這場爭奪戰似乎卻不能簡單地判斷誰輸誰贏。 短短一個月激烈的競購使得哈啤晃出了雙倍泡沫—市值翻倍至60億港元。顯然無論是誰收購,哈啤都是真正的受益者,再看周圍相關的商家誰又沒有在這場爭奪戰中賺得盆滿缽溢?即便是失意的SAB在本次收購中也獲得9.21億港元的賬面收益。還有市場人士指出,SAB公司可以將資金投入與華潤創業(0291.HK)合作的華潤啤酒,與哈啤及青島啤酒(0168.HK)繼續周旋。即使不把這筆錢放在國內投資啤酒,也可用在美國本土之戰上。 而對于此次出高價收購哈啤的AB,也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從短期看確實不值,很不理性,但AB原來在東北基本上沒有地盤,其策略伙伴青啤也未能打開東北市場,所以相信AB的策略是先拿下市場,這比任何事情都重要。況且,此舉還可打亂對手SAB的布局。 而總部設在美國的美全球投資管理集團更是在這場世界兩大啤酒集團爭奪戰中坐收漁人之利。該集團同意將哈爾濱啤酒約7%的股份以每股5.58港元的價格出售給AB,這是迄今為止收購哈爾濱啤酒股份的最高出價。 在皆大歡喜的結局里,一切似乎都應當歸于平靜。 并非終結 當持續數月的哈啤爭奪戰終于落幕之時,又出現一個富有戲劇性的結局:曾經為國有企業的中國第四大啤酒制造商哈爾濱啤酒公司申請退市,蛻變為一家外資背景的私有公司。 事實上SAB的退出令中企基金管理層相當失望,在他們看來,東北啤酒市場從此將繼續以哈啤與華潤的爭斗為主旋律,SAB盡管從哈啤股權交易中獲得巨額利潤,但卻喪失了以東北為基地在中國發展的機會。 AB“喝”下哈啤已在東北啤酒的中低端市場布下一枚重要的棋子。東北地區是華潤的大本營,華潤啤酒占據32%的市場份額,哈啤占據30%市場,收購哈啤之后,AB最重要的收獲不在于產能的增加,也不在于獲得了哈啤這個在中、低端市場非常強勢的全國第四大品牌,而是得到了哈啤在東北地區的銷售渠道。然而,AB盡管實現多年夙愿,但要想占領東北市場又談何容易! 可以肯定,收購并沒有改變國內啤酒的三強格局,而且剛剛敗北的SAB又怎能善罷甘休?而外資啤酒巨頭要“喝”中國啤酒的大幕才剛剛拉開,下一個哈啤的到來或許并不遙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