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價生命與“死亡指標”(金臺時評)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7月23日 07:53 人民網-市場報 | |||||||||
近日媒體都集中報道了由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發布的一則權威消息,是個好消息。可是讀了以后,總覺得心頭堵得慌,高興不起來。 那則消息通報了今年上半年各地安全生產任務完成情況,同時公布了上半年安全生產有關死亡“控制指標”的統計數據。統計稱,今年上半年全國各地安全生產控制指標總體完成較好。全國32個統計單位中,有24個單位完成了安全生產總的控制指標,占75%;28個
目前我國正在經歷著建國以來第五次事故頻發高發期。據有關部門統計,近幾年,全國每年發生的安全生產事故都在100萬起以上,因各類事故死亡的人數,每年都在13萬人以上,平均每天就有380多人喪生于各類生產事故。2003年全國發生各類傷亡事故963976起,死亡136340人。而每年因事故傷殘的人數,則在70萬人以上。安全事故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每年大體上在1000億元以上,加上間接經濟損失,則高達2000多億,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5%。因此必須狠抓安全生產。 但是,把安全生產控制指標確定為死亡人數,以超過還是沒有超過事先確定的死亡人數,作為完成還是沒有完成安全任務的標準,似乎有些“殘忍”。一個地區、一個單位的領導,接受的任務是允許一年死幾個人、幾十個人。沒有完成任務的難辭其咎,自不必說。少死了人,完成控制指標任務的,難道就可以視為過關,喜形于色?倘若是連續幾年少死了人,被視為政績突出,而加官進爵者,則更不知是何滋味。 不可否認,“要奮斗就會有犧牲”,要生產就難以完全避免一定的傷亡。但定出死亡人數作為安全生產控制指標,從而成為安全生產好壞的重要依據,于“理”也許說得通,于“情”則令人難以接受。 安全生產專家認為,安全事故頻發,既有投入不足等物的方面原因,也有安全意識、安全管理等人的因素。但是,歸根結底都是人禍而非天災。從最近發生的井噴、礦難、沉船等特大事故看,也主要是設備缺陷、作業條件簡陋、違規操作和黑心老板見利忘義等人為原因釀成的惡果。是人禍就可以避免和預防。研究人員曾經歸納出一條“事故法則”,稱每起嚴重事故的背后是29次輕微事故、300起未遂先兆和1000起的事故隱患,如能消除這些隱患,就可避免事故。以人為本的安全理念告訴員工,事故是可以最大程度避免的。而把死亡人數作為安全生產控制指標,并層層分解下達,事實上在承認,事故不可以避免,是“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濕鞋”現象,甚至還認為一定的傷亡率是有“科學依據”的,使人們在對事故發生的認識上產生嚴重偏差。 今年4月,在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舉辦的專題研討會上,美國杜邦公司介紹了安全生產管理方面的理念和經驗。杜邦的安全管理被稱為全球工業界的典范,甚至許多航空公司都在引進杜邦的管理系統。在杜邦公司,所有的安全目標都是零,包括零傷害、零職業病和零事故。在杜邦看來,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他們有近乎苛刻的安全指南。安全指南告誡員工:“若不能肯定某工作是安全的,就不要做。”從修一把鎖到換一個燈泡,在杜邦都有極其嚴格的程序和控制。在走廊上,沒有緊急情況時不允許跑步,上樓梯必須扶扶手。有200年歷史的杜邦公司,超過60%的工廠實現了“0”傷害率。杜邦目前在中國的27家獨資及合資企業和3個分公司,在安全生產方面均實現“0”傷害率。 既然,以死亡人數作為安全生產控制指標,于“情”人們難以接受,于“理”也并非“硬道理”,那么我們也不妨也把安全生產指標設為零。一個地區、一個單位,只有實現了零死亡,才算真正完成安全生產任務。沒有實現零死亡,只是減少了死亡人數,那么地區之間,單位之間的安全生產狀況,只有量的不同,而沒有質的區別,都應該受到嚴厲追究、處罰和法律制裁。把安全生產指標設為零,看似僅僅只是統計方式的改變,外在形式的不同,其實有著深刻的內在含義。它有助于牢固樹立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安全理念,也充分體現了對人的尊重,對勞動者生命的尊重。 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是極其珍貴的,無價的生命絕不能用指標來量化。在生產中,死亡一個人,對一個單位、一個行業,所占百分比可能是微乎其微。但對于一個人、一個家庭,就是百分之百。將心比心設想一下,如果那個“指標”有一天會落在指標的制訂者還是調控者自己或親人頭上時,又會作何感想! 本報評論員:里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