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替李金華擔憂背后的個人崇拜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7月22日 07:04 中國青年報 | |||||||||
“揭出了這么多黑幕,李金華的日子肯定不好過。”———這是一句十分有代表性的“流行語”,充滿了對李金華安危的擔憂。在全國百姓的心中,下意識的“愛護清官”情結,使得這種擔憂成了一股來勢不小的浪潮,這股浪潮和7月13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新華網聯合進行的一項題為“你是否為審計署署長李金華擔心”的民意調查一拍即合。 調查顯示,76%的公眾表示了對李金華的擔心,認為“有人可能會打擊報復”。(據
極度的擔憂與李金華揭開“審計風暴”之初受到的極度褒獎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公眾在為李金華擔憂的同時,又將樸素而強烈的個人崇拜,連同“審計英雄”的稱呼一起,送給了李金華。“李金華是我等公民崇拜的偶像,是當代最可愛的人!”———這名新華網友的直接表白讓人過目難忘。 誠然,時勢造英雄,但揭開黑幕絕非李金華一人之功,沒有其下屬工作人員的夜以繼日和不卑不亢,那么多的單位,那么多的數據,非李金華一人能對付,對此他本人也有清醒的認識。我們不能因為李金華敢說真話,就將其置于不食人間煙火的榮譽巔峰。對審計報告的敬意,我們應當更多地給予報告背后的集體作為,包括報告本身,而不應當集中到一個人的身上。還應該反思的是:李金華所以能一夜成名,與審計制度還存在某些缺失,審計報告的含金量高低受官員個人道德水平左右、“挖掘”黑幕的決心大小受領導的政治素養影響等,有很大關系。 然而,我們遺憾地看到民眾樸素的也是盲目的個人“寵愛”,這使李金華被動地坐到風暴中心和火山口上的另一種推動力。如此一來,集體“寵愛”迅速轉換為集體擔憂,也就不奇怪了。從本質上說,對李金華的擔憂與此前對他的“寵愛”,只是形式的轉換,并無實質的變化———貫穿其間的是被各種現代詞匯、時髦說法所掩飾的個人崇拜。不管崇拜者承認不承認,“李金華”這三個字早已不是個人印記了,它甚至與整個審計風暴劃上了等號。 只是,辨析“寵愛”中的個人崇拜容易,辨析“擔憂”中的個人崇拜難。難就難在“崇拜”這東西從古至今很少表現得如此消極。 應當承認,公眾對李金華的集體擔憂也是一種進步。至少,民眾開始能夠理性看待利益博弈中的兩極力量的對比,這比過去一味夸大被崇拜者具有“東方不敗”似的力量,要來得現實、人性。但崇拜就是崇拜,它內在的封建意識和清官迷信,對民主是一種變相的損害,對建設更理想、更完備的審計制度的吁求,是一種精神上的背道而馳。 假如沒有個人崇拜,沒有一古腦兒投向李金華的意氣用事般的贊歌,沒有事實上的“英雄成就審計報告”說,李金華在公眾的視野中就不會如此“耀眼醒目”,代替他被媒體和公眾“崇拜”的,就只會是審計機關和制度、法律。倘如此,我們還會為一名官員的個人安全和事業前途擔憂,輾轉不眠嗎? (伍里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