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巴曙松 > 正文
 
略論貨幣政策與銀行監管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7月21日 16:30 中評網

  略論貨幣政策與銀行監管的互動及其協調關系的建立

         

  巴曙松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

蔡依琳演唱會票價1元? 索愛K700c新上市1元拍
海納百川 候車亭媒體 財富之旅誠邀商戶加盟

  中國銀行監督管理委員會的成立,以及相應地將銀行監管職能從中國人民銀行分立出來,客觀上提出了貨幣政策與銀行監管進行有效協調的問題。在前一階段較為片面地強調銀行監管與貨幣政策相互獨立的討論中,貨幣政策與銀行監管的互動關系實際上有意或者無意地被忽視。但是,當這種分立成為現實時,如果不清晰地把握貨幣政策和銀行監管之間的互動關系、進而據此建立銀行監管和貨幣政策之間的有效協調機制,那么,不僅銀行監管的效果會大打折扣,貨幣政策的實施也必然會遇到困難。

  中國人民銀行最近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房地產信貸業務管理的通知》,也就是房地產界所稱的“121號文件”,就從一個側面凸現了目前貨幣政策和銀行監管協調機制缺位所遭遇的窘境。對于中央銀行來說,貨幣信貸的高增長可能損害金融的可持續發展,即使貨幣信貸增長不帶來物價必然上漲,中央銀行仍要密切關注資產價格的變化以及信貸資源配置的合理性,以維護和促進金融的穩定和可持續發展。但是,中央銀行的政策目標要順利實現,必然需要銀行 監管部門的積極配合,因為目前貨幣信貸政策的傳導依然是以銀行業為主導,貨幣政策的有效實施最終還是需要金融機構及時調整資產負債結構。目前看來,在貨幣政策職能與銀行監管職能分離后,二者之間的協調未必有效。

  一 從宏觀層面的考察

  (一)貨幣政策和銀行監管對于經濟周期的不同特性

  無論是貨幣政策,還是銀行監管,都是在同一宏觀經濟環境下進行的。從宏觀層面考察二者之間的互動關系,最為突出的就是貨幣政策與銀行監管對于經濟周期的不同特性。通常,貨幣政策通常是逆經濟周期的,而銀行監管通常是順經濟周期的,這兩種矛盾的特性在銀行體系自然會產生不同的影響,例如,下調利率能夠降低銀行的籌資成本,增強流動性,但是會加大通漲的壓力。在經濟高漲時期,銀行經營效益好,風險低,銀行監管對銀行經營的風險約束相對來說較松,銀行本身經營的難度也較小,此時貨幣政策則需要注重預警性的進行適度反向操作,如提高利率水平、控制貨幣供應量、對特定部門進行信貸控制等,這顯然會加大銀行經營的成本;在經濟衰退時期,銀行業務拓展困難,銀行監管對銀行經營的風險約束較緊,對于銀行新增的不良貸款也更為關注,銀行的貸款投放當然也就更為謹慎,此時貨幣政策可能采取的擴張性政策在難以在銀行系統得以傳導。因此,貨幣政策與銀行監管的合作,首先應當是在宏觀層面的合作,在于對經濟周期的判斷取得共識之后,分別在各自的領域采取相應的、并且不直接沖突和抵銷的政策措施。

  但是,如果貨幣政策不是以反經濟周期、穩定物價為主要任務的話,貨幣政策和金融監管的這種沖突可能就未必會真正出現;或者說,如果貨幣政策和金融監管的基調不是由中央銀行和銀監會獨立確定的話,二者之間可能出現的沖突,可能都是由國務院層面的決策偏好所決定的。例如,中央銀行在1997年開始強化對銀行體系的貸款監管,開始大規模強調處置不良資產,但是當時也是經濟周期的下行階段,下行階段自然不良資產的比率就高,處置不良資產也會加劇貸款的緊縮力度,如果在經濟上行的1992年等時期處置不良資產,對經濟穩定的沖擊可能就小的多,不良貸款也未必顯得那么突出,但是,這個監管的力度看來也不是中央銀行能夠獨立確定的。

  (二)銀行體系風險的宏觀性、系統性特征決定了銀行監管與貨幣政策的互動性

  在評價銀行監管部門的成立時,一個常見的評論是,銀行監管部門成立之后,分別覆蓋銀行、證券、保險的專門性的監管機構都基本完備,因而中國的金融監管體系可以說已經基本建立起來了。這其中存在一個對銀行體系的風險與證券、保險體系風險的不同特性的模糊認識。

  實際上,銀行體系與證券、保險體系存在很大的差別,銀行的資產和負債在流動性方面具有不對稱性,通常具有錯配的缺口,銀行部門十分容易遭受擠兌的沖擊而傳染到整個金融體系乃至經濟體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銀行因為其強烈的公共性和外部性而具有公眾公司的許多特征。因此,銀行體系的風險主要是宏觀性、系統性的風險,而證券和保險的風險主要是微觀性的、與投資者相關程度高的風險,因為銀行監管和銀行體系的穩健程度與宏觀經濟金融密切相關,因此,僅僅從銀行體系風險的宏觀性和系統性來說,央行與銀行監管部門的協調的重要性,將遠遠超過央行與證券和保險領域的監管機構進行協調的重要性。

  進一步看,銀行監管所創造的安全而有效率的金融體系,是實施貨幣政策的重要條件。而獨立的貨幣政策所創造的穩定的貨幣環境,也是銀行有效地實施監管、維持金融體系穩定的最為關鍵性的市場環境。正如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有效銀行監管的核心原則》中提出的,有效銀行監管的先決條件之一是穩健且可持續的宏觀經濟政策,其中相當重要的一點就是貨幣的穩定。

  (三)宏觀層面的貨幣政策和銀行監管協調還取決于市場環境的發育

  通常,對于貨幣政策和銀行監管的分工來說,一個直觀的判斷是,貨幣政策著眼于宏觀層面,銀行監管著眼于微觀層面。這實際上是一個似是而非的劃分。姑且不論當前微觀層面的銀行行為是貨幣政策的最為主要的傳導途徑,僅僅從貨幣政策運作的環境看,沒有商業銀行微觀行為的市場化改進,貨幣政策的實施在目前的環境下往往也是難以著手的。在較為成熟的金融市場環境下,商業銀行作為理性的市場主體,能夠基本有效地對貨幣政策的宏觀信號作為反映,此時貨幣政策當然無需強調對商業銀行的直接信貸控制,而更多地依托市場化的間接調控手段,銀行的監管實際上也是采取激勵相容的市場化手段。但是,在商業銀行體系市場化程度有限、商業銀行主體的自我約束能力不足的階段,貨幣政策如果不能介入商業銀行的信貸運作行為,就難以有效地傳導到經濟運行環節,此時必然需要商業銀行和監管部門的積極合作。

  其次,貨幣政策和銀行監管實施的市場環境還應當包括銀行風險的處置程序。實際上,如果商業銀行體系總體上較為穩健,同時也普遍建立了存款保險制度,那么,整個銀行體系對于中央銀行最后貸款人的職能的依賴性顯然就大大降低,此時,無論銀行監管職能與貨幣政策職能是否分立,并不一定必然影響到整個銀行體系運行的穩定性。反觀當前中國的銀行體系的實際狀況,中央銀行的最后貸款人的角色似乎是當前維護銀行體系突發性危機的主導性的手段,這就決定了,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貨幣政策和銀行監管即使分立,也必須更為強調二者之間的互動和有效協調。

  二 從金融結構層面的考察

  中國當前的金融結構必然也會對貨幣政策和銀行監管的互動行為產生多方面的影響。

  (一)貨幣政策和銀行監管工具的相互依賴性

  當前中國的金融結構是一個典型的銀行主導性的間接型融資體系,因而銀行體系自然就成為貨幣政策傳導的主要渠道,如果沒有銀行監管的合作,或者商業銀行從微觀層面不作為積極的反應,那么,貨幣政策就很難達到預定的政策目標。另外,貨幣政策也受到金融監管一系列法規的影響,最為典型的是以巴塞爾協議為代表的最低資本金要求的金融監管,對于銀行的貸款擴張能力、從而貨幣政策的實施效果等都會形成明顯的制約。因此,在實際運作中, 貨幣政策操作在許多情況下需要銀行監管的配合,最為典型的就是一些選擇性的貨幣政策工具需要借助銀行監管的力量來予以監督落實,否則金融機構就可能會失去實施的外部動力。此次央行121號文件可以說就是一個證明。

  (二) 中央銀行的貨幣監管與銀監會的機構監管之間存在顯著的依賴性

  在實際監管中,貨幣監管強調的是為保證貨幣政策實施而由中央銀行對金融機構或金融市場進行的監管;而機構監管強調的是監管機構以維護金融體系穩定而進行的金融機構市場準入、退出、日常營運等的監管。這兩個監管職能實際上都是起源于早期中央銀行的“最后貸款人“職能。

  在中央銀行實施貨幣監管、或者銀監會實施機構監管的過程中,二者的合作是必然的。中央銀行進行貨幣監管以實施其貨幣政策目標的行為,也必然會對銀監會所監管的金融機構穩定的目標形成多方面的影響,例如,中央銀行對于有貸款關系的金融機構的檢查、對貨幣政策制定的存款準備金制度、利率政策、選擇性貨幣政策等的落實情況進行檢查,在當前經濟轉軌階段采用的直接性貨幣政策工具(如現金管理等)進行檢查,都不僅需要銀行監管部門的合作,也會直接影響到銀行監管部門監管目標的實現。與此形成對照的是,銀行監管部門對金融機構的機構監管也會影響到貨幣政策的實施,機構監管所制定的具有強制性的監管法規,直接對金融機構的經營行為形成影響,進而對貨幣政策的傳導和實施效果直接形成影響。因此,當前中央銀行和銀行監管部門首先應當清晰地區分實際運作中貨幣監管和機構監管的業務領域劃分,并在進行各自的貨幣監管和機構監管時,主動考慮到自身的監管行為對于對方監管目標的影響。

  三 從運作層面的考察

  (一)貨幣政策和銀行監管分立后應防范可能出現的決策效率降低

  如果說將銀行監管與貨幣政策獨立,是為了防止原來在央行內部可能存在的角色沖突的話,那么,二者的分立從運作層面也提出了一個決策效率的問題。在呼吁貨幣政策和銀行監管職能分立眾多理由中,懷疑央行因角色沖突而對金融監管難以中立是一個重要的原因。但是,在實際運作中,這可能是一個“偽問題”,因為在央行缺乏足夠的獨立性的前提下,如果央行與銀行監管部門、或者其他宏觀部門就宏觀政策動向、金融風險和金融穩定應采取的措施產生分歧并爭執不下時,最終可能還是會集中到國務院層面進行統一決策。從這個意義上說,央行和銀監會的分立,實際上只是把原來在央行內部可能存在的角色沖突更多地轉移到國務院層面,而這一轉移必然會導致決策效率的一定程度的降低,這顯然對于貨幣政策的實施、或者金融風險的防范都有不利的影響。

  這種決策效率可能出現的降低,最為集中地體現在央行的最后貸款人角色的行使上。實際上,如果央行身兼二任,則無論貨幣政策的基調是緊縮還是擴張,保持銀行體系的穩定也是一個重要的參考目標。但是,在銀監會作為單純的銀行監管機構獨立承擔機構監管職能之后,因為銀監會并不能為陷入困境的銀行提供流動性;而央行要妥當運用最后貸款人職能,必須充分了解具體銀行的經營狀況,貨幣政策與銀行監管職能的分立使得央行行使最后貸款人職能時將更多地依賴銀監會對銀行困境的判斷而不是自身的判斷,其中顯然存在實施效果下降、或運用過濫、過嚴、過遲等,或者在央行與銀行監管部門難以形成共識時需要國務院層面的決策,從而可能錯過防范銀行危機的最佳時機。

  因此,在貨幣政策與銀行監管分立的條件下,貨幣政策與銀行監管之間的組織協調機制相當關鍵,否則只能是決策效率的迅速下降。在此基礎上,貨幣政策的獨立性也值得關注。

  (二)貨幣政策與銀行監管的信息共享應當成為二者協調的基本前提

  無論是貨幣政策決策,還是銀行監管決策,都是基于對銀行體系等的大量信息的分析的基礎之上。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操作都是以一定的銀行體系的傳導機制為前提的,可以說幾乎所有的貨幣政策操作,例如利率調整、公開市場操作,都必須立足于對金融機構的經營狀況的深入掌握。更為重要的是,銀行監管信息也是中央銀行及時高效地行使最后貸款人職責的基礎。與此同時,貨幣政策操作必然會對銀行體系的經營形成多方面的影響,也需要銀行監管部門及時把握、進而采取相應的對策來指導金融機構的經營行為。

  貨幣政策與銀行監管職能的分立,無疑為二者之間的信息共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加強貨幣政策與銀行監管的協調性,建立貨幣政策與銀行監管共享的金融數據庫。

  實際上,無論是貨幣政策和銀行監管職能統一在一個機構之內,還是相互分立,在全球范圍內都可以找到大量的范例,這是由不同國家和地區的金融法制環境和市場發育程度、以及金融體系的演變軌跡等多種因素所決定的,并不存在一個統一的模式。但是,在選擇了銀行監管和貨幣政策分立的體制之后,我們必須更為強調二者之間的協調與合作。僅僅以比較典型的采用貨幣政策與金融監管分立模式的德國為例,二者之間的協作一直相當緊密。1961年前聯邦德國建立了聯邦銀行監督局,將金融監管獨立于德意志銀行,以防止一直在貨幣政策決策上相當獨立的德意志銀行權力太大。但是,德國的《銀行法》也始終強調,德國銀監局的功能與德意志銀行的功能密不可分。銀監局自身缺乏分支機構,必須借助于央行的機構和網點才能有效實施金融監管,因此央行事實上廣泛地參與銀行監管。德國銀監局負責制定和頒布聯邦政府有關監管的規章制度,防止濫用內部信息、不定期收集監管信息以及監督重大的股權交易等。央行負責對金融機構的日常的監管。在涉及銀行資本金和流動性的重大政策問題上,銀監局更需征得央行的同意。顯然,德國貨幣政策和金融監管的分離并不是通常意義上的職能徹底分立,在監管職能上央行仍是主角,在監管機構上有銀監局獨立于央行之外,這是作為對權力過大的央行的某種制衡。這是值得我們關注的。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十大空氣污染最重城市
《十面埋伏》爭議
2004范堡羅航空展
杜邦不粘鍋致癌風波
惠特尼休斯頓北京個唱
亞洲杯精彩視頻集錦
美洲杯 視頻點播
環法自行車賽 亞洲杯
海巖新作:河流如血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