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又一年越審越多 審計又能怎么樣?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7月20日 14:39 《中國經濟周刊》雜志 | ||||||||||
★評論/賀曉東 6月23日發布的國家審計署2003年審計報告,被稱之為“席卷全國的審計風暴”。之所以如此,想來一是因其震撼力。本來,近些年腐敗丑聞無論級別多高,案值多巨,民間心態早已見慣不怪,處之泰然。但以官方朗朗之口而非媒體披露或小道口傳,公開歷數各級政府特別是中央各部委的腐敗問題,倒是“于無聲處聽驚雷”。二是因其措辭無遮無掩,無所
審計顯然不是目的。審計本身,尤其是我國這種事后型審計,既談不上有效約束審計對象的行為過程,也難說完全的“亡羊補牢”。事實上,面對缺乏透明度和大眾約束的公權,僅僅靠審計的一個巴掌,不要說看護好羊群,就是想點清羊只也是不可能的。數年前,筆者有過為某金融機構向中央銀行遞交清產核資財務報告的經歷,知道那些大至數以億計的數字是怎樣算出來的。那些荒唐的數字照樣莊重地被蓋上了審計的公章。我慨嘆前總理朱?基“不做假帳”的要求在中國具有怎樣的高難度。審計長李金華坦率地告訴我們,還有很多假帳沒有查出來。真實的情況也許是,大量違法違規現象還穿著隱身衣,真正查出來的僅僅是冰山的一角。不僅如此,由于國有體制,我國的公共財政不同于西方國家,不僅限于公共產品,而是遍布所有經濟非經濟領域,應審計對象何止百萬。2003年審計了3000個單位,只能是掛一漏萬。還有,審計署是在政府序列中,審計屬于政府內部審計,且不說政府自我審計手腳能否放得開,即使搞得再好充其量也還是政府的內控機制范疇,哪塊審哪塊不審以及審到什么程度,還要服從一屆政府的首長意志,肯定要受政府目標和政府自身利益的掣肘,遠未達到獨立的國家審計的要求。因此,目前階段上,以審計制約腐敗,有效,然而有限。 其實,都已經意識到了目前審計的局限和尷尬。審計機關在大家歡呼的時候冷靜而低調,李金華糾正“風暴”的提法,說“不是風暴是透明”。透明,意指體制的變革,遠比風暴來得自然、深刻、長遠。歡呼“風暴”的大家顯然也沒有局限于審計清單曝光的快感,紛紛要求提高審計地位,充實審計的制約職能,改變審計的隸屬關系,增強審計的獨立性,呼喚政府的問責制。所有這一切,實際上是社會在期待包含審計制度在內的整個經濟、政治體制與市場經濟相匹配的改革。人們相信,惟其如此,審計才能不僅僅是一場過眼煙云的風暴。 (作者系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國家審計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