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盛洪 > 正文
 
紙上的帝國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7月16日 13:45 中評網

  盛洪

  我讀英國的《經濟學家》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其中固然有不少很好的經濟分析,但使我感興趣的,不是它的“經濟學”,而是它的“國際政治學”。從這個角度看,它的編者和大部分作者并不是亞當.斯密的傳人。取代嚴謹的經濟學邏輯的,是非常情緒化的、缺少(或不顧)歷史常識的狂熱議論。據說想進美國國務院的年輕人都要熟讀《經濟學家》。我不知
千件數碼產品1元熱拍 新浪點點通個性smsDIY
海納百川 候車亭媒體 財富之旅誠邀商戶加盟
這是否說明,這本雜志最有價值的部分是有關國際政治的英國縱橫術,從而使它成為這個衰落了的帝國仍然影響著世界的秘而不宣的通道之一。

  近一、兩年來,《經濟學家》似乎很關注中國的事情。尤其是臺灣海峽危機前后,它接連發表了題目頗為刺激的封面文章。例如,1996年2月3日的封面題目是“想也別想”(Don't even think about it!),配以一幅畫,畫面上有一雙巨大的筷子,正在夾在水中的臺灣島;3月16日的封面文章則題為“往后稍著點,中國”(Stay back, China),畫面是一個被畫成龍的中國地圖,正虎視耽耽地看著臺灣。文章的主旨和情緒已被這樣的封面畫龍點睛了。看到這種圖文并茂的喧染,我們可能都會懷疑自己的常識:臺灣究竟是誰的?難道文章的作者真的不知道中美英三國共同簽署的《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嗎?是作者缺乏歷史常識呢,還是他們為了急于表達自己的看法,根本不想顧及歷史事實?善良的中國知識分子,尤其是那些視英國為現代化楷模的人,也許會百思不得其解:為什么他們對中國懷有一種原生的仇恨或恐懼呢?

  一種可能的解釋是,英國在近代以來崛起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她成功地運用了國際政治的謀略。這種謀略的基本邏輯是,如果有一個國家正在崛起、并有可能取代英國的地位時,無論該國是否與英國有相近的宗教傳統、或相似的“民主政體”,英國都要煽動其它國家與該國的沖突和對抗,結成遏制該國的同盟。用這種辦法,英國對付過荷蘭人、法國人、西班牙人、德國人和俄國人等,并且屢試不爽。英國的這種戰略傳統的核心是,挑撥離間、分化瓦解、唯恐天下不亂。它推動了近代民族主義的泛濫,加深了人類之間的互相沖突,促使世界進入了今天這樣一個戰國狀態。可以說,英帝國的代價就是人與人之間、民族與民族之間的仇恨。當新崛起的國家是一個非西方國家時,事情就變得更加不能容忍。英帝國的故技重演是很自然的事情。知道這樣一個背景,中國人就不應該為他們突然被《經濟學家》所代表的英國“知識精英”(但愿他們不是)罵得狗血淋頭而驚訝。中國人的第一個錯誤,是他們不應該變得強大起來;第二個錯誤更為簡單,即他們不是西方人。

  如果上述分析沒有錯的話,一切可以削弱中國、分裂中國、瓦解中國和孤立中國的方法都是題中之義。所以也毫不奇怪,近來出現的“中國威脅論”,“中國分裂論”,以及“遏制中國戰略”,也多是《經濟學家》始作俑。南中國海問題,西藏問題,香港問題,進而臺灣問題,自然會成為泡制這些“理論”的極好的素材。如果一個統一強大的中國是一種危險,分裂的、處于內戰狀態的中國就必然符合《經濟學家》作者所宣稱的“西方的利益”。如果這樣的戰略目的是壓倒一切的,支持臺灣獨立的主張,就可以不必從歷史中和國際法中找到論據,而可以出自其它“理論”,例如所謂民主的理論。我們知道,民主作為一種政治制度,如果在恰當的范圍內運用,將會帶來有效的政府和清明的政治。但如果將民主不恰當運用到政府不該干預的領域,就會導致對自由的侵害。倡導民主、維護民主的最好作法,就是不要把民主極端化和意識形態化。公共選擇理論的代表人物布坎南教授一直很擔心所謂“多數主義的暴政”,他問道,多數人難道可以通過投票剝奪少數人的言論自由嗎?他的改革方案是,把一些不該投票的事物排除在民主之外,這些事物包括基本人權與產權。很顯然,國籍也是不能投票的。國際政治領域正是一個不該輕率地濫用“民主”的地方。一個區域的人民是否可以通過投票來決定建立一個獨立的國家呢?民主是否可以使分裂合法化?從目前的國際政治實踐來看,答案也是否定的。盡管通過投票,西方人高興地看到蘇聯和南斯拉夫的解體,但他們也足夠警醒地意識到,這一規則不能無限制地使用。因為任何在投票中失敗的少數派都可以在范圍更小的區域中變為多數,從而會導致投票范圍不斷劃小,帶來全球的分裂浪潮。因此,西方集團根本無意承認波黑塞族通過全民公決宣布的獨立,也默認俄羅斯對車臣的主權。我們就更不用提在歷史上,美國人實實在在地曾用過武力否定了南方諸州議會通過的獨立的決定。這一事實告訴我們,關于一個區域能否成為主權國家,存在著一種先于、高于投票程序的更根本的條件。我們實在要警惕,分裂他國之罪惡,假民主之名而行。

  但是,英國畢竟是一個已經衰落的、并且繼續衰落下去的帝國,《經濟學家》的那種虛張聲勢的口氣與它所能憑借的實力似乎很不協調。然而“往后稍著點,中國”的作者并不這樣認為。在他看來,美國的軍事力量是可以由他來調譴的:“通過調動兩艘航空母艦到臺灣附近,美國已經給出了明確無誤的信息,它決不容許將臺灣置于中國的妄想之下。如果中國進一步挑畔,美國將會做得更多,從在臺灣海峽巡航到向臺灣提供更多的包括反導彈武器等在內的各種武器裝備,以使它保衛自己。如果中國膽敢發動戰爭,美國將聚集足夠的火力來打破封鎖或侵略臺灣的任何企圖。”類似的語言在不止一篇文章中出現過。基本的調子,就是讓美國這樣做或那樣做。既然美國與英國是同文同種,在《經濟學家》紙上的語言,就有可能變成美國海軍的命令。但這似乎也是一廂情愿。美國的利益究竟不同于英國的利益。盡管美國與中國有利益上的沖突,但也有共同的地方。在美國國會中,確實也有不少議員出口不遜,但絕不會愚蠢到在國際戰略上成為英國的炮筒。削弱中國確實很好,美國就不會被削弱嗎?想想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答案不難找到。所以鼓吹臺灣獨立,就是挑動中美對立。難道還有比使兩個大國兩敗俱傷更如意的算盤嗎?

  不能不說,故意歪曲事實、誤導輿論、制造仇恨和挑撥離間的背后,埋藏著險惡的禍心。為了英國的利益,哪怕一場世界大戰。當一個貌似嚴肅的雜志反復地攻擊一個民族的時候,全世界都要當心。如果一個民族是惡魔,打擊它、分裂它、削弱它還有錯嗎?這只能被看作是為自己即將施行的罪惡制造輿論。我們不應忘記,一小部分繼承帝國主義傳統的英國人是最善于把丑惡的罪行美化為正義的事業,鴉片戰爭就是一個例子。我們當然也不認為,這些人就代表了全體英國人。這些貌似聰明的謀略,其實不過是雕蟲小技,最終會損害英國的利益。播種仇恨的人不會收獲愛,制造種族、民族與國家間沖突的人,最后會成為民族主義的眾矢之的。英帝國的垮臺就說明了這一點。到今天,英國甚至沒有學會與自己的歐洲鄰居和睦相處。它在處理瘋牛病的問題上的作法,使它失去了最后一點體面。在中國問題上,《經濟學家》似乎做得很聰明,但從英國的長遠利益來看,這是最大的失策。因為它字里行間的文化種族主義,已經或正在招致越來越多的中國知識分子的反感,它對中國民族利益的蔑視和對國際關系基本準則的踐踏,正在激怒一個民族。它在給自己創造一個最大的敵人。它不正在做檢芝麻、丟西瓜的事嗎?

  英帝國的衰落說明,知道英帝國崛起的奧秘并不難;《經濟學家》這個紙上的帝國仍繼續存在說明,知道英帝國衰落的原因卻不那么容易;更難的是理解這本雜志所盜用的“經濟學”這三個字。經濟學的基本精神是“合作比不合作要好”,它認為只有對當事各方都有利的事情才是有效率的、進而也是道德的。國際政治上的大智慧,是促進溝通、消除仇恨、整合文化、和平共處與天下為公。我相信,誕生了亞當.斯密的偉大民族不會為國際政治中的縱橫小術所長期蒙蔽,她最終會明白,對英國最有利的事情也是對中國最有利的事情,從而最終會與另一個她曾經侵害、但不計前嫌、寬容大度的偉大民族,為人類之間的溝通、理解、和平相處與共同繁榮而攜起手來。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解放軍東山島軍演
2003年審計報告
杜邦不粘鍋致癌風波
長春人質事件
《十面埋伏》 視頻
惠特尼休斯頓北京個唱
美洲杯 視頻點播
環法自行車賽 亞洲杯
見證《焦點訪談》連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