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資本市場的解決之道 多層次的資本市場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7月15日 17:48 《中國財富》雜志 | |||||||||
多層次的資本市場 如果搜索中國資本市場近期最熱門的詞匯,“多層次的資本市場”一定是榜上有名。在是不是應該發展創業板市場的大討論中,隨著開設創業板的呼聲逐漸遠去,發展多層次的資本市場的理論逐漸浮出了水面。《國九條》也已經明確提出了要建立多層次的資本市場。但到底什么是多層次的資本市場,多層次的資本市場真的是中國資本市場的解決之道么?
劉紀鵬說:多層次的產業分布要求我們的資本市場必然是多層次的。 他主張發展“兩大、一小和七個場外”的解決方案,“兩大”是上海證券交易所是以內資大盤藍籌股為主,香港聯交所以境內企業在海外籌集資金的外資大盤藍籌股為主;“一小”是深圳為中小企業上市發展提供平臺的資本市場。他認為目前深交所和上交所已經拉開層次了,不是同構的。至于“七個場外”就是大力建立各地方的產權交易中心,或者稱為三板市場,來進行股權轉讓。在他看來,這樣的發展模式已經是大勢所趨了。大量的沒有上市機會的中小企業可以到各地的柜臺交易、產權中心交易、產權中心轉讓,這才能構成完整的資本市場。 張衛星說:很多經濟學家到目前都沒有搞清楚什么叫做“多層次的資本市場”,基本的概念都是不對的。 他對《中國財富》闡述了這樣的觀點:解決中國股市的問題,不是設立一個什么板就可以的。這個道理,我們的一些經濟學家直到去年才弄明白,但是中小企業板卻是在2001年提出來的。 此外對于中國應該設立什么樣的多層次的資本市場,他也有一些獨到的見解。他認為,不應該拿什么新加坡,新西蘭,丹麥來做類比。因為中國是一個大國。一些經濟金融界的專家學者,探討資本市場的發展問題,舉例子就舉新加坡,新西蘭,丹麥這樣的小國。可是,中國和他們沒有任何相似性。新西蘭就那么多人,中國的企業數量都比他們的人口多,新西蘭可以只有一所中學,一所大學,中國如果只有一所中學就壞了。所有人都把學生往一所學校送。開中學的人倒是有好處,但是對國家來說沒有任何好處。這就是說,我們應該采取的是大國思維模式,不能盲目學別人的小國思維模式。我們需要的是搭建金字塔型的多層次的資本市場,而絕非是新加坡、新西蘭和丹麥那樣的單一的多層次資本市場。 吳曉求說:目前要建立區域性的資本市場是不可能的,如果到處開花,未來中國會出現很大的危機性。主要是透明度問題,沒有透明度,就是很嚴重的事情。 他說雖然中小企業板的創立具有“改變了中國資本市場的結構和格局,向建立多層次的資本市場邁出了一步”的意義。但目前這只是象征意義,是不是有實際意義,還有待于考察。象征意義要變成實際意義,要做很多工作。比如說實現上交所和深交所戰略分工,要讓上海市場成為真正的藍籌市場,就要有徹底的分工,比如說把上海規模小的公司拿到深交所掛牌,這個難度就比較大。另外他還強調,深圳市場絕不是上海的過渡期,它是個獨立的市場,中小企業在這里上市幾十年,成立跨國公司都是有可能的。微軟在納斯達克上市時也是個小企業,所以我們看到的納斯達克絕不是紐約證券交易所的過度。這兩個市場未來也是一種競爭的結構而不是遞進的結構。 他認為目前要建立區域性的資本市場是不可能的,今天還不成熟,這個市場有特定要求,比如很高的透明度,要求很好的監管能力以及風險管理的處理能力。如果到處開花,未來中國會出現很大的危機。這主要是透明度問題,沒有透明度,就是很嚴重的事情。 他對在未來是不是要建立區域市場,本身都表示懷疑。一是它沒有太大的必要,因為現在真正符合上市標準的企業已經不太多了。第二是地方政府的區域透明度不夠,監管能力也跟不上,會出現嚴重的內幕交易。我們期貨市場曾經存在13個交易市場,現在剩3個了。當年13個交易市場實際上是瘋狂賭博的市場,我們不能因為局部地區的局部利益,滿足這樣的要求,這是不行的。 當《中國財富》提到有觀點認為,從基層建立區域市場,通過篩選以提高企業競爭力時,吳曉求反駁道:“這種說法是不對的。因為企業競爭不光是上市競爭,還有它本身的產業競爭。產業可以投放,通過市場競爭不斷強大起來。”《中國財富》進一步追問對于企業來說,上市受到的制約是否會更大一些?他回答:“不是這樣的,如果監管不到位,它的制約更少,因為企業通過上市可以廉價地掠奪公眾資源。” 吳曉求所認同的多層次資本市場的架構是:“太多也不好,就管不過來了,市場要求高度的透明度,實際上有兩、三個就夠了。一個主板,一個中小企業,最多有個產權交易市場,當然,還有三板市場,但三板市場是為了處理遺留問題,不能成為主流。” 郭勵弘說:《九條》已經提出了建立多層次的股票市場,但是沒有具體的措施,提出的細節也沒有辦法做到。 談到我國為何一直沒有大力發展區域性市場,據郭勵弘分析主要是因為兩大原因,第一,我國原來是計劃經濟,計劃經濟的特點就是政府配置資源,而金融是受政府壟斷最為嚴重的領域。要從政府配置資源轉到市場配置資源需要過程。尤其是金融這一計劃經濟控制的最后堡壘。第二,當初建立股票市場是為了國企脫困,但是區域性的資本市場則是幫助中小企業融資,他和國企沒有什么太大關系。他主張建立區域性的市場和柜臺市場,不要著眼于再建立全國性的市場。 對于切實地發展多層次的資本市場,尤其是低層次的股票市場,郭勵弘建議,其實按照公司法的規定,只要是資本1000萬以上就可以成立股份制公司,而且私募在省級部門就可以批。此外,十六大已經提出要為這種私募性質的股份提供流轉的市場、也就是區域性市場。所以,一些有先見之明的省級政府完全可以向國務院申請開設低層次的、區域性的股票市場。即便不做全國性的推出,也可以在某些地區搞試點,比如說北京的高技術產業就苦于無處融資,又急于發展。北京市如果申請設立區域市場,根本無須重新立法。這樣,中關村的上萬家企業都可以發行股票(私募),解決他們在發展中由于資金問題遇到的瓶頸。有了區域市場,北京還可以向金融中心的目標邁進一步。 華夏證券投行部總經理汪民生說:中國應該發展多層次的股票市場,讓符合標準的企業愿意發的都去發股票。股市是一個市場化的體系,沒有必要加太多人為的因素。制定好規則,讓大家自由發展就好了。 關于中國資本市場諸多問題該如何解決的討論,恐怕絕非一時之間就能蓋棺定論的。但有理由相信,所有的探索都具有它的價值,所有的創新都具有它的意義。中國的資本市場無論經歷多少曲折,最終總會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