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中國與完全市場經濟地位 > 正文
 
李雨時:“非市場經濟待遇”不是WTO惹的禍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7月15日 14:19 中國經濟時報

  ——訪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院長李雨時研究員

  -爭取市場經濟地位系列訪談之三

  -本報記者 冀文海

千件數碼產品1元熱拍 新浪點點通個性smsDIY
海納百川 候車亭媒體 財富之旅誠邀商戶加盟

  按照中國加入WTO的承諾,在15年內,如果中國能證明其出口產品符合市場經濟國家條件的,其他WTO成員應按照正常的規則計算該產品的正常價值;如果不能證明,則其他成員可用“替代國”的計算方法。據此,在反傾銷案中,發起國的調查當局如果認定被調查商品的出口國為非市場經濟國家,將引用與出口國經濟發展水平大致相當的市場經濟國家(即替代國)的成本數據計算所謂正常價值,確定傾銷幅度。例如,在中國輸美彩電案中,美國在初裁中使用印度作為中國的“替代國”,人為提高了我國幾家出口企業的傾銷幅度,提高幅度從27.94%到78.45%不等。

  15年的“非市場經濟國家”待遇,給中國一些出口企業帶來了切膚之痛,也由此引發了很多人對中國最初加入WTO承諾的疑問:“非市場經濟待遇”受阻是不是WTO惹的禍?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院長李雨時研究員就此接受了中國經濟時報記者的采訪。WTO主要是一種國際貿易磋商機制

  “盡管加入WTO已經好幾年了,但我們對它的理解還存在不少誤區。”李雨時告訴記者:“加入WTO我們做了很多承諾,但這些承諾并非否定中國的市場化進展,更不是否定中國所有產品的市場化屬性。”

  他指出,WTO本身主要是一種國際貿易爭端的磋商機制,所有加入WTO的成員國都可以在這個平臺上進行貿易爭端的磋商,尋求一個各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至于該成員國是不是市場經濟國家,這不是貿易爭端的決定因素,更不是該國所有商品是否存在傾銷等的惟一決定因素,只是某些商品在貿易爭端中的一個重要因素。

  他舉例說,對于彩電、家具等產品出現的反傾銷指控,因為中國沒有被作為市場經濟國家,在這些產品的貿易磋商中受到了制裁,給相關產業和企業帶來了一定的經濟損失。對于這些受影響的產業和企業,如果從中國自身經濟因素分析確實顯得不太公平,但從進口國的經濟甚至政治方面的因素考慮,對這些產品提起傾銷指控也在情理之中。而從中國外貿整體情況看,目前這些產品帶給中國的影響微乎其微,而絕大部分出口產品沒有受到這一因素的影響,說明非市場經濟地位并沒有嚴重制約到中國的國際貿易。

  “我們其實可以不去理會市場經濟地位問題,更不要去爭。”李雨時說:“中國的勞動力成本決定中國的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會漠視這個問題。你想,哪個國家愿意買高價格商品而不愿意價格低點?”

  他還指出,即使歐盟、美國等都承認了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國際貿易爭端還會出現。美國和歐盟、日本等,都是公認的市場經濟國家,但他們之間的貿易爭端幾乎每年都會發生。因此,貿易爭端與是否市場經濟國家沒有直接關系,中國與世界其他國家的貿易爭端也與是否加入WTO也沒有直接關系。注意防范和應對反補貼調查和指控

  目前輿論關注的焦點在反傾銷領域,而李雨時研究員提醒說,對中國外貿帶來更大影響的也許不是反傾銷,而是反補貼問題。

  他說,按照WTO條款,凡進口產品存在補貼,并對已經建立的國內產業造成實質損害或者產生實質損害威脅,或者對建立國內產業造成實質阻礙的,進口國可以對該產品進行調查,采取反補貼措施。中國政府也作出了這一承諾,并在中央政府一級逐步取消了過去的各種補貼,但在地方政府,很多產品通過基金、獎金、稅收、電價和運價等措施,給予了一定程度的補貼。

  他分析,地方政府的補貼行為,一方面有追求地方經濟高增長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地方政府為了解決就業問題的無奈之舉。因為很多出口產品都是勞動密集型的,對緩解就業問題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盡管出口利潤不高,地方政府也會支持發展的。政府干預市場并沒有國際標準

  對于歐盟在否決中國市場經濟地位時提出的中國存在政府過多干預市場等問題,李雨時說,作為從計劃經濟轉軌市場經濟的中國,確實存在政府對市場干預過多的現象,這是因為市場經濟發展初期,如果沒有政府大力的宏觀調控,經濟秩序勢必出現混亂。而隨著中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政府正在越來越多地退出市場,近年來的成就有目共睹。更重要的是,如何判斷是否市場經濟國家,各個國家的標準并不一致。在政府干預市場這個因素上,各國更是存在差異。總體說來,美國是典型的反對政府干預的,而日本、韓國等卻存在濃重的政府干預因素,歐盟介于兩者之間,有時強調限制政府干預,有時又比較重視政府干預的效果。

  但他也同時指出,中國政府部門確實需要加強自身改革,比如打破壟斷行業,讓市場決定價格,還有戶籍制度應進一步放開,讓勞動力能夠自由流動。中美爭端并非經濟問題

  對于美國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態度,李雨時說,兩國之間經濟本身并沒有很多爭端,相反,雙方經濟互補性越來越強,商業利益趨于一致。目前存在爭端的問題主要是在意識形態,美國對中國高度集權的政治制度難以認同。

  他認為,這種制度認識差異的深層原因是中西方文化的不同。西方追求自由和平等,而東方更注重和諧與秩序。在一定階段,西方的意識形態可能會成為世界主流,而東方的意識形態也有它存在的理由。兩者之間應該朝著相互融合、取長補短的方向發展,而不是一味爭論誰戰勝誰、誰取代誰的問題。

  李雨時簡歷

  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北京對外經貿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美國馬薩諸塞大學訪問學者。中央黨校中央國家機關司局級直屬進修班學習;主要工作經歷:對外貿易部國際貿易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拉美使館經商處一秘、二秘;主要論著:《中國的外貿體制改革》、《出口削價競銷的國際比較》、《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出口貿易經濟效益研究》、《馬克思的國際分工論》、《論美國的新經濟》、《外貿發展“七五”、“八五”規劃》、《論美國的貿易逆差》。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解放軍東山島軍演
2003年審計報告
伊武裝綁架菲律賓人質
長春人質事件
解讀順馳地產擴張之謎
惠特尼休斯頓北京個唱
美洲杯 視頻點播
環法自行車賽 亞洲杯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