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財經雜志秀之《中國科技財富》2004 > 正文
 
金融泡沫與最終借款人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7月05日 15:51 《中國科技財富》

  狂熱、恐慌和崩潰時時侵擾著金融市場,大眾心理的脆弱似乎很難用數學模型來描述。關鍵時刻,人們還要依賴最終借款人出手相幫。

  金融市場似乎特別容易受到狂熱、恐慌和崩潰的侵擾,金融資產價格也由于過度自信和貪婪被推到難以企及的高位,然后在人們悲觀失望中,直線下滑。人們很早就注意到這個問題。19世紀,《經濟學人》雜志一位資深編輯,就專門撰寫文章,對金融市場的大眾心
進入伊妹兒的網絡豪宅 新浪點點通個性smsDIY
海納百川 候車亭媒體 哪里可以免費發短信?
理加以詳盡描述——投資者是如何被希望沖昏了頭腦,又如何掉進失望的深淵,以及中央銀行又如何出手,以熨平狂熱與恐慌之間蘊藏的毀滅性波動。查爾斯.馬克萊在十九世紀四十年代出版了《大眾幻覺和集體瘋狂》一書,描述了歷史上曾造成重大影響的市場崩潰事件,如著名的南海泡沫、荷蘭郁金香泡沫等等。這本書,透過歲月的磨痕,勾畫出人們在市場欺詐、瘋狂中煎熬的心理狀態。近些年也出版了類似的書籍,其中經濟學家查爾斯.金德爾伯格的《狂熱、恐慌和崩潰》值得一讀。

  去年去世的經濟學家金德爾伯格自稱是不依賴數學的經濟學家,他對目前經濟學界過分使用數學提出批評,認為僅用模型描述人類行為實在太狹隘了。幾年前,他的著作被讀者所推崇,主要是因為其可讀性,而不是其富有洞察力。然而,在他去世前,他還是看到自己的書在華爾街頗受歡迎,并且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引用他的著作,這些人都是受過數學熏陶的學院派。

  在《狂熱、恐慌和崩潰》一書中,金德爾伯格為人們展示了歷史上所發生的金融崩潰事件的來龍去脈,其脈絡一直追溯到南海泡沫。他認為,幾個世紀來,盡管金融市場各個角落發生的災難各有不同,但可以用一些相同的線索把它們串起來。狂熱,或稱之為泡沫,一般發生在市場突然出現無法預料的利好消息后,這反映了出現某種重大進展。新的獲利機會被人們抓住了,然后又被不切實際地放大。當這一切降臨到投資者身上時,金融體系將經歷一次蕭條甚至恐慌。

  金德爾伯格的第一本著作發表于1978年,當時大多數研究金融的經濟學家正熱衷于效率市場理論(efficient-markets theory),該理論認為在純粹的市場模式里,產生泡沫的可能性將被清除。至于歷史上所發生的重大金融泡沫,市場效率理論把它們一律歸結為市場發育不成熟、欺詐盛行,并認為這些金融災難不可能發生在當今復雜、監管有力的市場環境中。

  1987年美國股市的“黑色星期一”以及1997-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還有近年來的網絡泡沫的崩潰,徹底改變了上述觀點,純粹效率市場理論早就遭受猛烈抨擊。金德爾伯格的著作一時間顯得很扎眼。如今,研究泡沫發生的機理已經成為學術界的熱門課題,并產生很多學派。例如。行為經濟學家認為,金融泡沫是市場非理性的證據,反映了投資人的心理偏執,如過度樂觀等情緒。

  更讓人感興趣的是,那些誓言拋棄理性“經濟人”假設的人反應。只有很少人還持這樣的觀點,即巨幅攀升的網絡股股價真實反映了未來可能不錯的利潤,而股價的暴跌是因為監管措施出臺。大多數人更想知道,理性的投資者,在資訊如此發達的今天,為什么不能在股價非理性暴漲后,把股票賣出獲利——這正是效率市場理論所預測的。1997年,有兩位經濟學家發現:高價位借入股票,再期望于低價位沽出的做空交易模式,其成本在增加,而且價格升幅越是高出真實價值,成本也越高。這可能阻止空頭套利行為,而這種套利行為常常使市場變得較為理性。

  紐約大學的一位教授也認為,把網絡股股價的波動范圍限制在一定區間,將阻止做空的投資者借入股票再賣出。當股票供給增加后,泡沫就會破裂。另有人認為,投資者看到市場失去理性后,還會買入股票,從而把股價再次推高,因為他們相信,自己會在股價的高點逃脫,而讓更大的傻瓜接盤。這些理論并不能讓所有人信服。有人就認為,某些著名的投機狂熱事件是不是真的泡沫,尚有存疑,例如發生1630年代的郁金香投機事件,而且就是泡沫理論也存在泡沫——“學者們總是愛說存在泡沫,這樣就可以以此來搪塞,而不愿深入思考證券價值評估的實質。

  金德爾伯格認為金融市場在大多數情況下會正常運轉,只是偶爾會失控,需要從最終借款人——中央銀行——那里得到幫助。然而,最終借款人的行為也有很大風險。一種是消極怠惰甚至是無所作為,另一種是最終借款人的存在鼓勵投資人冒失行事,似乎認為出了亂子總有人兜底,造成“道德風險"。金德爾伯格認為,這兩種風險都應引起注意。因此,最終借款人應當存在,但它的行為方式應該受到質疑。最終借款人應該在危難之時出手解救,但必須讓市場意識到這種解救行動的不確定性——人們永遠無法確知央行何時解救或者是否解救,從而給市場注入謹慎的空氣。而成功做到這一點,充滿了訣竅。

  就美國最終借款人——美聯儲的近年來的表現,經濟學家的看法不一。有的認為,美聯儲松弛的貨幣政策吹起了資產泡沫,盡管沒有人知道,當泡沫剛開始膨脹時,若采用嚴厲的貨幣政策會產生什么影響。也有人認為,美聯儲在泡沫破裂后一系列減息動作是成功的,消除了嚴重的衰退。還有人認為,美聯儲的行為只是推遲了清算的那一天的到來。

  至于國際間的最終借款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存在也是有爭議的。通常,人們認為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這樣國際性組織的存在,可以為那些陷入支付危機的國家提供流動性,可以在關鍵時刻拉人一把,從而減少國際投資者關鍵時刻要求償還債務的規模,并最終幫助這些遭遇麻煩的國家渡過難關。然而也有評論認為,這種國際性的官方援助也導致道德風險,因為這樣債務國就會預期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兜底,就不會有更強的激勵去實施嚴厲但費力的改革措施,這樣更容易招致更大的金融危機。專門的分析表明,隨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干預力度的增強和信息披露的進一步透明化,安撫人心的作用會進一步加強。而且國家間的官方借貸往往會促使這出現支付危機的國家采取嚴厲的改革措施。反之,沒有國際間的暫時幫助,這些國家的收支情況只能更糟。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中法文化年精彩紛呈
2003年審計報告
馬龍-白蘭度病逝
蓋茨第9次訪華
惠特尼休斯頓北京個唱
全國治理超限超載行動
鳳凰衛視中華小姐大賽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
不良信息舉報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