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為中國定油價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6月29日 20:23 《環球財經》雜志 | |||||||||
本刊特約撰稿人 江洋/文 中國作為世界上第二大石油消費市場,在國際定價機制中卻連0.1%的權重都沒有,其根本原因就是中國沒有自己的值得信賴的價格基準。 夜海茫茫,戰旗獵獵,一艘從事走私的外籍母船“大象”和多條改裝漁船“中巴”
嫌疑人落網,涉案金額達1500萬元以上……這是去年年底以來,中國東南沿海一帶時常發生的戰斗。中國海關緝私警察連續給走私分子以重創,但是在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之間巨大價差的誘使下,走私分子依然鋌而走險,從事“螞蟻搬家”式的油品走私。 這種現象發人深省:問題的根源并非在于打擊不力,而是在于中國缺乏能與國際市場互動的、獨立透明的油價發現和形成機制。 列強欲占油品定價先機 廣東省廣州市黃埔港外,帆檣林立,等待卸貨的外籍油輪停滿了江面。與此同時,在數千里之外的北京,世界著名信息服務商麥格勞-希爾公司董事長、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哈諾.麥格勞親率麾下重量級人物舉行新聞發布會,吹響了全面進軍中國市場的號角。在他的左首,坐著標準普爾亞太區總經理席勒;他的右首,坐著標準普爾公司總裁哈利.薩西尼。 作為世界最具影響力的能源信息提供商,標準普爾公司一直被譽為能源行業最值得信賴的、獨立的相關新聞和市場基價來源。目前標準普爾公司每天發布8500個各種能源價格,是全球公認的能源價格基準,被廣泛應用于分析、管理、支付等各方面。除了提供信息之外,標準普爾公司還發布深度分析報告。 2004年3月1日,標準普爾正式推出中國黃埔燃料油價格體系。標準普爾黃埔燃料油價格體系推出后,立即被石油進口商、出口商、經銷商和政府部門廣泛采用。同時,標準普爾新加坡油品價格基準和中東油品價格基準也在中國進口飛機燃料油和原油過程中被廣泛采用。 在發布會上,薩西尼宣布標準普爾公司將在6月底在廣州開設在中國的第一個代表處,并在年內分別在上海和北京開設代表處。標準普爾亞太地區編輯部總監大衛.艾恩斯伯格說,該公司首先在廣州開設代表處是因為廣州是中國石油工業的中心。中國進口燃料油的70%是經過黃埔港入境的。目前,與標準普爾公司有業務往來的各大能源公司幾乎全部在廣州設點,而且這里是標準普爾公司開展對華石油信息業務的起點。同樣,上海是中國石化工業的中心。標準普爾公司在廣州、上海和北京設立代表處,可以更好地接近它在中國的客戶。 薩西尼還表示,此前標準普爾公司關于中國的石油價格信息都是在新加坡油品市場上完成的,進入中國將使得標準普爾價格基準“更具說服力”。 無獨有偶,馳名華爾街的美國財經信息提供商道瓊斯也從2004年3月1日起推出中國黃埔燃料油價格基準。該價格基準由道瓊斯記者計算得出,每天通過道瓊斯能源服務和道瓊斯中國財經服務在每個交易日結束時對外發布。此前,道瓊斯還發布了中國燃料油即期和近期價格基準。 顯然,外國公司爭奪中國能源價格發現機制主導權的爭斗已經悄然開始。 標準普爾亞太地區編輯部總監大衛.艾恩斯伯格說,該公司在中國能源市場的長遠目標是成為最被認可的信息源,包括價格基準、市場分析、咨詢服務和銷售服務。他還特別強調,標準普爾價格基準的獨特計算方法是優于競爭對手的,能為客戶提供準確和不帶任何偏見的決策信息。 定價困局的背后 目前,已有多種外國勢力加入了對中國能源價格發現機制主導權的爭奪。這是因為跨國石油公司已不滿足于單單向中國出口石油及制品,而且希望在不斷開放、增長潛力近乎無限的中國國內能源消費市場中占據相當份額,以便在亞洲這個世界上能源消費增長最快的地區獲得長期、穩固的利益和巨大回報。 年初,中國成品油國營貿易進口取消配額管理,改為自動許可管理。按照入世承諾,2004年底中國將對外資開放油品零售市場,2006年底放開油品批發市場。目前,外資石油公司加快搶灘中國國內成品油市場,位列世界500強的各大石油石化公司幾乎都在中國投資建廠設點。 然而,中國石油價格發現和定價體系的發育卻遠遠落后于市場環境的改變。由于長期實行政府定價,油品價格并不能完全反映市場供需的真實情況。這就使政府決策者和企業面臨相當大的風險。 標準普爾亞太地區編輯部總監艾恩斯伯格說,中國國內油品市場與國際油品市場的價格變動方向往往是不一致的,例如在去年夏天和今年5月都出現了此跌彼漲的局面。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就更需要建立自己的可信的價格基準體系,以便充分了解和把握國內外市場價格差異所帶來的機會。但實際上,中國卻往往是在國際油價高點時大量進口,而在低價時出口。 2000年,國際石油價格上升了62%,并導致相關化工產品平均漲價21%。這一年中國進口原油數量達到7000多萬噸,比上年幾乎翻了一番。而在2001年,國際油價從30美元以上一路下滑到17美元。當年中國進口原油數量僅為6025.5萬噸,比上年下降14%。“在過去12個月期間,中國石油需求迅速增長18%。因此中國必須了解全球石油市場每天發生和將要發生什么樣的變化,尤其是中國需要獲得先進的分析工具和有價值的服務,才能在本世紀頭幾十年真正實現石油供應和需求的平衡。” 普氏公司總裁薩西尼如是說。 中國目前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消費和進口國,石油進口的依存度達到35%。今年石油進口將超過1億噸。國際油價波動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將越來越不可忽視。 據測算,世界石油價格變動1美元,將影響中國進口用匯46億人民幣,直接影響GDP波動0.043個百分點。由于中國的石油進口中90%以上是現貨采購,自歐佩克決定從今年4月1日起將其產量上限削減4%后,國際石油價格高漲,使中國每天多支付100多萬美元。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張國寶指出,如果油價繼續保持在目前的價位,今年中國僅進口石油一項就需要多花費70億美元。原油的價格上漲會通過價格傳導機制體現在生產資料上面,從而加劇通貨膨脹的風險。 在中國的原油、成品油和燃料油等3類主要交易品種中,燃料油交易的市場化和國際化程度最高。燃料油是原油煉制出的成品油中的一種重油,在中國主要用于發電、交通運輸、冶金、化工、輕工等行業,消費地區主要集中在華南、華東等地區。目前中國燃料油的年消費量在4400萬噸左右,其中進口量2300萬噸左右。由于中國尚未建立統一、透明、公開的國內價格基準,使得國內的燃料油市場只能被動地接受國際價格,企業承擔的風險增加,甚至蒙受損失。 目前,中國進口的燃料油絕大部分來自新加坡,進口價格是以新加坡標準普爾價格為基礎。通常運用的作價方式是:在裝船前后的5天,采用每天下午5時到5時30分之間新加坡標準普爾公開市場收盤價進行加權平均,作為交易雙方結算的價格。一些國際油商經常通過拉高這一時段新加坡市場價格,使中國買家蒙受巨大損失。如果兩家跨國石油公司在下午5時到5時30分之間相互進行高價對沖,就可以僅用2萬噸的成交量將價格大幅抬高。國際油商掌握了中國進口燃料油的規律,往往在用電高峰期到來前后聯手把價格抬高。 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國內價格基準,中國燃料油進口商彼此競爭抬價,造成進口量越多價格越高的怪現象。據報道,近幾年國際燃料油價格的波動給中國企業帶來的經濟損失超過10億元。 中國的石油消費量占全球2%,但在國際定價機制中卻連0.1%的權重都沒有,其根本原因就是中國沒有自己的值得信賴的價格基準。 艾恩斯伯格說,標準普爾新加坡燃料油價格并不只反映中國市場的供求狀況,而且反映日本、韓國等其他主要進口國和亞洲許多國家的市場供求,是整個地區的價格基準,因此新加坡燃料油價格經常與中國市場價格出現背離。中國只有建立一套能夠準確反映國內市場供求狀況的價格發現體系,才能與國際價格進行比較,使買方獲得最合理的價格,賣方提高供貨效率。 價格中的“特洛伊木馬” 形成國內市場價格基準的目的,就是要使中國能在國際能源價格制定中發揮應有的作用,從而規避油價劇烈波動的風險。但是,一套價格基準的形成和被廣泛接受是需要一個過程的,并不能簡單照搬其他國家或地區的成果。 新加坡標準普爾價格(MOPS)作為亞太地區廣為接受的石油價格基準,是經過20多年發展才獲得了今天的地位。而標準普爾公司從事能源信息服務已有100多年的歷史。正是基于其豐富的經驗,標準普爾公司最近在中國推出了黃埔燃料油價格體系,其中包括黃埔港的過駁價、提庫價和到貨價等,比較準確地反映了本地價格與國際價格之間的關系。但這僅僅是現貨價格體系,而且燃料油占中國石油市場的份額畢竟十分有限。 分析人士認為,中國要建立自己的石油價格發現機制,必須依靠體制的創新,促進現貨和期貨市場的共同發展。 在中國,石油等基礎能源領域還是以國有資本為主導的,即便是在將來市場開放、外資進入的情況下,政府對石油的生產、儲備和貿易仍將保持相當大的影響力。中國對石油價格的放開也將是漸進式的。在目前中國主要石油交易品種市場化程度不高,尤其是期貨市場不發達的情況下,如果盲目引入外國的價格體系,必定會導致“水土不服”的弊端。即便是在市場成熟的條件下,價格基準的計算方法、信息來源和應用范圍也將對其可信度和影響力產生關鍵影響。在美國、日本等世界主要石油消費國都建立了自己的國內價格基準,在價格體系的設計中充分體現了本國經濟的需求,使其能源利益得到有效保護。 很難想像,中國作為世界上第二大石油消費市場,國內市場價格基準卻只能由外國公司制定。中國能源信息服務業發展水平與西方國家相比還有相當大的差距,如果不能利用有限的時間迎頭趕上,外國服務企業就會扮演特洛伊木馬的角色,乘虛而入,使中國喪失對本國價格發現機制的主導權。 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鄭新立認為,中國應當充分發揮消費大國的需求優勢,積極融入全球定價體系,爭取定價的參與權和調控能力,變被動承受者為積極的影響者。 鄭新立說:“中國政府在建立和完善期貨市場的基礎上,建立國際級的重要能源原材料安全保障和風險監控機制,才能應對隨時可能出現的各類風險。” 他認為,要抓緊建立和完善中國的期貨市場,以遠期合同交易的方式降低近期價格的風險。目前全球期貨交易所有100多家,共有93類商品。而中國目前僅有6個期貨品種,與資源需求大國的地位極不相稱。 中國燃料油市場開放度較高,市場價格波動很大,每日波動最高可超過5%,月波動曾高達40%。如此劇烈的價格波動使進口商和需求商面臨巨大的價格風險,建立和發展燃料油期貨交易的迫切性十分突出。正因如此,經國務院同意,中國證監會于4月上旬已批準上海期貨交易所上市燃料油期貨品種,上海期貨交易所將在完成各項準備工作后適時開始交易。國家已經原則同意由中石化集團、中石油集團、中海油總公司、中化集團和上海久聯集團共同組建上海石油交易市場,開展中遠期石油產品現貨交易。上海石油交易市場注冊資金總額1.05億元,五方出資比例分別為23.81%、23.81、19.05%、19.05%和14.28%。該公司3月前完成各種注冊手續,六七月間投入試運行。 專家認為,中國石油市場需要一個透明、中立的價格標準,燃料油期貨上市后,可與現貨市場一起加強價格發現功能,成為國內燃料油貿易商的交易指引。同時,燃料油價格體系的形成,必將為中國主動參與國際石油定價,進而保障國家石油安全打下基礎。中國國內原油產品的價格發現機制將很快形成。 “中國的燃料油期貨肯定在今年下半年推出,而且極有可能是6月或7月。” 廣州市廣埔石化產品交易公司負責人張魁寬說。由于上海期交所的獨特背景,燃料油期貨及其他能源期貨一經推出,肯定會得到中國能源市場供求雙方的支持。加上期交所雄厚的財力及技術支持,“我更看好期交所的期貨價格,它將成為中國今后石油類商品價格的標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