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能源緊缺 城市“反季節”不是現代化標志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6月28日 10:24 新京報 | |||||||||
今年,北京電網最大負荷將達到950萬千瓦,最大電力缺口將達到70萬千瓦。缺電已成了人們見面時都要聊幾句的話題。以往,都是外省市拉閘限電來保證北京用電,而現在20多個省市都缺電,靠外部供養著的北京人,看來是有點無所依靠了。 然而,就在這樣的情況下,今年4月我在北京一家飯店開會時,那里的空調早已開足,讓正在享受春光的我們又回到了“嚴冬”。5月的北京,是楊柳吐綠,百花盛開的時節。
我不是一個極端的環保主義者,也希望生活得舒適。可北京從5月就要開空調,一直開到10月,從11月就要開過熱的暖氣,一直開到4月份,這要消耗多少資源,要產生多少熱島效應。而如此耗費能源的地方還不僅僅在高級賓館。在我們周圍的人中,如果算一算,平均每個家庭有兩部空調以上的占多少。我認識的一個人家,150平方米的住房,有6個空調調節著家里每一間屋子。記得我小時,北京的夏天只是有那么幾天熱得難受。現在,看看天氣預報,夏天北京的溫度常常居于世界之冠。什么問題,專家說了:熱島效應。每一部空調在產生冷氣的同時,也在它的周圍釋放很多熱氣。目前,我們人類并沒有找到降低外部空間的熱氣的現代化方式,難挨的熱,到頭來還是我們人類自己承受。 世界能源問題已成為制約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問題,能源生產與消費過程中導致的環境與生態的破壞,造成了無法估量的社會和人文災難。人類正面臨著日益嚴峻的區域性環境危機和全球氣候變化的威脅。炎熱的夏天,因拉閘限電而沒有電用,沒有水用的人們,過著的是什么樣的現代化生活。 如何應對能源的過度消耗和浪費,我在國外的一些經歷也許能給大家啟示。 我剛從德國和意大利訪問回來,那里的天之藍,云之白,和很少有人用空調不能不說沒有一點關系。6月的羅馬,室外烈日炎炎,可我所到之處,基本沒有用空調的。羅馬是一個文化古城,只是在像斗獸場、威尼斯廣場這樣的大型古跡前有“亮起來”工程,一般的地方只是照明而已。在美國,很多人家冬天的屋子里完全可以用冰窖來形容。為什么,燒暖氣的費用很高,勤儉過日子的人,寧愿凍著點,把錢用在更需要的地方。 我在德國采訪時,那里有一項很有意思的兒童教育活動。就是踩一輛小自行車產生能源,讓幼兒園的孩子們知道能源的產生是怎么回事,使得他們從自己費力踩的過程中,認識到能源產生的不易和為什么需要節約。一項小小的游戲活動,讓人們從小就知道了節約能源的重要。而這樣的教育我們卻沒能足夠重視,我們中國的孩子,又有多少知道能源的來之不易呢。 最近,我問一位美國朋友:為什么現在世界能源緊缺,可不管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對能源的使用還是如此大手大腳?為什么發達國家的人開始追求建造綠色房屋,充分利用自然資源采光、采風、采暖的時候,包括我們中國在內的一些發展中國家,卻把自己老祖宗留下的很多與自然和諧相處、勤儉節約的習慣丟在一邊,追求所謂的現代化了呢?這位美國朋友認為:可能還是觀念的問題,空調多氣派,多舒適,人病了是自己的事,地球病了,一時半會兒和自己關系還不是那么密切。 當大家正為拉閘限電而恐慌的時候,我想提醒一句:用空調、暖氣營造出來的城市“反季節”,它是違背自然規律的冬暖夏涼,絕不是現代化的標志。地球的資源是有限的,如果我們不節約使用,我們的子孫可能會生活在沒有電、沒有水、沒有藍天、沒有綠地的日子里。 □汪永晨(北京記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