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近日,南京一批“休眠”多年的房產開發項目仿佛一夜之間“醒”來了:大行宮附近一塊過去曾以1億多元天價拍出的地塊在上月開始動遷;新街口的天安大廈計劃改建成南京第一豪宅;62層的南京國際商城今年上半年將正式動工;而延安電影院附近、原“老廣東”餐館所在地的投資者也準備在年內啟動該項目的建設。
這些項目大多處于黃金地段,有的已閑置了9年之久,造成巨大浪費。如今出現了集體
復蘇的跡象,無疑是一件好事。業內人士指出,這在很大程度上應歸功于南京經濟形勢的好轉,而長江二橋和地鐵等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全面展開,改善了南京的投資環境,使開發商們增添了信心。與此同時,世界華商大會的召開也為其“蘇醒”提供了契機。
但要使這些項目真正“起死回生”,開發商還應慎重考慮。南大不動產研究中心主任高波教授指出,閑置項目所面臨的問題不少,由于長時間擱置,僅利息累積下來就是一個驚人的數字,地價成本的抬高在所難免,因此開發商應當明確該項目今后以什么樣的價格進入市場。但目前開發商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還是如何準確地找到項目的市場定位,如果不經過市場調研,盲目上馬,那么即使項目建成之后也會繼續“閑置”下去。(陸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