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受到亞洲金融風暴的打擊,加上“九七”前決定興建的大量各類樓宇陸續落成推出,從1997年以來,香港樓市、股市均出現了大幅度的調整,特別是香港樓市從過去的瘋狂高峰期下跌多達5成。這樣,在香港不僅一大批投資者在股市上被套牢,還有很多人在樓市上也被套牢,而且是深度套牢!在香港,被套牢的股民,通常被稱為或自稱為“大閘蟹”、“蟹民”;而在樓市上被套牢者,手里的樓今天變為負資產,人也被稱為“負資產一族”
香港著名歌星王菲在1997年以7成按揭,分20年供款的方式以4800萬港元購入了沙田寶松苑豪宅,每月供款額達29萬港元。在香港樓價大跌,而王菲每月開支仍高達約80萬港元的情況下,王菲曾經不惜壯士斷臂,曾試圖將寶松苑半價約2500萬港元)蝕讓放盤,可惜乏人問津,最后只好不管是電影、廣告片還是唱片的合約,來者不拒,恨不得分身有術所謂負資產,就是指樓價跌到低于銀行貸款金額,負債大于資產。這時候,業主賣了這套房子也不足以還清銀行貸款。例如在香港樓價高企時以1000萬港元的價格買下一棟房子樓價高時買房的人永遠比樓價低時多,香港概不例外,眾所周知,在香港買房,幾乎沒有人一次性付款,銀行為你提供了7成按揭,這樣你首期只付300萬港元即可入住新房。可是金融風暴使樓價一下子跌去了500萬元,現在你住的房子只值500萬元了,而你要還銀行的貸款還有700萬元。這樣,你不但白付了首期300萬元的房款,還資不抵債,因為你的房子目前只值500萬,還凈欠銀行200萬元利息還未計的債,是一個標準的負資產人。
成為了負資產一族,就等于背上了沉重的負擔。很多人入不敷出,愁眉難展,苦不堪言,令人同情;而且負資產情況令市場消費不振,需求不足,對二手樓市的打擊也是不言而喻的,拖慢了香港整體經濟的復蘇和持續增長,對銀行的貸款質素也帶來一些負面影響。
中原地產指出,香港60萬個負資產賬面損失達6000億港元。而根據香港美聯物業的推算,全香港負資產單位數目共達17萬個,盡管這個數據引起了行政會議召集人梁振英的批評,指該公司有“報大數”之嫌。
他說,根據金融管理局樓宇抵押統計資料,自1998年初每月住宅貸款相對于住宅價值而言,實際負資產戶數應不足17萬戶。
不管數量是多是少,雙方對于負資產問題對樓市造成的負面影響,卻是沒有分歧的。
苦主心聲盼能脫困有這樣經歷的香港市民不是少數,他們當中很大一部分并非房屋炒家,但在樓價炒賣的熱火中,同樣被“灼傷”。現在有人甚至認為,在香港買股票比買樓安全當然是在不能借錢炒股的情況下,買股票最惡劣結果是一無所有,反之,如果1997年高峰期買樓,分分鐘變成負資產。一到這種時候,除非申請個人破產,不然就只有瞪眼憋氣地“死供”到底了。所以買樓最大壞處是會“上身”,不少中產階級1997年以1000萬元購入1000平方尺的所謂豪宅,付出首期300萬后,欠銀行700萬元,經過三年半供樓后,現在樓價只值450萬元,但欠銀行接近700萬元首三年半的供款中,93%用作還利息。一年利息59.5萬元,兩夫婦年薪即使有100萬元,供完樓交完稅后也就剩不下什么了。
做了6年地產代理的徐先生,在1997年3月樓價最高峰時入市,在天水圍嘉湖山莊,用330萬元買下一個700平方英尺的單位自住,現在單位只值160萬元,目前仍欠銀行210萬元。
“在1997年時好瘋狂,根本看不清市道。”徐先生回想起當年地產市場的氣氛高漲,連身處這個行業的人也“犯了暈”。“開始時以為只是落一落樓價就可以再上,怎知一落千丈。”徐先生現時只有“死供”,每月付2.1萬元給銀行。
結論是,在不適當時刻決定供樓,可能帶來一場災難。如閣下仍是供樓一族,請快快省吃儉用完成供樓使命,以免供樓變成沒完沒了的責任。正如《信報》著名專欄作家曹仁超所言:“在通貨膨脹期,供樓是享受,因為樓價不斷冒升,供樓供得好開心;但在通貨緊縮期,供樓卻如寒天飲雪水,點滴在心頭。”
誰能挽救負資產?自有個別負資產人士發動過“上街”請愿,再加上特首年初在立法會的答問大會上,表達過對負資產問題的關注后,如何拯救負資產一族,頓時成熱門的話題。
很多人士認為,銀行降低按揭利率,放寬樓按7成規定,最好能到9成,相信即時會對樓價有正面的影響。事實上,不少市民都覺得現時樓價適合入貨,但只欠缺3成首期款,但如果首期不多,就可以考慮做業主,變相使市場上需求增多,樓價就會上升,從而收窄負資產的樓價差額,使其舒緩心理壓力。
還有人提出,希望政府直接出面幫助負資產一族,包括提供稅務優惠、設立低息貸款等。這些建議當然可以在不同程度上緩解負資產者的壓力,政府也不妨居間做一些疏通,但如果直接動用財政款項來幫助負資產者,對其他納稅人可能構成不公平,買樓畢竟是置業者的投資行為,任何投資都有風險,要政府來分擔其風險,道理上顯然說不通,效果也不見得好。所以這個事情的結果是意料之中的:政府有心,銀行無意。
港府雖然于近期宣布把來年出售土地的供應量,由去年超過90公頃減至45公頃。又宣布取消5項自1994年以來打擊炒樓的措施。但對放寬按揭比例到9成這個問題上,關乎到銀行的商業決定,政府是愛莫能助。渣打銀行香港區總裁王冬勝說,1982年按揭息率升至超過二十厘,1983年全港資產大瀉,政府都沒有要求銀行出手協助按揭客戶。同樣,歐美國家也經歷過資產大跌的日子,但都沒有意見要求銀行相助。如果香港現在要銀行協助負資產業主,會有違自由經濟之道。
港府和社會大眾都認為,不應以納稅人的金錢資助社會上一個特定階層。要從根本上幫助負資產人士,就必須使樓市穩中有升。 行政長官辦公室發言人對此說得再清楚不過了:“行政長官理解負資產人士面對的困境,但特區政府奉行自由經濟原則,希望房地產市場能隨經濟整體復蘇有所改善,社會人士普遍也不接受由政府援助個別投資人士。”而對于政府使用財政手段來幫助負資產一族,港府重申,無意推出直接幫助負資產人士的新政策,相信房地產市場復更后便能助他們解困。
負資產面前“人人平等”
在香港,不光中產階級深受負資產所累,就連很多知名的富豪當初也有看走眼,高價入貨,更不要說娛樂界的名人了。
據香港市場代理所作一項代理調查披露,港島十大知名豪華公寓原來充滿負資產,最嚴重的是位于舊山頂道的帝景園,該區業主負資產比例達三比一之強,難怪3年前看好帝景園可上1平方英尺價3萬港元的“豪宅大王”秦錦劍,目前已成負資產累累者。除帝景園外,負資產最多的豪宅區為地利根德閣和雍景臺。
香港房地產代理行屋之島就港島區10幢交投最活躍豪宅作出調查,根據2000年上半年的4000多宗成交,追查原業主的買入價,再假設做6成按揭貸款,然后計算其買入及賣出的差價,來確定該項房地產在最近售出前是否屬于負資產之列,結果發現港島豪宅的負資產情況依然嚴重,在總數4370個單位中,有52%的單位現市值仍低于業主的買入價。
據屋之島報告指出,目前負資產情況最嚴重的豪宅,高踞榜首的為曾被行內譽為半山樓王的帝景園,這個豪宅業主及住客不乏名人,包括東亞銀行行政總裁李國寶,以及鬧出為影星成龍生下“小龍女”風波的女星吳綺莉。位居次席的為地利根德閣,負資產比例近25%,涉及單位44個。至于名列第三但涉及單位卻最多的是雍景臺,所涉單位高達130個。
目前市價,帝景園平均約8750港元/方尺,而地利根德閣及雍景臺分別為7200港元/方尺及7500港元/方尺。1997年樓市高峰期的港島豪宅售價則是1.27萬港元/方尺。
香港著名歌星王菲在1997年以7成按揭,分20年供款的方式以4800萬港元購入了沙田寶松苑豪宅,每月供款額達29萬港元。另外,王菲在北京的嘉林花園花港幣590萬元買入一棟住宅,也是每月分期供款。在香港樓價大跌,而王菲每月開支仍高達約80萬港元的情況下,王菲曾經不惜壯士斷臂,曾試圖將寶松苑半價約2500萬港元)蝕讓放盤,可惜乏人問津,最后只好不管是電影、廣告片還是唱片的合約,來者不拒,恨不得分身有術。
不過在這種情況下,王菲的歌迷們有福了,可以更多地在演唱會上或者廣告片里看到他她們喜愛的明星露面。他們并不管王菲是為了藝術還是為了供樓。(《新地產》特派香港記者虎韜/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