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程濤發自北京
“北京房地產市場要降低空置率,調整新增商品房的結構是關鍵。”11月14日,長城證券房地產分析師王學兵向記者表示,盡管2002年北京空置商品房的結構已經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今年新竣工面積仍大于銷售面積,說明空置率沒有得到有效地控制。”
近日,北京市統計局數據表明,截至9月底,北京商品房空置面積為721萬平方米,增長26.7%;商品住宅582.4萬平方米,增長29.6%,但總量分別比上年減少53萬平方米和51.7萬平方米。其中,空置時間在1年以內的有376萬平方米,占北京空置面積的53%。
“新增面積大于銷售面積,這導致了空置面積的進一步擴大。”王學兵認為,北京市商品房供過于求的狀況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新竣工商品房的價格、設計和適用將導致空置率的進一步上升。
清華大學房地產研究所所長劉洪玉指出,與上海相比,北京大力發展經濟適用房建設有三個重要原因:一是北京新建商品住宅價格比上海高而人均收入比上海低;二是北京二手房市場開發程度低于上海的水平;三是把公務員、教師作為經濟適用房銷售對象,北京這兩類人的比例要大大高于上海。
北京市商品房的空置率在經過持續地調整以后,已經取得了初步效果,目前控制面積主要是新竣工的商品房。而從北京2001年商品房空置的情況看,空置時間3年以內的商品房約占了9成。
對于存量空置面積的消化,王學兵認為北京應該盡快啟動房地產二級市場。王學兵告訴記者,“消化空置1年以上的商品房,關鍵在于房地產二級市場的活躍程度。但目前北京的二手房地稅費、過戶手續和產權合法等都是北京二手房啟動的最大障礙。”
目前,北京二級市場不甚發達,缺乏住房梯級消費過渡,市場資源配置不盡合理,但由于近年來經濟適用房投資開發力度頗大,房價也在今年出現了下降的趨勢。
盡管北京在今年出現了房地產平均價格降低的317元的利好消息,但眾多業內專家認為,這并不能給降低空置率帶來促動。
日前,諸多經濟學家也撰文指出,當前中國房地產業“總量不足、結構失衡”,而北京在這方面表現的尤為突出。北京空置的商品住宅主要是單價在4000元以上的中高檔住宅,而單價在3000元以下的商品房則空置較少,這說明目前市場的產品結構存在嚴重失衡,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既有炒地皮致使成本推高的因素,也與開發產商過分樂觀的利潤預期有關。
“目前,眾多的房地產投資者認為,中國房地產市場又將形成新一輪的周期性低迷,這將影響投資者的投資決策。”王學兵認為,民間資本的減量進入市場,可能會引起北京房地產的空置率進一步上升。“因此,要想從整體上來降低空置率,價格的結構調整以及產品結構性調整,將是未來的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