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殷小杰
伴隨粵港澳經濟圈的雛形展示,“香港造”樓盤正醞釀到內地尋找商機。前天下午,香港富商李嘉誠旗下的長江實業與和記黃埔宣稱,將于下周在廣州推介其在香港的“服務式住宅”——“國際都會”的“都會軒”,從而開始了香港物業廣州賣的試水之旅。
香港物業拿到內地銷售,長實是第一家,“都會軒”是第一盤。這一破天荒之舉表明,在香港深陷樓市低谷的地產商急欲開拓市場。
“都會軒”:北上叫賣第一盤
據悉,長實與和黃定于本月15日至19日在廣州花園酒店為“經常來往香港商務交流的人士”舉辦為期5天的房展,公開推介樓盤。此外,“都會軒”還將在廣深鐵路沿線主要城鎮進行展示。
長實執行董事趙國雄表示,“都會軒”的最終售價仍在權衡之中,不日內將在香港開盤時公布,但“心目中的售價”希望定為4.5萬港元/平方米,內地與香港同價銷售。趙國雄說,在香港當地同類物業,現時行價為7萬-8萬港元/平方米。低開高走是長實在港售樓的一貫做法,給樓盤留以升值空間,以增強買家信心。
樓價低開 探內地客荷包
然而,這一“低開”卻讓人感覺,長實的真實意圖在于考察內地客的消費與承接能力,從而試探香港物業在珠三角地區的市場。
房地產具有極強的地域性,除珠三角地區有其特殊性外,異地推盤或是將目標客戶定位為外地一向是地產業內一大忌。特別是香港與內地之間還存在關卡,因而過去港商從未打過在內地售港樓的算盤。一般是珠三角開發商熱衷于在香港推盤,而港商則一直是在內地圈地開發,在當地或香港發售。
香江地產難做 珠三角銀紙易賺
現在,逐漸成型的粵港澳經濟圈為香港地產商提供了比以往更為寬廣的發揮空間。兩地通關和交通日益便利,加上珠三角買家在港消費力之高令港商咋舌,香港地產業自然按捺不住開拓新客源的沖動。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后,香港樓價下跌五成,地產業遭受重創,開發利潤急劇下滑遭受重創。2000年長實稅后盈利為港幣194.36億元,比1999年下跌67%。另據長實2001年年報,當年長實物業銷售收益為18.96億港元,比上年減少3.69億港元。在此情勢之下,香港地產商試探性地將目標轉向長期以來被他們所忽視的近鄰也就在情理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