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譚新鵬蔣韡薇
-選擇權:業主被迫交給開發商
-全裝修:開發商難保一次到位
-裝修游擊隊:孩子還是洗澡水
-集權:如何面對公眾壟斷質疑
盡管“毛坯房”為消費者個性化需求提供了空間,但其被“趕”出市場的“噩運”已幾成事實。建設部正在征求意見的《商品住宅裝修一次到位實施細則》(以下簡稱《細則》)規定,將取消毛坯房,在新建城鎮商品住宅的集合式住宅中推行裝修一次到位。
建設部住宅產業化促進中心副主任梁小青介紹,毛坯房的存在給房地產市場和裝修市場帶來不少問題:有些裝修游擊隊以次充好、偷工減料,裝修質量難以保證;而且,由于國家對“毛”到什么程度沒有統一標準,一些開發商甚至粗制濫造,引發的糾紛越來越多。
她說,今后的方向是,買一次性裝修的房子,我給你提供幾個全裝修樣板房。如果滿足不了你的要求,你可以不買。
但一些業內人士及消費者似乎對上述看法并不認同。他們認為,這與當前住房進入個性化時代不相符,毛坯房是否退出應由市場裁決。恰巧,一項調查顯示,51%的消費者購房時選擇毛坯房。
政府行為還是市場行為
中國室內裝飾協會的一位負責人認為,《細則》能否為市場接受還很難說,“就中國樓市的現狀看,只應提倡,不應規定”。
據專家介紹,目前毛坯房被認為是一種過渡產品。在國外,過渡產品一般通過市場決定去留。
也有業內人士認為,一次裝修到位提供的菜單選擇如同20世紀60年代的樣板戲一樣,會束縛裝修行業的藝術創新。據調查,目前40%的購房者在購買精裝修房后仍要重新改造。
一些開發商擔心,他們提供的所謂一次到位產品能否真的一次到位?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鑒賞力,這種人為控制消費者美學趣味的做法是否真正可行?
對此,建設部一位官員回答,消費者怎么能和專業設計人員相比呢?
“但是把‘個性’作為格式硬塞給消費者,市場是否接受?”中國人民大學土地管理系主任葉劍平認為,政府本想以此規范市場,但房地產市場中存在的問題是綜合性的,不單單是毛坯房的問題,還涉及相應的配套措施。
此前,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認為,實行一次裝修到位也涉及職權分配的結果。以前,住宅室內裝修歸建設部管,后來國家把這部分權力劃到輕工部。實施裝修一次到位后,建設部將重新擁有這部分權力。
“委托制”遭遇壟斷質疑
“既然是我們花錢裝修,為什么選擇裝修的權利卻落到了開發商手里,這不公平。”在京城一售樓處,讀罷《細則》,陳女士顯得顧慮重重。
據記者了解,對其中一些規定,如“住宅裝修由開發單位委托具有相應資質條件的設計單位設計”、“推行裝修一次到位的商品住宅,由住宅開發單位負責裝修工程的全過程,不允許購房者個人聘請施工單位自行裝修”等等,消費者都提出質疑。同時,他們對開發商的信譽、驗收標準及裝修價格的透明度表示擔心。
梁小青介紹,目前主管部門對一次性裝修的驗收還沒有制定規范,只能通過消費者認可。如果裝修質量出了問題,由開發商負責;消費者不滿意,可以打官司解決。
一位消費者直言不諱地說,商品社會里,中間商不可能不賺錢,讓開發商負責裝修,如何防止低價高報?
對此,梁小青認為,委托開發商裝修,材料可集中批量采購,與消費者個人裝修相比,實際上降低了價格。
但此前也有媒體披露,北京某寫字樓物業公司強迫業主選用他們指定的裝修隊安裝室內中央空調出氣口,結果,該裝修隊要價8萬多元,可業主自己找的資質更好的裝修隊,要價還不到4萬元。
對裝修行業頗為了解的曾先生認為,實際上,《細則》把市場選擇權從業主手中轉移到開發商手里。這樣,由開發商指定裝修公司和裝修材料品牌,會為其帶來無限商機。
“但由此形成的壟斷不僅會打擊裝修市場,還可能波及建材市場甚至鋼材等整個原材料市場。”曾先生不安地說,以前,不少開發商憑借壟斷性優勢提供不合格服務和不合理收費,使業主吃盡苦頭,所以很多地方把原本由開發商選擇物業公司的權利交還業主。可現在,把本來已與開發商脫離干系的事情又捆到一起,是一種反潮流的做法。
曾先生對住宅裝修的監理過程也采用“委托制”表示難以理解。《細則》規定,“住宅裝修必須實施工程監理,由開發單位委托具有相應資質條件的監理單位監理”;內容包括:“審核裝修合同、審核設計方案、審核設計圖紙、審核工程預算、查驗裝飾材料和設備、驗收隱蔽工程、檢查工藝做法、監督工程進度、檢查工程質量、協助甲方驗收裝修工程。”
曾先生認為,裝修過程中權力和市場如此集中,不僅會破壞市場經濟的活力,削弱企業競爭力,而且有可能導致新的腐敗。
“監理公司會不會成為利益受益者?”曾先生發問的原因是,目前商品住宅監理單位的角色大多如同花瓶,吃回扣現象非常普遍。“如果把委托權還給業主,情況將大不一樣,當涉及自身利益時,監管力度最大。”他說。
中國人民大學土地管理系主任葉劍平認為,政府對裝修隊可實行“準入制”,準入資格由政府來定,只要業主愿意就可雇用。
他介紹,現實是,開發商自己成立裝修公司,向消費者打包出售,儼然一個社會獨立機構。而市場應該是自由和雙向選擇的,把權力過渡集中給開發商,競爭可能不再看中技術,而是暗箱操作了。國外的房地產市場之所以規范,原因之一是其監管制度到位,一旦產品服務提供方有不良記錄,將很難在行業中生存。
裝修游擊隊:取締還是招安
建設部官員說,毛坯房給裝修市場帶來的隱患主要是培養了一批“裝修游擊隊”,他們不僅提供了劣質的裝修產品,而且嚴重干擾了裝修市場秩序。
曾先生并不同意“游擊隊”這種稱呼。他認為,毛坯房與裝修隊的關系是小孩與洗澡水的關系,不能因裝修隊出了問題而把毛坯房一同取締。
他透露,目前國內裝修市場中,80%的裝修公司把工程轉包給了裝修隊,并從中抽取30%的利潤。消費者愿意找裝修公司,主要是考慮到他們有工商注冊,出了問題可以索賠。
“主管部門應降低裝修隊的注冊門檻,給他們一個從良的機會。”曾先生說,這樣,主管部門對全國裝修公司的數量、分布、規模、業績才會掌握得清楚,也降低了管理難度。對于裝修質量不合格的裝修公司,則應記錄在案,為消費者選擇時提供信息。
記者日前獲悉,從今年10月1日起,全國建筑市場數據庫及信用檔案將投入使用。它不僅對建筑市場中企業和個人的業績進行記錄,同時將把他們的違法違規行為和工程質量安全事故作為不良記錄載入。
業內人士認為,裝修行業倘能借鑒此經驗,對規范裝修市場不無裨益,而主管部門則應在立法和標準制定上多增加投入,把更大的選擇空間留給市場。
目擊者,親歷者,見證者,知情人――《焦點訪談》期待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