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起:李曉林、林杰、董亦工、許曉軍
背景:居民收入和房價水平之間的比率是近年來北京樓市一個比較熱的話題。3月28日,市政協城建委委員李曉林在本報發表了《北京房價收入比正常》一文,文中觀點引起讀者強烈反響,有來信來電或在網上表示不同意見的,也有對此觀點表示贊同的,認為北京的房價收入比到了該澄清的時候了……為此,本報特邀請幾位嘉賓就這個話題做面對面地交流。
主持人:余美英
嘉賓:
購房人:張宏(網友)
畢普(網友,未到現場,提供書面觀點)
市政協城建委委員林達集團董事長 李曉林
北京偉業顧問投資公司總經理 林潔
清華大學房地產研究所所長 劉洪玉(未到現場,提供書面觀點)
東晶國際董事總經理 董亦工
金地集團研究室主任 許曉軍
地點:北京青年報大廈2309會議室
時間:2002年4月5日下午2點至5點
-購房人當面質疑李曉林:
北京的房價收入比不正常
主持人:李曉林先生關于北京房價收入比正常這一觀點刊發后引起了強烈關注。在網上發表觀點的張先生今天來到了我們的現場,要對李先生當面質疑。
張宏:我個人觀點跟李先生的觀點是相反的,我認為北京市的房價收入比是偏高的。李先生有關房價收入比的探討我覺得是有問題的。首先,面積是一個問題,李先生計算時用的是50平方米,但這個面積是現在北京市戶均城鎮住房占有面積,這樣得出的比就不是房價收入比,而是反映供需結合點。所得出的6:1的比率,不是北京目前的房價收入比。實際上,從1992年以來,國內統計的房價收入比在住房面積上是以80平方米做參考數值的,北京市現在賣得比較好的房子多為80至120平方米。因此,如果按80平方米算的話,北京市的房價收入比為1:11,而全國的房價收入比為1:7,可見北京明顯偏高。北京的人均收入排在上海之后,在全國列第三位,但房價在全國最高,并且高出房價排第二位的上海1000多元,能屬于正常嗎?
李曉林:我們需要弄清的,一是北京的房價是不是偏高?二是收入和房價比是一個平均值,必須有一個對接的標準,我們的標準是什么?
根據統計局給我們的數字,北京市人均住房面積在去年是16平方米多,戶均人口是3.1人。很多讀者都對我提出的50平方米住房面積提出質疑。問我,現在哪能買到50平方米的房子?我明確地回答大家,現在北京樓市買不到50平方米的小戶型,也沒有人口在3.1人的家庭;4557元/平方米的房價是平均房價,這3個數都是平均得來的。正是通過這3個數我們得出的目前北京的房價收入比在1:7左右。
剛才張先生說的戶均住房面積80平方米,我認為,到了2010年再計算房價收入比的時候才能用這個數,因為2010年北京市人均住房目標是25平方米。
張宏:北京的房價偏高是明確的事實,但這和房價收入比之間有聯系也有區別。房地產市場能夠承受高房價,不代表房價收入比合理。
-北京有沒有一個合適的房價收入比
主持人:北京有沒有一個所謂合適的房價收入比?北京的房價收入比到底是多少?
林潔:北京的房價收入比到底是多少?計算標準是需要討論清楚的問題。同時,還有一個問題,我個人認為,北京和其他地方有比較大的區別,收入的模糊性是非常大的。所以,所謂收入統計是很值得懷疑的,不必拿一個非常不精確或者誰也說不清楚的收入去精確地計算一個房價收入比。
董亦工:當初我們在定位我們的項目時,曾請了一些專業公司查北京市歷年的統計報表分析房價收入比,但分析來分析去,覺得標準很模糊,界定不清楚。比如人群的收入問題,現在講白領、藍領、拆遷戶這么幾大類的人群,但你是IBM的白領還是聯想的白領收入差別就非常大。今天,東晶國際的房子也賣到了60%多了,再回過頭來看房價收入比,我個人認為,北京市的房地產剛剛起步,用國外的上百年的統計經驗來推算有點為時過早。
-北京房價收入比呈現下降趨勢,是不是意味著房價在下降
許曉軍:從我們幾年的開發經歷來看,國內無論是哪個城市,房價收入比都呈下降的趨勢。原因有二:一是買房人的收入增長了;二是住房產品不再以高檔產品為主而是逐漸向中檔轉型,所以整個房價收入比在下降。但這并不意味著具體項目價格下降,我們在做客戶定位時不做價格定位,而做價值定位。價格和價值是兩碼事。
林潔:現在大部分人在研究房價收入比是想討論北京的房價是高還是低的問題,我認為從這個角度談房價收入比毫無意義,因為房價的高和低只和市場供需有關并由市場決定。
我同意北京房價收入比有下降的趨勢,這是房地產企業或者這個產業的利潤趨于社會平均化的趨勢造成的,這意味著越來越多的普通人會買房,而這是樓市逐漸走向成熟的標志。但是這個趨勢不會永遠往下走。
-買房時應該怎么根據自己家的房價收入比選房
主持人:房價收入比這個話題引起這么多人的關注,關鍵還是因為老百姓認為,它和買得起房還是買不起房相關。是不是這樣?
李曉林:現在有一種約定俗成的觀點,談到買不起房時,大家習慣把所有的問題都歸結在房價高上,我認為這不公平。有好多問題不是房價的問題,而是增長速度、人均收入等等的問題。一些發達國家房價收入比在1:2、1:3之間,但買不起房子的人仍很多。因此,我們是不是也要考慮:現階段是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能力買房?我們的經濟是不是繁榮到這步了?有關方面和低收入者是不是要有點耐心?實際上從1998年北京的房價收入比是1:10.2到現在的1:7左右,房價收入比已經在下降。但什么時候都有買不起房子的人。大家不能急躁,要提倡階梯式的消費。
林潔:從購房者的角度,我覺得:首先,房價收入比應是他在買房時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這里應該有他對房價收入比的預期——也即考慮這個問題時不僅要考慮眼前的,還要考慮未來的。第二,像李先生提到的,要鼓勵“梯度”消費概念。按照目前的和預期的房價收入比選擇你要的房子的類型、價格、面積,改變“一房住終生”的思想,錢少的時候可以買小一點的房子,或者遠一點的房子,甚至可以等著。第三,要弄清到底目前能和北京可比的國外的房價收入比是多少。我也同意目前北京的房價收入比還是偏高。
-文字整理/本報記者余美英
股票短信一問一答,助您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