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一月二十一日電 中新社記者王永志
“中國住宅產業近年來在啟動居民消費、擴大內需戰略的實施中,日益發揮重要的作用,業已成為促進國民經濟的新的強勁增長點。”中國建設部副部長劉志峰在接受本社記者采訪時作如上表示。
劉志峰說,今年建設部把加快建設事業的改革與發展、為經濟建設創造優良環境、促進城鄉消費,作為一個重要任務來抓。而住宅產業又是重中之重,我們將奉行繼續擴大面向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建設,促進住房消費的方略。
劉志峰介紹,去年一至十一月,中國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四千八百五十七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同期增長百分之二十九點七,其中商品住房投資三千四百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百分之三十點五。商品住宅竣工與銷售面積,均比上年同期增長百分之二十以上。個人購買商品住房的面積同比增長百分之二十點八,所占比重達到九十三點九,個人消費市場基本形成。
談及于此,劉志峰不禁感慨萬千。他說,建國之初,中國實行統一建房、統一分配、低租金使用的住房建設、管理和使用制度,也就是通常說的低租金福利制度,制約了城鎮住宅的發展速度。一九四九年到一九七八年的二十九年間,中國城鎮居民人均居住作面積反而從四點五平方米下降到三點六平方米。
在中國住宅業迅猛發展的今天,劉志峰稱,不能忘記一位偉人的功績。他說,早在一九七八年,鄧小平就提出:解決住房問題路子要寬些。一九八0年四月,鄧小平提出了住房制度改革的總體設想。鄧說,“關于住宅問題,要考慮城市建筑住宅、分配房屋的一系列政策。城鎮居民個人可以購買房屋,也可以自己蓋。不但新房可以出售,老房子也可以出售……將來房租提高了,對低工資的職工要給予補貼!
此后,中國住房制度改革全面推進,特別是一九九八年開始停止了住房實物分配、逐步實行住房分配貨幣化,使長期困擾房改工作的住房分配制度改革取得了歷史性突破。劉志峰說,到了二十世紀末,中國城鎮住房嚴重短缺時代基本結束。他說,一九八0年至二000年,中國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由七點八平方米提高到二十點五平方米,住宅產業增加值大幅提高,如一九九九年城鄉住宅投資,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達到百分之二十三點六四,其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接近百分之四;這兩年來比例還要高。
劉志峰說,當前要消除影響居民住房消費的各項因素,為住房消費創造一個好的環境,如落實住房分配貨幣化政策,建立完善的住房貨幣化分配體系,完善和推廣住房公積金制度等。
他表示,要加快立法,明晰產權,規范房地產市場和物業管理;發展住房金融;組織好住宅建設,保證有效供給,完善經濟適用房供應體系和廉租住房制度;以突出住宅創新設計、實現科技跨越為途徑,加快推進住宅產業現代化等。同時,要解決局部地區存在的投資增幅過大,投資結構不盡合理、土地供應量和銷售行為不規范等問題,真正實現住房的有效供應。
臨末,劉志峰滿懷信心地說:“建設行業正趕上前所未有的良機,中國住宅建設已連續幾年列入國家擴大內需的重要產業,未來十年仍然是住宅建設的快速發展期,并將繼續起到拉動經濟增長的作用!
閃爍短信--時尚至愛 動感短信--最佳祝福
送祝福的話,給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語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