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像趙先生這樣的中低收入工薪族置房,或許在財大氣粗一族看來根本成不了氣候,但令人羨慕的上海樓市正因為老百姓能夠進進出出而真正紅火起來
“72家房客”發生巨變
20年前上海的“住房難”全國有名,有人說“72家房客”讓上海人變得心胸狹窄、精 明小氣。那時候政府忙于解困,好讓百姓能在家中放下一張床,“先有房子后有娘子”是小伙子嘴中的硬道理,可以說時刻被房子擠壓著的上海人活得特沒有尊嚴。
現在輪到很多地方的人開始羨慕上海人住得寬敞了。去年9月,上海市第五次人口普查統計表明,2000年上海人均居住面積11.7平方米,較之20年前增長了1.7倍;戶均住房間數達2.1間,較之20年前幾代人合居一房有天壤之別。
最喜上海安居樂業氛圍的還有這樣一些人:從上海出去或有“上海情結”的人。他們從各國或者各地來到上海,沒有過多猶豫就將心動化為行動————在上海買房,;丶铱纯。何況上海的房價是京、滬、深、穗四城市中最低的,沒有理由不“居家投資兩相宜”。
統計顯示,2000年上海人均GDP已達4180美元。據說國際上一般認為人均GDP達到4000美元時,住房消費開始出現高潮。以此衡量,上海房地產市場進入上升通道當屬意料之中的事,但令人稍稍有些意外的是,在上海購房買房不是有錢人才有的好事,只要愿意,就是再普通的工薪族,也一樣可以憑一己之力拋掉“陋室”,走進新居。
需要指出的是,這不是指分享了上海持續多年的“解困”和新推出的“廉租屋”政策陽光的“幸運者”,那需要是夠格的“特困戶”,才能做圓了多年的新居夢;也不是指隨著大規模的建設帶來大動遷的拆遷戶。據不完全統計,上海近10年來在推倒重來的大建設中,共拆除各種房屋2800多萬平方米,竣工住宅1.2億平方米,約有64萬戶居民通過動遷住上了新房。那么既不是特困戶,又不是動遷戶的上海中低收入工薪族又是如何“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圓了新房夢的?
政府為老百姓支起一塊跳板說起來,應該感謝上海在全國率先進行的那場影響深刻的住房制度改革。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長期依靠國家和企業投資的住房建設出現了連年徘徊,甚至逐年萎縮的情況,1989年、1990年上海年均住房竣工面積連續兩年停留在400多萬平方米。建房需要錢,但是錢從哪里來?想來想去,1991年終于把上海人逼上了走住房商品化的改革道路。改革最成功的一點,就是讓上海人開始有了住房是商品、“要住好房自己掏錢”這些如今誰都能接受的觀念。就是這領先的“一點”,讓上海贏得了房地產市場的發展先機。若干年后,房改最主要的兩條“出售公有住房”、“建立住房公積金制度”開始顯現啟動百姓房地產市場的巨大能量,形象地說房改是政府為百姓支起的一塊跳板,成千上萬的老百姓借著這塊跳板,躍進了自己的“新巢”。
當然成功的奧秘在于“低門檻”,讓盡可能多的百姓有能力邁進門去。這個過程操作起來也不復雜,你如果只有幾萬元錢,又不想背很多債,那么可以先花一萬多元買下已租住的公有住房,得到價值10萬乃至20萬不等的所租住的公有住房,再去辦理總額10萬元的住房公積金貸款,有了這25萬元乃至30萬元,你就完全可以買到一處二室一廳的房子了。雖說這住房不在黃金地段,也不是什么高檔住宅,但裝修一新后,仍能一樣讓人住得舒心樂意。
住房公積金貸款無疑是向中低收入市民傾斜的“跳板”。成立一年多的上海市住房置業擔保公司總經理楊永光告訴記者,他們曾對已受理的1.5萬戶市民的貸款擔保申請作過統計,購買房價在25萬元以下的占總戶數的59.1%;購房市民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占總戶數的54.9%;文化程度在大專以下的占總戶數的59.8%,舊房和新房比例是三七開,70%的人選購了新房。
不能一味等著政府“解套”如果腳下并無可置換公房這塊“跳板”的“支點”,住在石庫門里急切盼著改善居住環境的居民是否也能“一躍而起”?有消息說,有關部門對上海建國前建造的舊式里弄住宅進行了普查。
去掉尚可保留的部分,上海中心城區還普查發現,有2000萬平方米左右的舊區需要由政府來推進改造。如果一味等著政府來為自己“解套”,就得再憋屈自己若干年,很多人不甘坐等,就先用公積金買套二手房來過渡住著,待日后舊房動遷,一樣可以要房得房,要錢得錢。
住在市中心豫園附近一所舊房里的趙先生年近半百,是位冶金企業的工人,妻子早已退休,家庭月收入2500元,孩子正上高中,花費挺大,但為了孩子有一個好的學習環境,趙先生決定就在附近買一套二手房作過渡,他看中的那套住房面積才40平方米,以前裝修過,還能湊合,只要11.3萬元。
因為不打算再裝修,趙先生把積蓄都拿了出來,只貸了5萬元公積金,貸款期限是10年,月還款額520.35元,占家庭月收入的20.8%。趙先生心中盤算著,將現在住的好地段舊房借給外來打工者,可得月租金250元,一進一出,僅比過去多支出了270.35元,并不影響生活,卻大大提升了生活質量。日后舊房動遷時,無論拿房還是拿錢都可以接受。重新置業后,眼下這套完成了“歷史使命”的二手房也可以很容易地租出去,現在不是剛開始流行“小戶型”嗎?趙先生這樣說。
像趙先生這樣的工薪族置房,在財大氣粗者一族看來不值一提,根本成不了氣候,但事實上正是這些最大多數的工薪族消化著上海的存量房和二手房,使欲“棄舊圖新”者的舊房有了著落,新房買得更痛快,上海的房地產市場也正因為有了無數個“趙先生”這樣的購房者,才真正轉了起來,活了起來。
眼下的上海,樓正在越造越好,價格也在越炒越高。像地段環境好的長寧、徐匯和浦東部分區域的商品住宅均價今年已達每平方米六七千元,最高價是令人難以置信的每平方米二三萬元,這樣的房價顯然已高得離譜,很難說可以維持多久。只想買一套二三十萬元房的工薪族并不關心高房價何時回落,只擔心存量房二手房價格會不會因此被帶上去,因為,相形之下,對他們來說,他們想的更多的是如何用自己有限的收入,早日改善居住環境。
作者:沈則瑾
短信圣誕站送大獎:數碼相機、CD/VCD…好機會別錯過!
送祝福的話,給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語傳情!
|